论影片开头需美美的

2018-01-28 11:00刘砺刚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030002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美冲突风景

刘砺刚 (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 030002)

众所周知,影片开头是一部影片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该片是否能够吸引受众,和影片接下来的叙事走向等。那么,一个导演,如何给影片开头?

有的影片开头,讲风景。美美的风景,是否能够吸引受众?就我个人而言,很喜欢在影片开头用风景来叙事。当讲风景已经成为影片开头的一种习惯时,这种电影习气是不能够轻易改变的。无论什么影片,开头用美美的风景,总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一个节奏缓慢的摇镜头,将秀丽的城市景观,或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尽收眼底;接下来的镜头,还不讲具体内容,而是继续风景的描绘,潺潺的流水,宁静的满眼绿色的草地,都可以作为2号镜头的内容。许多电影剧本都这样开始:“秋,原野,摇摆的高粱,静静的远山,淙淙的流水。……”或者是:“草原、夕阳、流水、山峦、牛羊、麦浪、鲜花、松柏。”李安的《断背山》(2005),就用了辽阔的西部草原的风景作为开头,而且,1号和2号镜头都以草原为背景来叙述。

一个导演,总会有这样那样儿的叙事风格,有的导演,喜欢在开头把影片最激烈的部分呈现出来。例如,在动画片《哆啦A梦》某集的开头,直接用了画中画里,最激烈的场景——主人公受到了邪恶之鸟的威胁,画面内容比较血腥和恐惧。但是,我不太赞成在影片开头就把最激烈、最精华的部分交代给观众,这样做虽然会有吸引力,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太突兀。就是吸引观众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一种突然之感,这种感觉并不好受。例如,上面提到的《哆啦A梦》,开头讲了画中画里,主人公受到威胁,但是,由于场面过于激烈、阴暗,给人造成一种恐惧感,让人看不下去。

有的影片,开头直接讲人物,直入主题。这样开头的影片尤其多,以张艺谋的影片为例:《秋菊打官司》(1992)的开头,是一个街市的固定长镜头,几分钟以后,主人公秋菊即入画,直接了当;又如《有话好好说》(1997),影片一开始,就是主人公安红和赵小帅特写镜头的交叉蒙太奇,直接点出了影片的主要人物。直入主题的开头,固然有它的好处,简单直接,一目了然。但是,从美的角度来看,似乎缺乏了相应的美感。我认为影片的开头,就应该美美的,先从交代环境入手,由美美的、细腻的环境描写,慢慢转到正题上来。影片《林家铺子》(2009)就是一个范例。一开始,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小河、蓬船、石拱桥和两岸狭窄的石路、低矮的店房,构成了一幅江南小镇的典型图画。1在影片开头讲美美的风景,是一种含蓄的开头方法。辛工提倡影片含蓄的开头,他说:“我们在创作影片时,……,大胆寻求新的、更精炼、更含蓄的‘开头’方法’。这样,就一定会成功,会紧紧抓住观众,更有力地发挥影片的作用。”2

当然,有人反对影片开头讲风景。他们认为,在开头过多的讲无关紧要的风景,会显得影片拖沓冗长,观众看后不知所云。他们提倡,电影一开始就展开激烈的冲突,突出主角,直入主题。可是这样的方法,缺憾也挺明显。电影不是戏剧,有的时候根本用不着戏剧冲突,哪怕是全片都表现生活日常,波澜不惊,也未必有问题。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影片都是这样的,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片为例,例如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全片根本没有激烈的冲突,仅仅是对主人公面部表情的特写和对生活的日常表现,再无其它,这就是电影和戏剧的根本区别。戏剧强调冲突和人物性格,而安德烈-巴赞说过,电影是对物质现实的描摹,其中有没有戏剧冲突不是那么重要。另一方面,上文已述,开头直入主题,会显得突兀和缺乏美感,使影片在美学上失去应有的意义。

总之,虽然影片的开头是多样的,但我主张,影片开头需要美美的,即便实在是由于影片的剧情或叙事所需而讲人物,也应该把人物最美的部分呈现给观众。比如,泰国电影《爱情来了2》(2014)的开头,就着意刻画主人公干谱和耐的美,画面用近景镜头拍摄手捧玫瑰的耐和带着耳钉的干谱,用特写镜头刻画干谱阅读的漫画书,且用抒情性的微摇的摄法,不断的切换镜头,部分地刻画了干谱和耐的美。再如,影片《海角七号》(2009),开头用了全景的摇镜头,表现故事叙事者的背影,显得很浪漫。

注释:

1.辛工.《笔一提而全局定——漫话影片的开头》[J].大众电影,1962(9):第20页.

2.同上.

猜你喜欢
美美冲突风景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营救美美周
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