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内涵,更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体现着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的发展导向。现实中,尤其是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加需要绿色发展这一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可持续性价值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体现的和谐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相契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可持续性 和谐 全面 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张坤坤,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19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中,“绿色发展”一词共计出现4次,其中,又有三个部分深刻论述了“绿色发展”的有关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其中之一,绿色发展理念已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起到了实践导向的作用。特别是伴随刚召开的十九大,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已进入决胜时期,十九大报告对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现状、理念、建设重点和目标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其中所体现出的可持续性的价值意蕴,契合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的内在要求与“和谐”的现实诉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源于中国传统优秀的生态环境观念,并在继承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历史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应该不断寻找并遵循大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做到与自然界互利共赢、世代共处,生命持久延续、不断循环。反之,人们发展过程中若违反自然规律,一定会引来灭顶之灾,后代将无法继续维系。实践也同样证明,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此过程中沉淀了若干古人优良的生态智慧,独具仁理的自然哲学也由此形成,先辈们也注意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如《周易》中所讲求的尊重自然规律,可以说是拉开了在生态方面讲求和谐的帷幕,同样,“天人合一”的自然文明观念不仅是广大人民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希冀,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敬重。诸如老子曾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些传统的自然观无不在时时刻刻阐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且至今仍在警示和启迪着我们。正是源于这种经过长期历史实践而形成的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文化,凝练了我国丰富的传统生态观内容,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使传统生态观有效地发挥了现代价值。
在继承我国传统生态观的基础上,绿色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是关系着我国发展全局的科学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时刻把我国传统文化里优秀的那部分运用到现存问题的解决中,尤其是在解决生态环境与资源危机的问题上。“五位一体”建设更是体现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都融入了绿色发展理念,这五个方面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这就把绿色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具体来说,绿色发展:
一是体现在经济上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实现双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是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净化党政官场环境,营造良好的政治气氛,净化党中各种不良作风,保证党和政府工作的清廉。
三是体现在文化上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文化,目前国家应该扩大绿色文化的推广,使其朝群众化和多向化方向发展,使更多群众、更多地方了解、接受并践行、推广绿色文化。
四是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实现人和生态的良性共处,使社会朝着可持续性的方向前进,普惠民生,推动大众的全面发展也成为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五是体现在生态上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珍惜地球,倡导保护稀有自然资源和尊重社会生态环境,使中国成为绿水环绕、蓝天白云下的幸福家园。如今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现状更加需要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引导。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五个方面都对绿色发展做出了深刻的阐述,为和谐小康社会的建成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蓝图,起到一个重要的思想引领和行动导向作用。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近现代以来,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他自己在生态环境与人类和谐共生问题上的真知灼见,并成功的坐稳了当代中国自然生态文明理论源头的宝座。邓小平同志也对自然环境的发展十分重视,从对植树造林绿色革命的推动,到在处理污染问题上的现实关切,这都印证了他在改革开放之余对绿色问题的关注。随着中国对生态问题的不断关注,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理念和内容,并深刻分析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为之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进入21世纪后,胡锦涛鲜明概括了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以及发展目标,进而明确了环境生态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刻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今,立足于我国实情与客观实际,通过精准把握当今社会的脉搏,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总结先人的智慧和前几位领导人的理论,开创了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使之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把绿色发展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实质性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以往,技术落后时期的发展模式,容易引起资源过度浪费,各种资源枯竭,自然生态危机频发,进而使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受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受到阻碍。尤其是在现阶段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要求我国必须要摆脱以往存有诸多弊端的发展模式,走上更科学的发展道路,要在发展问题上体现更大的自主性。对此,习总书记非常严肃的解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要把发展思路和手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经济增长和良好的發展结构交织在一起,把陈旧不合理的理念抛到一边,因而绿色发展自然就成了后续发展的排头兵。endprint
换言之,就是要在根源深处摒弃不顾一切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既要使资源利用方式合理调整,又要使经济发展结构得到优化,还要使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望解决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为子孙后代留足空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旨在提高广大群体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人类生存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后,人们才有余力去谈发展,谈建设等等。而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共产党和广大群体的紧密关联,告诫全党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还人民以蓝天白云,保护人们的美丽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正如习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全国人民不管是在推动祖国强大富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都要同呼吸,共命运。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别无他法,不能投机取巧,尽最大努力做到减少污染排放,支持遵章守法的绿色产业,鼓励各种绿色消费,建立合理规范发展模式,形成举国上下,四海一体的文明发展模式,在实现绿色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绿色发展深刻地体现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要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来提升人民“获得感”。
三、绿色发展体现的可持续性意蕴,契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和谐诉求
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意蕴指导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可持续性是一种长期维持稳定的一种状态,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而生态、经济和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如今这三个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众多地方产生了不利影响,阻碍我国经济政治等建设的步伐,因此需要可持续发展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离不开经济方面发展的力度,但现在很多地方一味加大经济增长速度,由此造成自然的破坏和污染,资源的枯竭,加上广大群众对利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之无节,取之无时”的错误观念,绿色发展理念所体现的可持续内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依赖,这也表明了绿色发展理念的问题导向性表征。因此,我们要用绿色发展的观念来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牢牢掌握好习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提倡并践行绿色生活,尽量远离高能耗产品,更多使用公共交通设施,维护身边环境卫生,积极推崇绿色消费观念,让绿色发展因所有群众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楼添砖加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蕴含的和谐的内在要求契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和谐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正是绿色的社会,也就是人类做到与自然共生美满的社会。同样,绿色发展极力理念推崇“绿色强国、绿色富民”,这个理念正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保持同步。具体而言,社会方面的和谐就是人们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在日常生活中争取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而绿色发展更是提倡人和生态环境的互相协调,不能让自然和为人类永无止境的私欲买单。
因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的关于绿色发展和人类美好生活的论断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俨然已经成为一套科学的理念,用来引领人们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发展理念,它不仅是社会和谐建设中一项根本要求,也是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衬托下的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条基本路径,更是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个坚实基础,这就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党和政府对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倡导,更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平时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践行與相互监督。
参考文献:
[1]深入领会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郭艳华.走向绿色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5]廖如春、邢建华.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启示.宜春学院学报2016(8).
[6]秦书生、张泓.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析.中州学刊.2014(4).
[7]方时姣.绿色经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纵深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