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学院 410100)
德里达解构哲学源于19世纪末产生的现代主义哲学观点“解构主义”。德里达颠覆了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并进行彻底的批判。他用“替补”和“互文”理论对语音文字关系进行解构。他反对二元对立,希望通过差异性找到事物的多样性,提倡意义的多元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观点源于读者在阅读同一个文学文本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对文学作品里的人物产生不同的感觉。这是文学文本向读者表达过程中产生的差异性。书同文可以做到,但是语言、语音的传播就无法做到零差异,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的认知和知识体系是不同的。
通过文学艺术的差异性看陶瓷艺术的差异性,实则是异曲同工。现代陶艺它的产生承载着一种现代或者当代精神。这个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质疑或否定或反思或想象,是对当下社会现象、观念、趋势的态度。这种精神是感受、直觉,这些因素都是可变的、抽象的、不可触摸的。现代陶艺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抽象的概念,差异性的产生是无可避免的。
现代陶艺的最基本的语言是土和火。艺术家的手就是绘笔,土与火就是语言、文字,但与文学艺术的文字语言不同的是,土与火的语言和文字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它传达的是“道”,每个人对于“道”的理解都不一样,却没人能说清“道”到底是什么。因此现代陶艺语义表达不存在确定的意义。美国现代陶艺之父彼得·沃克斯,他试图用抽象化的语言来传达一种特殊的接近于生活的能力,引起人们形体上的直觉。他通过对泥块的堆塑,打破传统、摒弃工艺、制造气势、构造自然的不对称,目的在于引发大家对传统陶瓷艺术的思考,希望能够人们能通过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大胆质疑的精神。他对于精神的表达式通过土的堆砌,在不同认知体系里的人来说代表的意义不一样,在没有艺术知识体系的人群中,它是没用的废料。这就是现代陶艺语义表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不是艺术家带来的,而是拥有不同知识体系背景的人群带来的。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观对于文本和语言差异性的表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替补说”;二是“互文性”。我这样理解德里达对于文本和和语言的观点,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一组事物各不可少的两个部分,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任何符号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符号总是的在相互的解释和参照中产生意义。“互文性”是指从思想到语言,从语言到文字只是不同类别的符号的替代游戏,是一种不断替代中心的分析,艺术作品文本永远不可能获得某种确定的意义,存在的只是差异的无限性和无限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中心的理解会一直存在着不确定性、可替代性。
现代陶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实则也是一种不断替代中心的分析和游戏。艺术家在制作作品时会经历几个阶段,制作前、制作中、制作后,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替代中心的分析。制作前,艺术家会有一个想要表达的观念或感受,首先他要将这种感受向语音符号转换,成为一种可描述的语音,并且这个语音会在艺术家制作的时候不断的出现在他脑海中;制作中,陶艺家要将语音符号向二维平面符号即点、线、面的组合将语音符号向二维平面符号转换。再将二维平面符号向三维立体转换,以土和工具为符号对三维造型实施构造;制作后,对于完成的泥塑进行最终装饰与烧成,此阶段是由装饰材料与火为符号对原本的观念与感受的转换。上述三个过程是陶艺家要想把这种无形的感受物化的必经之路。这与德里达所说的“替补说”与“互文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现代陶艺语言表达过程是一场“符号替换游戏”。陶艺家在进行观念表达时经历的符号替代游戏,不能认为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在符号的转换中,不断分析、跟踪、控制符号自身生产的特定词语来发现。内心感受到文字的转化,语言到文字的转化;内心感受到二维图像的转化,内心感受到三维物体的转化,二维图像到三维物体的转化。根据“替代性”“互文性”可知,上述的一系列转化实则是一种符号的替代游戏,因此,在现代陶艺的表达中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中的“解构”并不是完全消解和破坏,它只是运用新的逻辑进行重新组织,让固不可破的传统松动,让其脱离原本的轨道,让其内部各种因素活跃起来,产生新的积极的意义。现代陶艺的诞生本身就是对传统陶瓷艺术的质疑与解构。现代陶艺的非功能性也是一种功能,是在陶瓷艺术发展历程上对实用主义的一种解构。
对于意义是这样描述的:“意义是一种矛盾运动的无限延异,它既是一种差异,也是一种延迟。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游戏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陶艺的目的是通过差异性构建一套新的思维方式。彼得·沃克斯正是因为必有开放的心态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才成功的解构了传统陶瓷艺术,让陶艺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让更多人能够通过陶艺表达情感述说观点。
这里所说的差异性是一种肯定性的表达。现代陶艺最重要的是不是作品本身,而使其背后的理念以及艺术家想表达的观点、对世界的思考。现代陶艺的意义在存在于他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观者对于其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世界的反思。现代陶艺是思想和观念的表达,这里的思想和观念是发生于陶艺家内心,是一种感受,是无形的。
现代陶艺作品是陶艺家或者艺术家思想的替代品,代表他们出场表述与传达其思想与观念。“艺术中有一半是确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是另一半。”作品的形式和样貌都是组成结构,是陶艺家内心语义表达的物化呈现。因此现代陶艺的语义表达的差异性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