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佳璐
【摘要】在追求所谓效率的今天,许多教师对反复朗读课文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在英语课堂上反复朗读课文耗时太长,导致了英语课上没有朗读环节;或是朗读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发挥朗读的功效,抹煞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我认为朗读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丰富精彩、逐层递进的朗读,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朗读内容 朗读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朗读的内容
在朗读的过程中,朗读材料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教师精心挑选。
1.以课本内容为起点,进行朗读训练。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内容的编排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选材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语篇中许多鲜活的人和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合理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本中的文章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人文素养,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运用结合起来,获得全面发展。
2.借助优秀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英文报刊,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该报以浅显地道的英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时事报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其中选择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的、以时事性专题报道为主的、情感小散文等等,以供学生朗读。同时也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朗读内容。
3.选择各类经典练习素材,进行朗读训练。做过的各类练习题、经典模拟题和中考真题也是适合学生反复朗读的好材料。尤其是有些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一般都是取材于英美国家报刊杂志上原汁原味的文章,内容广泛,体裁多样,涉及日常生活﹑文史知识﹑科技小品﹑社会热点﹑哲理故事等,语言地道且和文化相结合,夹叙夹议,既具知识性,又有教育意义和人文色彩。如果教师坚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还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注重创设朗读环境——宜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以教材为语言范本,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学生克服原始心态。帮助学生注意改造自我语言环境,使他们敢于开口,不怕耻笑,不怕丢脸,树立为了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磨破嘴皮的决心。
教师要树立“大教材观”。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把日常生活作为语言大教材,帮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体验、感知句型对话,让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言感受的形成。
强调在群体语言环境中增强记忆效果。句型和词汇的输入光靠个人去死记硬背是艰难而短暂的,如果在生活情景中偶然碰到的东西却令人记忆犹新。
在阅读活动中也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可以采用“限时法”实现目标,要求学生做到速度最快、声音最大、最清晰。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有障碍阅读的不良习惯,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优美情境,增强朗读情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創设优美情境,诱发学生激情朗读,增强朗读情趣,使学生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从而热爱朗读训练。例如,朗读一篇短文,教师应该抓住短文的思想感情、作品背景、韵律节奏等特点,利用录像、录音、投影、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受,在这种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下,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容易被激起。
2.注重朗读课文的前提——会听。朗读课文的前提是听。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前,针对课文挂图,听外籍录音者原汁原味的朗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对课文有总体的认识。学生听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情境,其中包含课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这个情境最初的心理感受,例如快乐、悲伤、兴奋等等。这些最初的印象为接下来朗读课文奠定了一个正确的心理准备。
英语课上合理利用录音材料,在听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加直接快速的建立一个情境。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 A 中活动1b中的听力材料中设计了采访者对6个男女学生对于各自周末经常做的活动进行了访谈,对话中每一个学生对于不同活动的喜好都分别用了不同的频率副词和不同的语气语调进行了回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基调中直接进入了一个谈论周末活动的有益情境,更主要的是人物说话时语音语调的变化,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了不同频率副词的用法和含义。
3.注重领读的重要性——范读。在现在的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已经极少领读课文了。其实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奠基石。但是只是机械地领读,教师劳累,学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个课堂失去了活力。因此教师在领读句子时要讲究领读方法。
在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等学生初步熟悉后,可以突然加快语速,增加学生跟读的难度,还可以用不同的语调读同一个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降调,以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
领读长句时,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几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待学生将每个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
4.注重朗读课文的基础——跟读。朗读课文的基础是跟读。在整体把握课文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课文。先是逐句听,让学生对重读、弱化、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等作标记。然后是逐句读,让学生尽可能模仿外籍录音者的语气、语调。认真的、投入的跟读会使得学生对每个句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加强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这种热情又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并纠正自身的发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1听力1b中的句子:Eeeeew…I never go shopping. I cant stand shopping。结合课文的有意情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录音在“never”和“cant stand”上有意识的重读,带动学生感受对话人的情绪。英语课上教师如果担心怕朗读课文耗时长,而忽视了在朗读中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匆忙跟读一遍就草草了事。其实教师耐心些,帮助学生跟读准了,学生就会主动热情的迎上来,愿意用大声跟读去体会英语语言带给他们的快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
5.注重朗读课文的关键——操练。朗读课文的关键是反复操练。当学生逐句跟读课文后,需要给与他们一定的时间自己揣摩。此时让学生自由阅读、同伴对读或者小组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加以操练,针对没有完全纠正的发音或者模仿不到位的语调练习推敲。操练过程延续了刚才跟读时的热情,并达到及时巩固跟读的效果,使朗读在学生的积极操练中逐步变的惟妙惟肖,这是一个不可省略的过程。例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Part A)中,当学生跟读完课文的录音后,让同桌分别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Molly,另一个是Hector。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假期的计划和活动通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活跃,他们会对这些句子不断的来回诵读,这样既使学生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这种自我操练让朗读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6.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乐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乐在朗读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初中生好奇心强,爱好表现,选出学得好的、朗读准确的学生当“小老师”,在早读或课外时间让他们领读;对进步快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定会通过英语朗读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從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7. 注重朗读课文的目的——理解和运用。朗读课文的目的在于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语言点。“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输入的过程,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经过听,跟读,操练后,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此时学习的输入已经达到一定的积累,教师应抓住时机为学生提供输出的机会。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课文设计内容填空、关键字选择、重点句子复述等形式的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学生对课文细节的关注和把握,给与学生朗读课文后的成功感,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再次朗读的机会——思考练习是不知不觉地默读,回答练习是汇报性的朗读甚至背诵。朗读的目的是理解,理解又反作用于朗读,两者互通互助。
朗读的升华是运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积累知识不是为了“储备”,而是为了“进入周转”。通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从局部上理解课文,学生经历了上述几个朗读过程和多种朗读形式,对与课文情境相关的语言素材有了一定的积累,并在脑中进行了自我加工,对该课中新的语言点和知识点有了运用的能力。此时,教师为了课堂而设计的多姿多彩的说、唱、玩、演等活动才有了用武之地,如:对话表演、小品设计、游戏、问卷调查等任务型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盲目的玩乐或是机械操作,达到有效巩固本课所学的目的,体现了活动的有效性。
三、后期的展望与反思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兴趣,引发乐趣,肯磨嘴皮,肯下功夫,并能说出流利的“英文”。朗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简便易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合。要想学好英语,朗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朗读教学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是潜移默化,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朗读会带领学生走上英语学习的新高度和新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领悟和体验,让每一节英语课都能听到学生朗朗读书声。
参考文献:
[1]刘道义.试论我国基础外语教学现代化[J].课程·教材·教学, 1998,(7).
[2]徐晖.语言艺术探索[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王斌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6:29.
[4]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