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224051)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所以直到知识和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都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困扰着中国,那就是农民问题。从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经历了将近40年的发展,我们都不难发现,农村的建设中仍有不能被很好解决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农民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因此,新时期的乡贤文化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重要的工具。首先,旧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是原本就存在于农村,是集乡愁、乡情、乡村等多种文化内涵与一身的文化形态,直接目的是稳定农村社会,让村民阖家安康,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村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衣锦还乡,这些人被称为新乡贤,于此慢慢形成新时期的新乡贤文化。
顾名思义,“乡贤”就是指出生于本地,是本家乡有名望、有文化水平、有道德素养并且被当地家乡父老所认可并尊敬的人。由此,从定义来看,在一定区域内,有名望且道德高尚是乡贤基本指标。旧农村社会的乡贤一般是农村里家族壮大有地位的人。而新时期乡贤则有根本的不同,有理论学者认为,新乡贤在地域的限制上进一步解放,据此,他们将新乡贤分位两类,一类是身在家乡,也就是目前生活并且工作在家乡,对自己家乡区域的风土人情了解较深;另一类是身在外地,家庭事业虽然不在家乡,但是却又浓厚的家乡情怀,一直怀揣着为家乡事业和建设做贡献的梦想。结合实际分析,理论学者们普遍认为,新时期新乡贤要么是出生于家乡社会,并在成人之前一直学习生活在农村,或者是去外地生活学习建设工作,在得到一定地位和人们认可或者高尚的品行。
古代社会,国家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对于小县城和农村主要采用自治的方式,而自治一般都是有当地大的家族来管理,所以就是由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产生出最原始的乡贤文化,旧乡贤文化发展至改革开放才开始变化。经历了深度的改革开放,农村社会空前发展,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加速,但由此而来的农村年轻人不断减少问题,农村地区老人留守,于是人们就期盼要有新的乡贤文化能够支撑农村社会,寄托于新的文化。就这样,新时期的新乡贤文化顺应人们的期望孕育而生,这符合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要求。
乡贤文化产生于农村、发展于农村、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乡土人的情怀,崇尚高尚的品质,激发一方水土的发展。新时期乡贤文化虽然一样的来自于农村,用对家乡的羁绊,使得人们情不自禁回到家乡,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力量,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倾其所有,并且能够作为年轻一辈的模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中央都密切关注着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文化建设逐渐提高。但是,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不同的国情下,西部等经济落后人口较少的农村,人民受教育程度低,这也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领导干部因为文化素养低下,没有起到带头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只想着向上级政府申请补贴,不去积极的走政府企业合作新道路,这样首先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不够,其次导致文化建设水平持续低下。不仅如此,由于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学校资源得不到补充。虽然我国是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但是由于上述原因,鲜有人才教师愿意来到贫穷困苦的农村教学,这就是普遍存在的农村教师队伍小并且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所在。如果祖国的花朵等不到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低下,这就无法从根本改变农村人民素养低下的问题,长大成人之后继续从事劳动力低收入的道路,造成一个死循环。因此,农村人民素养的高低不仅是关乎到未来的收入水平高低,这更直接关系到农村是否能够改变落后的面貌发展壮大。与传统的农村建设相比,新乡贤文化起到了价值领导示范作用,大多数青年年轻时就选择外出打工,在外吸取精华,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回到家乡进行家乡农村建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宣言发展新时期的引领人民新风范的新乡贤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未来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在家乡出生长大,并且外出发展成功之后,愿意衣锦还乡,为自己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无私地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并且在家乡地区有名望有地位、拥有高尚思想品德,能够引领人民爱护人民并且被人民所拥护所信赖的人民干部等新乡贤文化的代表优秀人才,只有他们才能够做到真正地带头领导发展家乡经济,建设有利于发展新乡贤文化的适应环境,弘扬传承优良的优秀乡贤思想,使得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从死循环升级回良性循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一批又一批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先进个人和集体涌现出来,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旗帜。通过持续发掘、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得到不断发挥,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把良好道德情操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落细落小落实。有句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放在农村地区来看,新乡贤人就是一种榜样,他们所代表的新乡贤文化既集中表现出新思想的核心,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农村的多种表现方法之一。因此,若是想在农村这类思想薄弱的地区弘扬、发展和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新乡贤文化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由此看出,重新建设乡贤文化就显现得有很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所以,如果想要使得农村地区了解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速完善农村的文化建设,就必须得密切关注乡贤思想和及时提拔拥有新乡贤文化的基层干部,努力探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乡贤文化如何进行合并才可以达到最优效果。不仅如此,要不断对现有的新乡贤文化进行传播散播,还要进行文化创新,使得新乡贤文化更加符合当地民情,也防止落后无用的乡贤文化深入人心,还有利于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地区人民思想水平,使得人民在能够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新乡贤文化为载体,让老百姓们接受、熟知并得到实行。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在农村地区弘扬和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国内有数不尽的各种文化遗产。但是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现在,各式各样的旅游项目被开发的今天,虽然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同时,在部分农村地区没有管制也没有节制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农村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使得存在与农村的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甚至灭绝,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目前,抢救保护农村地区即将灭绝的文化瑰宝十分重要,所以在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同时,弘扬新乡贤文化,能够发挥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遗产的巨大作用。
在乡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立法的保护已经渐渐走上正轨。在这些政策当中,不乏有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在上文提到,不合理的泛滥开发导致了现存的文化遗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新乡贤文化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新乡贤文化是淳朴民风的代表,是积极向上政策的体现。我们不希望在以后子孙无青山可见、无绿水可用的情况。一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体人民的保护,我国境内现存的古老村落已经不多了,新乡贤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些瑰丽的中华宝藏。
在国家的号召下,许多人意识到了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目前在我国各地,掀起了一阵由基层领导干部领导的保护寻找农村文化古迹,并将之保护起来传承下去的热潮。特别是西部、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这些地方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程度高。总之,我们要在保留农村原有的原始,风土民俗、蕴藏的文化瑰丽等传统特点,又要抓住旅游经济发展带来的现代化先进的道路,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切合,旅游经济发展与文化古迹同存,既保留根本,又可以接受新鲜事物。
中国农村地区目前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度,农村得到现代化的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青壮年外出,留下的是劳动能力大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力倾巢而出,带走的不仅是劳动力,也是优秀思想的载体,毕竟留守的人们,一般是受教育程度低或者是劳动能力低的人,这样增加了农村的基层干部管理农村地区的难度,这样的后果就是,落后的农村支配这落后的经济发展。所以,弘扬新时期新乡贤文化可以有效改变由于农村大量“精英”青年外出形成的空巢农村的情况,加快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化。根据分析我国农村的情况,目前农村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升级转型期,这使得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更是雪上加霜,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村子难上加难。所以,我们更应该发挥新乡贤领导农村人民的作用,稳固村民自我修养的同时,加强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到小事不麻烦他人,大事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的目的。新乡贤文化展现的作用已经引起了各地农村建设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新乡贤文化已经是社会发展潮流。在发展新乡贤文化的同时,务必同时学习先进的理论文化知识。农村建设不能只有一股子冲劲,务必有理论框架进行支撑。各地应当定时定期学习新型乡贤文化。针对不同的农村,进行相关具有特色的体制建设,出台独特的基础建设体系。同时,各地政府应当广泛吸纳人才,保障农村建设第一梯队的血液新鲜。新乡贤文化同样也要保障退休的领导干部出力建设,退休后的生活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乡村建设的队伍当中,将自己的经验奉献出来,共同建设美好乡村。
新乡贤文化是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它同时维护了最广大中国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目前乡村建设的标杆。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新乡贤文化起到了农村建设的领导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创新都是新乡贤文化的重要特点。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的建设项目,农村的先进生产力保证了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总的来说,新乡贤文化是推动目前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各地务必结合时代特点,建立相关农村建设体系,确立新乡贤作用在农村建设中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