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摘要: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我们无时无刻的都在接受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养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种文化是否有存在的实力,主要是看它的组成结构,正如我们中国传统的“六艺”就属于我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一,那么“六艺”中必不可缺的乃“乐”,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培养中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实力输出的必要铺垫。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学生;民族意识
一、历史的重重枷锁
自中国清末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思想觉醒并促进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五四运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生存在那段千疮百孔的历史阶段中,本来就摇摇欲坠的文化线条在思想和社会动荡的年代里更显得十分无力。为了自强图存学习日本效仿西方文化和模式,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新式教育的学校中掀起了“学堂乐歌”运动,大量的外国曲目进入到中国,加之中国当时的背景动荡,崇洋媚外的思想犹然而生,大部分文人对于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弃之以吡,说其糟粕不堪登不上大雅之堂,受到思想和历史背景的冲击和洗礼,众多优秀、绝世、璀璨的民族民间音乐消失,至此成为绝响或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一些描述。
二、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如今我国的综合实力日渐强盛,发展迅速,但是我们的文艺、文化却逐渐的跟不上其他方面发展的脚步,面对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存在很大缺失的,我们的学生依旧学着歌唱,依旧是学习基础乐理,但是不论我们如何得坚持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却离我们现实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却越来越远。甚至寻找不到一个契合点。
笔者在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操持着一口流利陕西话的中学生却不会陕西的民歌,甚至连渭南市临渭区朱王村的“秧歌戏”都不曾耳闻,虽有少许中学生对华阴老腔有所耳闻,但是却并不感兴趣,甚至将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及演唱方式说成是“土掉渣”,“不好听”但这些艺术形式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它们吸取了当地给予的文化底蕴和各种阶段背景下不同人文因素交织出的产物,蕴含了我们先辈的精神和思想,代表着一个区域和一个民族的存在,也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精神,但是我们的孩子却给予这样的评价,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消亡的一种现象,虽然在渭南这个范畴内它是区域性的,可是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
有一位外国专家所讲的一样,中国现行的音乐教育正在扼杀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此以往下去我们的文化将被外来文化所侵袭,我们的民族思想意识也正逐渐消亡,虽然这个过程不是瞬间的,但是我们纵观一下历史音乐本身它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如果我们按着教数理化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那么这才是艺术的悲哀,甚至可以说对比古人在艺术文化教育方面的思想和目的,我们现代人偏离的太多,当代的音乐教育在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偏离了育人的范畴专业技能化严重,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如果不重视这一象征,那么这个民族就像天空中飘荡的云彩,随处摇摆,最终淹没在国际文化的暴风当中。
三、注重区域性音乐传统文化教育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刚刚萌芽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今社会科技信息媒体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许多外来的音乐文化对中国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冲击性极大,在中学生身上甚至能看到逐渐西化得身影,这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中国现在的变化日新月异,对外我们的各方面对全世界都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们在一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后代却在全盘的西化,放弃掉了我们祖祖辈辈用真情实感创造出来的精神文明,他们其中蕴含的哲理虽然不是一目了然的展示,对比西方我们更加含蓄,那么这一点也是我们中国人本身的性格所在,所以一个民族的性格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所以文化输出方面我们也必须要坚持与国家的步伐相一致。
有大家,必有小家,小家不立不昌,何来大家的立足于世。要对中学生进行树立爱国、敬人、遵纪守法、知廉耻、懂孝义的教育,我们要从思想抓起,民族音乐文化中包括了众多类型、类别,曲艺、说唱、舞蹈、戏剧等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虽有不同,但是归纳总结之后我们会得出一点,那就是劝人向善、懂礼、明事。既然我们的文化有这一点,我们何不尝试着将我们学校中的音乐课改变成一种音乐文化类的课程呢,不再千篇一律的唱歌、不再循规蹈矩的欣赏作品,而是侧重文化和思想的学习,尊重民族音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了解深刻后去独立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启动民族自我意识,所以音乐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歌唱和技能,而在于中学生是否可以独立的去审视美学,而不是被迫的接受。首先从本地区域性文化特色了解学习入手,可让学生先了解养育他们的这片土地上都存在什么樣的音乐文化,对家乡建立认同感,培养爱家乡、懂家乡的思想意识,从而建立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创建并搭建好传统音乐文化的受众平台让我们的文化发展更能的到充分的发挥,增强我国文化输出能力,让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董云.走向生态的音乐教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9.
[2]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建教学出版社,200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