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国画地域文化特质略论

2018-01-28 11:00西安美术学院710065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画派黄土陕西

刘 英 (西安美术学院 710065)

一、“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与陕西地域文化

陕西是历史文化重地,文化底蕴深远厚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秦中多帝都”,陕西作为历史上周、秦、汉、唐等13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民俗等文化资源。陕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山川壮丽、人文荟萃、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交融、原生态的文化特点。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陕西不同时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无论是秦巴山区、陕北高原还是渭河平原,都滋养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如陕北文化的深远厚重、粗犷豪迈;关中文化的朴实丰富、坚韧豁达;秦岭文化的坚实清秀、温文尔雅,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陕西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博大精深、刚健雄浑、自然质朴、开拓进取的大西北地域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及文化精神内涵。在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影响下,从古至今的陕西美术都拥有着辉煌的成就,历史上不乏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家,如吴道子、王维、范宽等。“长安画派”的崛起,使陕西再次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大重镇,先后出现了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康师尧等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以刘文西、陈光健、郭全忠、王有政、杨晓阳为代表的“黄土画派”,以及冯友石、邱石冥、陈瑶生、叶访樵、郑乃珖、张义潜、罗铭等著名中国画家。“他们深入研究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创作出大量具有时代感、地域性强,有鲜明特色的优秀作品,推动了陕西美术的发展。”1“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及其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精神使陕西中国画在全国独树一帜,引人瞩目。

陕西中国画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形成的特质文化,它是各地域、民族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以及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民族艺术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它具有鲜明的文化形态,是积淀在人们意识、心理的自觉和不自觉的某种特质,也是形成一个地区群体意识、文化审美心理和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是造就地域性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内涵的独特性所在。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下,明确地域文化特色及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西北美术的创作实践及创作理论水准,对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未来陕西文化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陕西中国画的地域文化特质与成因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以区域划分的文化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秦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徽州文化、吴越文化、江淮文化、岭南文化等等。“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同一地域的画家们的确会产生艺术旨趣与艺术追求上的相互影响,比如:持有类似的艺术观念,关注类似的题材,采用类似的形式与材料等等,从而形成相近的艺术风格,形成一种地域共性,进而形成地域性画派。”3不同的区域文化又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性画派,地域文化赋予地域性画派独特的面貌,在中国绘画史上就曾出现过海上画派、扬州画派、岭南画派,它们都和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滋生在陕西本土的两大“绘画群体”。“长安画派”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黄土画派”秉持“坚持向人民、向生活、向传统学习”的艺术思想,他们弘扬民族文化,深入研究传统,“以陕西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以陕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和美学精神为积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创新和探索,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还具有独特的地域性。”4特别是延安革命时期之后的陕西美术的发展,受周秦汉唐传统文化、延安革命精神、民俗文化等人文特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逐渐孕育发展,形成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质及人文内涵的审美特征。比如石鲁的《转战陕北》、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杨晓阳的《生生不息系列》、崔振宽的《秦岭山溪》等诸多艺术作品中,都体现了陕西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品质,这也是陕西中国画独特性所在。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陕西中国画风格的影响

艺术的本质在于原创性,原创性的挖掘在于艺术家对自身环境及情感的真实表达。陕西地处大西北,地理环境独特,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环境疏朗空旷,拥有雄峰峻岭、层峦叠阔的秦岭山脉,荒凉野性的黄土高原。陕西自古被称为“三秦大地”,即关中、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地势以平原为主,南依秦岭山脉,渭河贯穿其中,四面皆有天然屏障,为物产丰饶之要地,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陕南位于秦川与巴山间,汉江贯穿而过,由于接近四川、湖北,民风民俗具有秦、川、楚的特点,地势相对封闭,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与蒙古高原交汇地带,气候干旱,相对贫瘠,处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界处,甚少受到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自有一种野性、粗犷、豪迈之美。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造就了陕西美术粗犷豪迈、刚健雄强、质朴浑厚、高亢激昂的总体审美特征,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整体艺术面貌。

陕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本土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及灵感。尤其是“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他们长期坚持写生,深入生活,讴歌人民,表现时代,他们的作品展现了陕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和西部人民的质朴、大气的精神面貌。

“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石鲁,以及“黄土画派”的创始人刘文西,早年都学习生活在南方,后来他们长期扎根于陕西、扎根于黄土地,创作了诸多表现黄土地人民的优秀作品,在艺术风格上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西北风”和“黄土风”。石鲁笔下的黄土高原开画史之先河,在他的作品《转战陕北》中,他以老辣朴拙的笔墨,浓重大气的设色,开创了独特的“黄土高原皴”。黄土高原的宏伟广阔、苍茫厚实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准确的表现。他强调深入生活,强调对景写生,以陕北为生活基地,将黄土精神、人格精神融入作品中,赋予作品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刘文西作为“黄土画派”的开创者,长期扎根陕北,他以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讴歌黄土地,讴歌黄土地上的人民,表现深沉、厚重、质朴的黄土之美,如他的作品《祖孙四代》、《沟里人》、《黄土情》等都是描绘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民不畏艰苦,昂扬奋进的民族主义精神,具有浓郁的陕西地域特色。

2.周秦汉唐文化遗存是陕西中国画发展的深厚底蕴

陕西作为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在秦、汉、唐时期,成为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山峦壮阔、民族众多、人文荟萃,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交融、原生态的文化特征,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积淀赋予这片土地博大、雄浑的精神品质,历经千年变迁,“汉文化的高古、沉雄和质朴;唐文化的富丽、优雅和开放,”构成了三秦大地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回响。在留存至今的大量历史古迹中,涉及历史、宗教、民俗等诸方面文化遗存,为陕西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西安城周边的渭水河畔散落着黄帝陵、乾陵、茂陵等帝王陵墓,以及阿房宫、未央宫、明城墙等城垣、宫殿遗址。还有慈恩寺、法门寺、八仙庵、楼观台等宗教圣地,以及碑林石刻、唐墓壁画、彩陶雕塑等珍贵的文化遗存,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见一斑。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滋育着本土的艺术家,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对历代壁画进行临摹研究,陕西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不断给予他创作的灵感和养分,在他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牧羊图》、《边塞风光》等作品,反映出传统绘画技法、人文思想对他创作的影响。在石鲁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他对汉代的画像石、唐代墓刻的研究,他曾说“一个民族不能忘掉他的文化,忘掉他的文化就等于丧失了民族精神。”20世纪50年代,石鲁认真临摹古典绘画,潜心钻研书法,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继承。他的作品《东方欲晓》以意象的手法,表现了革命领袖的伟大精神,境界高远,耐人寻味。另一幅作品《转战陕北》以纪念碑式的构图,大气磅礴的笔墨语言,表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气度和胸襟。这两幅作品充分体现了石鲁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以及他艺术思想的高度,这与他浸淫已久的文化环境密切相连。“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早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当时的西北美专国画系任教,他系统的对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乾陵、茂陵石刻等优秀传统艺术进行考察学习,从观摩中体悟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陕西周秦汉唐文化的雄风,并且先后多次前往陕北地区写生,深入体会当地人民生活,逐渐形成了他现实主义的绘画面貌及艺术风格。

3.延安革命精神赋予陕西中国画时代精神和革命情怀

延安位于陕西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中南部,气候干旱少雨,它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它是新中国的摇篮,是革命的圣地。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留下了无数光辉业事,这种“红色经典”精神文化已深深烙印在陕西这片古老厚重的黄土地上,成为陕西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与思想情怀,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了划时代的精神力量。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成为当时延安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也为以后的中国文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文艺方针指引下,陕西画坛涌现了石鲁、赵望云、方济众、刘文西、陈光键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大家。

1939年石鲁投身革命来到了延安,从此,他的艺术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他曾在自传中写过“我的路子,就是做革命的美术家。”他的许多代表作品如《转战陕北》、《东渡》,《东方欲晓》等都是以延安革命时期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艰苦战斗的历史为创作题材,具有鲜明的主题性,饱含浓厚的革命情怀。受《讲话》精神影响,赵望云的作品《原地新村》、《山村新渠》、《延河畔上建设忙》也是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文人山水画,他把绘画的对象转向社会生活,转向劳动人民,是对新中国劳动人民和时代精神的赞叹与讴歌。刘文西在“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坚定了自己“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艺术方向,刘文西的作品《拉家常》、《同欢共乐》,反映了毛主席与陕北劳动人民一家亲,赞颂了伟人的朴实与劳动人民拥护革命的热情。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浓厚的革命精神与情怀,极具陕西地域特色,开拓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为陕西画坛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地域文化在陕西中国画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丰厚的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确立,处于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资源在旅游经济中的开发利用,使得陕西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显著提高。陕西作为文化大省,人文资源、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数不胜数。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陕西应注重地域性文化的发展,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这些有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对国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长安画派”的辉煌,如今在“黄土画派”创作理念与艺术实践的推动下,在当下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趋势下,深入研究、利用陕西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陕西地域文化的价值是陕西美术发展的优势。我们应加强群体意识和资源的发掘,强调文化的传承性,包容性,以开放的姿态讴歌时代精神,讴歌西部精神,讴歌黄土之美。

注释:

1.2.4.刘西洁.《“长安画派”的地域文化特质》.《美术报》,2017年9月16日第19版.

3.毛茂林.《地域文化与地域性画派》.《艺术探索》,2011年第25卷 第6期P131页.

猜你喜欢
画派黄土陕西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黄土辞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长安画派应有时代尊严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