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军
通过2014-2015年农场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农场玉米常规施肥下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一、供试材料
1、供试作物:玉米
2、品种:德美亚2号
二、试验设计及处理
1、试验处理
试验采用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两个大区无重复设计,每个大区分裂为五个处理,共10个处理。五个小区包括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全肥区。试验采用常规施肥、配方施肥两个大区无重复设计,每个大区分裂为五个处理。常规施肥大区编号为A,配方施肥编号为B。每个大区中的五个处理为不施肥处理(0)、不施氮处理(PK)、不施磷处理(NK)、不施钾处理(NP)、完全肥处理(NPK)。
将五个处理的符号统一标记,不施肥处理(N0P0K0)、不施氮处理(N0P2K2)、不施磷处理(N2P0K2)、不施钾处理(N2P2K0)、完全肥处理(N2P2K2)。
常规施肥在处理符号前加“A-”,配方施肥在处理符号前加“B-”。常规施肥处理的施肥量(N10P8.5K3),采用农场2015年农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推荐施肥量。科技园区配方施肥处理的施肥量N11.48P5K3,请八一农垦大学蔡德利教授制定。
2、小区安排
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两个大区。在两个大区中,相应设置常规施肥(A区)和配方施肥小区(B区)。
每个大区内设5个处理,随机排列,没有前后顺序。
3、试验设计
设4行区,行长8米,垄距1.1米,小区面积35.2平方米,步道1米。
4、播种密度:9万株/公顷。
5、播种方法
播种前肥料定量分包,机械开沟,人工点籽。
6、田间管理
生育期间两铲三镗,人工拔大草一次。
三、试验基本情况
1、试验地设在农场农科技园区内,地势平坦,黑土、肥力均匀。试验地前茬为大豆,秋深松、秋起垄。
2、试验点基础肥力情况
3.3试验点施肥量明细
氮肥:尿素,含氮(N)46% 磷肥:重过磷酸钙,含磷(P205)43%钾肥:氯化钾,含钾(K20)60%
四、玉米植株样品采集、考种和测产技术规范
1、小区取样:在每个小区中,避开田边,按“S”形采样法采样。选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选择1株典型样株从茎基部剪断,将茎叶和穗分开,并数穗数,把穗放进小网袋里,茎叶放进大网袋里。分别在样品袋内标签上标明小区号、处理名称、样品号、试验地点、采样人、采样时间。1个网袋内放2个标签。
2、样品处理:风干后,称量并记录茎叶、穗风干重,然后脱粒。脱粒后,记录籽粒风干重量。接着各取茎叶、籽粒200g左右的样品,称重、烘干,计算风干样含水量。烘干样粉碎后,保存,用于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
五、肥料利用率的计算(以氮为例)
1、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1)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的计算
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常规施肥和常规无氮区的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
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
然后,将本地该品种所有试验测试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的平均值。
(2)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氮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
2、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1)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的计算:
首先分別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配方施肥和无氮区的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
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然后,将本地该品种所有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的平均值。
(2)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配方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氮肥利用率=(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
3、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利用上面结果,用配方施肥的利用率减去常规施肥的利用率即可计算出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