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岚
BAT的业务属性不同,界限分明,但其布局的领域又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中国互联网的天空就是BAT在各个垂直行业建立的穹顶。
险象丛生的互联网世界中,BAT三巨头过往之处寸草不生,但并不意味着在任何行业均可以所向披靡。毕竟在形成穹顶之前,BAT们还有一段挑战者的前传。
三足鼎立
科幻小说《三体》里面的一句话,叫做:“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2017年的中国则充斥着类似的段子: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暴跌,不是被白象和今麦郎打败,而是受美团、饿了么等外卖APP影响;尼康之所以退出中国是因智能手机的普及;益达和口香糖们则被微信和王者荣耀“灭掉”。
“段子”是为了卖萌,现实却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个飞速变化、跨界打劫的时代,现阶段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对手也可能是路人甲,更可能是BAT。
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成为社会化的公共资源。而他们的每一次排兵布阵、竞争布局都引来注目。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家公司投资的数量分别是:113、45、39。从投资的数量来看,腾讯依然是投资布局最多的公司,在数量上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百度最少,腾讯在2017年的投资数量比阿里巴巴和百度的總数之和还要多。而在2016年,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的投资数量为75笔,阿里巴巴为37笔,而百度则为22笔。
从投资轮次来看,虽然三家公司的投资都涵盖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的公司,但整体而言,还是更倚重于成熟期的项目,初创期的项目想要获得BAT投资的机会越来越小。从投资地区来看,三家公司都对国内外的项目有所涉足,且多集中在美国、印尼等地。
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新零售、汽车等新经济领域。尤为突出的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多个领域形成了竞争态势,如,阿里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拿下了欧尚和大润发,巩固和发展其新零售战略,腾讯则以42.15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加速布局新零售;腾讯投资了蔚来汽车,阿里巴巴则投资了小鹏汽车,当然百度也投资了威马汽车、蔚来汽车;人工智能是BAT都不可缺席的领域,百度在无人驾驶、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等领域具有优势,投资也是围绕其优势和战略定位进行,并且进行多个全资收购。
令人欣喜的是,BAT追逐风口的竞争并未盲目扩大化。三家企业都在保留自己优势领域的基础上,围绕业务做补充完善或防御型投资,而不是单纯的做财务投资比拼。
财经观察者迟宇宙用“政体不同”来形容BAT及其所投资的“盟军”的结构:阿里像联邦制,基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原则,上头给予下头有限的自主权,下头在重大战略上要绝对服从上头。战略上一致了,执行力就会强大,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中央”,可以有效协调资源,确保战略推进和战术指令到位。
腾讯则像邦联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松散联合,各有各的权属和边界。腾讯作为“共主”也作为最大的一个个体,承诺要赋能。它有三个巨大的流量入口,静态的微信、手Q,动态的红包体系,能够赋能盟友、连接内外。这就是马化腾说的“去中心化赋能”。
百度的“政体”大一统,一个人说了算。李彦宏就相当于始皇帝,“太子”换了好几茬,皇帝还是厂长。
虽然BAT三者之间属性不同,界限分明,但却互相交错渗透,共同撑起了中国互联网的穹顶,缝隙都没留。
血腥渗透
在中国互联网圈创业,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魔咒,那就是:你做的项目,如果BAT做了怎么办?这个让无数创业者为之抓狂的问题实实在在的反映出了BAT巨头在中国互联网的统治力,要么投奔BAT,要么死,似乎成了很多创业者的宿命。
BAT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闻到了风口的血味,就能以中小企业望尘莫及的速度赶来,现在阿里云、腾讯云小微、百度DuerOS平台上就已经先后开放了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AI技术,而且还站在它们各自的优势上,让这些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渗透进各个行业,手机、智能电视、翻译应用、教育平台、聊天软件……这些平台或者端口,中小企业可能花费大把力气都不一定能拿下,但对于BAT来说,这不过是总部大佬一句话。
有人会说拼技术BAT未必有优势,那只能说是大佬们还没看到相关技术的发展潜力。
科大讯飞是目前国内在智能语音技术方面称得上数一数二的科技企业。它早在2010年就已经搭建了全球首个语音开放平台,而彼时行业里还在欢庆“中国移动互联网崛起元年”。然而百度宣布语音技术全系列永久免费,科大讯飞的大客户华为手机现如今部分机型也搭载上了百度的免费语音技术,更不用说其他那些本就依附在BAT旗下的相关平台了。
如果不谈技术,而是靠把相关产品做好,服务做到位,那企业想出头就更难了。
2016去年冬天蕴含了无数共享单车的生机,2017年冬天就是对那些已经破土而出的共享单车们的刺骨考验。寒冷北风中,共享单车孤独矗立:押金只能看不能动,又有那么多的单车需要保养和维护。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断听到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或宣告破产、或无奈停运的消息,就连一直被网友点赞称“好骑”的小蓝单车Bluegogo都在一个月前宣布倒闭,哈罗单车也和永安行合并报团取暖,最近接受了蚂蚁金服的投资才稍稍缓过气来。
第二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正面临单车使用率的急剧下跌所带来的窘境,第一梯队的ofo却在近日传出又敲定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很显然,背靠腾讯的摩拜、有阿里撑腰的ofo,都不必太多担心冬季客单量的下滑,而且只要挨过冬日最冷的一段时间,等到春风吹来,共享单车又是一门好生意。
只不过,BAT穹顶下,即便是做到了摩拜、ofo这样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要想出头依然是没那么容易。早年间红包补贴大战成就了网约车滴滴出行在行业里的地位,但现在共享单车之间虽然也有月卡红包大战,但各家背后的BOSS盯上的早已不是单一的出行企业,而是“大出行”,共享单车也就从“重点培养的尖子生”变成了整个团队里最年轻,也相对最脆弱的一环。在此等环境中,就连马化腾都吐槽共享单车们被当做支付的推广工具了,那些深陷其中的股东们想必更能切身体会到其中冷暖了吧。
论技术,BAT的智能语音技术未见得比科大讯飞来得高明;论产品,小蓝单车也不比ofo单车难骑,但是最终能在市场里站稳脚跟并清场的,还是BAT们。
门户之战
2017年末那场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最火爆的热图是开幕日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与国内外互联网大佬的合影。这是基于互联网权力格局的一张站位图,也是互联网江湖的“琅琊榜”。
第一区间还是BAT,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居于除政界高层站位之外的核心位置。第二区间是联想和小米,柳传志携杨元庆与雷军站在了同一阵营。值得注意的是雷军,他成功地挤掉刘强东,开始紧追第一区间,挑战者的地位突显。第三区间是京东、浪潮、网易、360、新浪、搜狐和富士康。这一区间的巨头们旗鼓相当,而且每家都与BAT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
第四区间是新生者面孔,两个年轻人程维和张一鸣,背后是他们年轻的创业公司滴滴出行和今日头条,前者在出行服务方面广为人知,后者则在信息分发方面覆盖较广。
这张图片中,头条(T)、小米(M)和滴滴(D)无意中组成的“TMD”组合,还是让人产生了诸多联想与期待:险象丛生的互联网世界中,BAT三巨头过往之处向来寸草不生,但并不意味着在任何行业均可以所向披靡。
以张一鸣和他的今日头条为例。自2012年成立以来,今日头条既独立于BAT之外成长,又强敌环伺,它却在枪林弹雨中杀出重围。
张一鸣是个理工男,敢做梦,格局大,喜欢做新东西。他说:“我们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业务防御关键点。”
如今,BAT的格局已经大变,TMD也只是强大的挑战者。互联网是一块无主之地,今日的霸主都是昔日的挑战者。第一届“西湖论剑”的时候,阿里巴巴是个“小不点儿”,那是门户网站的天下,新浪的王志东才是霸主,十几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记得“王志东”这三个字?腾讯也曾经历过被轻忽、被冷落,持续辉煌的只有百度,然后百度就变成了正在掉队的B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