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副书记郑东风到廉政瞭望杂志社调研

2018-01-27 09:45
廉政瞭望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莫李教授教学科研

1月 11日下午,省纪委副书记郑东风一行前往廉政瞭望杂志社调研并召开座谈会。郑东风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加强宣传策划,强化舆论引导,宣传好第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为即将召开的省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傅思泉主持座谈会,省纪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廉政瞭望杂志社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郑东风参观考察了廉政瞭望编辑部、记者部、运营中心等部门。在编辑部,郑东风详细询问新闻采编流程和策划情况,不时认真翻阅杂志内容,称赞报道有深度、有特色。

在听取廉政瞭望杂志社负责人所作的工作汇报后,郑东风对杂志社宣传报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郑东风指出,廉政瞭望与省纪委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有浓厚的“纪检基因”,办刊2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全省党风廉政宣传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国廉政类媒体中享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力。

郑东风强调,廉政瞭望杂志要继续发挥“主阵地、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适应新媒体发展新趋势,继续挖掘潜力,增加容量和分量,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采编队伍和撰稿人队伍。要深入挖掘四川深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媒体产业优势。要增强文化底蕴,在宣传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围绕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工作部署,整合自身专业优势,采取选派骨干力量到省纪委业务室锻炼、一线体验式采访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政策解释到位,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引导到位,凝聚共识,讲好四川廉政故事。

省纪委副书记郑东风到廉政瞭望杂志社调研

文·图 / 本刊记者 舒炜 杨晓东

资深教授好“挑剔”,

后副院长用了这些招

文 / 李天锐

在 推进高校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大潮中,不少在学术上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走上行政领导岗位。80初出生的小莫,教学上多次评为“全校十佳教师”,科研上连续拿了好几个国家级社科项目。前年初,小莫评上了教授,并更进一步,当上了某西部重点高校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

不过,他上任伊始,就伴随着考验。很多人都说,别看这个学院人少,但事情挺复杂。有两个资深教授,他们年龄大,功劳高,学术上有造诣,也爱毫不留情批评当下,常常让学院、甚至学校领导难堪。小莫常因教学科研任务、岗位聘任、等级确定、工作创新等,需要听取教授意见,与他们多有交道。

上任两年来,小莫在如何正确发挥资深教授作用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心得。

“老教授最需要的是存在感”

“我说两句,好不好?这个考核方案,不科學,不全面,不靠谱!这是拿老师的利益不当回事!”小莫记得,多年前的一次年终考核,正当大家准备按方案进行民主测评时,学院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王教授突然对方案开起了炮。

王教授一出马,台下响应者众,“从来没有拿给我们讨论过”,“有讨论也是象征性的”,“工作任务量太苛刻,要求太高,一年发三篇核心根本没法完成”,“一口想吃成大胖子不行!”……尽管院领导再三斡旋,当日的考核还是没能进行下去。

公允的看,这个年终考核虽然对教师增加了教学科研任务量,但初衷是好的。从京城名校“空降”而来的校长,对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很有紧迫感,在制定年终考核总方案时,就对上述任务做了布置。全校十多个二级学院,唯独在小莫所在学院遭到抵制,这也影响了校长对该学院领导的看法,学院领导称王教授为“王老刺”。

“每个资深教授都是意见领袖,都有一群追随者。他们常常直言,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好的,但也不乏被人利用、只顾自己利益或过分追求‘为民请命快感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就要既团结他们,又要坚持原则。”小莫说。

“老教授最需要的就是‘存在感,受到足够的尊重。”他上任后就报告院长,自己到王教授家里走访,听取他对学院教学科研的意见。王教授很高兴,让他好好干,并谈了发展学科要平衡不能偏废、年轻教师培养要跟上等意见,小莫都认认真真记在本子上。此后,遇上学院相关会议、活动,小莫都喜欢给王教授提前打个电话,或者到教授办公室找他“通通气”,提前将学院的想法告诉他,相互沟通,求同存异。

这一招果然奏效。到全校相关会议上,王教授不但不再“放炮”,还说起近来学院里教学科研方面进步了,让一同参会的学院院长很有面子。

前不久,校长再度祭出明年考核“杀手锏”,考核方案对课时、科研任务量等都增加了不少,各学院叫苦不迭,但小莫所在学院却风平浪静——根据王教授等人建议,学院经过书面征求意见、与有意见者面对面座谈、最后以召开教师代表会议的形式通过了明年考核方案。既实现了教学科研量大幅提升,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部分指标,方案得到了老师和校长的认可。

“不同意您的意见,不是对您工作的否定”

学院里还有一名“意见领袖”——前两年从学院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李教授。李教授非常认真负责,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在师生中享有很高威望。

这时,学校搞起了教学督导,小莫便向院长建议,学院教学督导组长就由铁面无私的李教授担任,由他不定期带队到课堂听课,一周听16节,师生都不敢怠慢。小莫还推荐李教授当上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教师,常到外地去充电。

不过,对这些“意见领袖”,并非一味地“迎合”。当他们工作中存在问题时,作为分管教学科研的领导,还得有一说一。

“光这学期,我就说了李老师三次。”小莫告诉记者。第一次是,有学生反映李教授听课时在后排抽烟,把课堂搞得乌烟瘴气,经了解属实,由小莫代表院长对李教授进行了诫勉谈话。第二次是,李教授忍不住当堂对授课老师进行指导,不符合督导有关规定。第三次是,有教师讲大数据理论,延展得很开,光背景就讲了四节课,李教授不以为然,给出刚及格的评分,教师不服,认为背景非常重要。

“我找到李教授时,他情绪激动,说不支持他工作,吃力不讨好,不干了。我说不同意您的意见,不是对您工作的否定。而是我们要鼓励对新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最后,还是把他说服了。他放下了面子,找当事老师进行了沟通。”

猜你喜欢
小莫李教授教学科研
善意的回馈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育槐
厨子救人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刘海
别人的眼中
葛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