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建华+高菲菲+张宗伟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也是国家主权利益在网络虚拟空间的重要体现。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元化、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特征、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的不断侵蚀、西方国家“网络自由”文化的蛊惑等因素必然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网络技术强国、强化和完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法治建设、不断强化“心防”力量、还应积极处理好“同心圆”的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挑战
[作者简介]卜建华(1970-),男,汉族,山东省邹平县人,现为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菲菲(1994-),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濱州医学院2017级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张宗伟(1966-)男,汉族,山东省惠民县人,现为滨州医学院纪委书记,教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64-03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网络空间作为国家的安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在网络虚拟空间的重要体现和拓展延伸。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①而在新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意识形态是否安全关系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危,必然会持续长久地影响中国的未来与发展。
一、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要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②之所以要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因为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迅捷性和普及性,使网络意识形态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和社会渗透力,是当前推动社会实现重大变革的巨大力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生产生活,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形式,也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交锋也呈现出新的特点。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如何针对网络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挑战,积极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主动出击,敢于亮剑,合理有效地应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所带来的挑战和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是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课题。
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元化必然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一个国家政治安全的关键因素是意识形态安全,没有意识形态安全就无法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而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则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由于网络技术的虚拟性、便捷性,各种网络社会思潮依托新媒体技术大肆传播,必然导致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极大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传播,使社会公众深受各种西方社会价值观的侵扰,部分社会公众在网络空间散布各种有关国家民族发展的悲观论调,从而对社会公众带来极大的思想困惑。出现这一现状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必然导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人民群众在利益诉求与思想观念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媒介在网络空间的覆盖面不足,传播形式枯燥、乏味,传播内容相对陈旧、呆板,必然也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力被削弱。
新媒体技术传播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特征必然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虚拟平台为网络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提供了场所。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隐秘性,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软件与硬件重叠交错,意识形态领域自然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国家和群体之间相互渗透影响的重要途径。④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虚拟性特征,任何社会公众都掌握着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从而可以把普通的社会事件聚焦化、网络化和扩大化,从而使社会公众网络意识形态与社会公共事件的交互影响日趋深入,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加剧了民众对社会事件信息的快餐式消费,极易在信息掌握片面极端的情况下引发意识形态的激烈论战。这些社会事件从小到普通的民众纠纷,大到有关国家方针政策问题,都可能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争论点,从而广泛持续地影响着民众的社会心理,从而必然影响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的不断侵蚀必然影响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掌握着互联网技术的主动权,长期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文化,诋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极大冲击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网络自由”的本质是网络霸权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倚仗自身掌握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匹敌的先进网络技术,极力倡导所谓的“网络自由”。然而网络技术水平的巨大差距注定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自由,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这种网络自由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严重不平等、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体现在西方国家在网络主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即在关系自身利益时,就宣示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屡次借各种理由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指责和提出维权要求;而在与自身利益无关时,就高调宣扬“网络自由”观点,主张网络空间无边界。这种双重标准完全暴露了其网络霸权主义的实质。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崇“网络自由”的真正目的是借助网络推行意识形态战略。⑤当今世界处于互联网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依靠网络平台实施意识形态战略,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借助网络虚拟空间宣传推行其价值观,从而影响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endprint
西方国家“网络自由”文化的蛊惑也威胁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尽管我国一直强调网络主权,谴责美国的网络霸权行为,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但限于网络技术发展的滞后性,在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抗衡之中仍处劣势。伴随智能技术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已经实现大众化、便捷化,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已从政治精英的政治议题或知识分子的学术议题逐渐发展到普通网民的生活议题中,影响范围十分广泛。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重挑战的一个具体表现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散布于网络空间之中,西方敌对势力还会栽培和收买“公知”、“大V”、网络写手等极端反体制分子在网络空间兴风作浪,试图扰乱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判,严重威胁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阵地的话语权。⑥国内部分网民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盲目崇拜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和享乐文化,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借助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例事件,大肆丑化、攻击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网络空间散布有关中国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悲观论调和消极情绪。少数网络媒体淡化甚至故意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肆传播利己主义等极端错误价值观,极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削弱和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对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加強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
二、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互联网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互联网主管部门、各级宣传部、主流媒体一同发力、积极作为,打响了一场网络意识形态反击战。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⑦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既要加强技术防卫力量,又要强化“心防力量”。
(一)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网络技术强国。我国网民总量庞大、网络空间广阔,使得网络发展的复杂性相比其他国家更加突出,网络发展大而不强是目前我国网络发展现状。核心网络技术的缺乏,是我国在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继续加强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网络硬件设施的控制权,重点提升网络软件技术水平,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科研和开发,力争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⑧因为掌握了网络核心技术,才能转变我国网络发展大而不强的现状,通过巩固我国网防来抵挡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潮的入侵,从而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二)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强化和完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法治建设。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我国的网络领域必然也要纳入法治的轨道。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完善和强化网络法制建设是净化网络空间、捍卫网络安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的保障性措施。强化网络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现有网络法律体系,还要依据互联网发展的实际状况不断更新网络法律体系,提高网络法制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为核心,确保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依靠法律维护我国网络安全。”⑨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网络文化法制建设,才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才能够在全社会真正构建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法律文化氛围。
(三)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要不断强化“心防”力量。西方意识形态的外部入侵最终是借助国内的商业网络媒体以及持极端化倾向的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实现的,因而加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点在于培育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和政治敏锐度,提高广大网民的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国内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提高对广大网民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思想深处真正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和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成为自觉捍卫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生命军。要明确网络主权是我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西方国家所鼓吹的“网络自由”,掌握我国网络舆论空间的话语权,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断适应互联网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后真相”时代特征,在事实传播的基础上增加情感传播,增强议题设置和话题转换能力,善于运用接地气的网言网语表达传播内容,运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丰富传播手段,同时将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在新闻报道、评论特别是对外宣传中表达维护网络主权、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态度,让互联网变成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维护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正向平台。⑩
(四)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还应积极处理好“同心圆”的关系。一方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要处理好各方关系。首先,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兼容并包的关系。网络信息具有多元化特征,因而要重视处理好“一”与“多”的关系。不仅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引导,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也要知道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并不等于排他性的威力,要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的多元共存。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民众信息获取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也更加广泛且深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的现实为依据,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其次,处理好柔性的讨论氛围和刚性的制度约束之间的关系。网络作为公共舆论的平台,容纳着各种观点和言论,其中有真相也有谣言。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要提供柔性的讨论氛围,相关部门在社会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在网络上公布真实准确的报道,积极发挥讨论的去伪存真的作用,让谣言无处遁形,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旋律“刷屏”、好声音响亮、正能量强劲。同时,网络舆论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对于恶意散布谣言、诋毁主流意识形态等恶劣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发挥法律制度的威慑力。?学校、社区也应采取多样化措施实施网络普法教育,促进网民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守法意识与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要把握好重点工作。首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网上群众。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网上的群众。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网络的应用逐渐普及化,对于维护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多数网民,要相信和依靠。网络空间的开放性要求主流媒体必须主动占据网络空间,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和影响力,避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入侵。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引导对于不同群体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其引导网络意识形态的自觉性。共产党员应自觉利用网络空间宣传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利用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下的各种虚拟社区,选择合适时间和恰当媒介以及合适内容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与投放,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对于广大青年群体,要看到他们个性张扬、喜欢创新等特点,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国情社情和道德情操教育,同时对于青年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则迫切需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课堂比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思想感染青年人。
总之,在新媒体技术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安全的“第五疆域”。网域就是疆域,网权即是主权。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任务已经从现实世界扩展到虚拟网络空间,网络安全建设必须为国家政治安全保驾护航,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在全球化时代,政治安全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维护政治安全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则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为国家政治安全构筑牢固的防火墙。网络空间是人民的命运共同体,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全体网民共同努力,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第335页.
③④?李彬彬.科学应对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挑战[N].学习时报,2017-01-11(7).
⑤⑥⑧张卫良,何秋娟.应对西方“网络自由”必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红旗文稿,2016(9).
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9.
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0.
⑩任晓山.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有主权意识[N].湖南日报,2017-05-10(1).
?李月明.国际反恐视域下加强新疆舆情管理的重要性解读[J].实事求是,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