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十分重要且具有深刻意义的成长历程。红军长征的胜利对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以及今天党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多次通过举行长征胜利纪念活动,激励新一代人走好新的长征路。跨越长征历史研究本身,分析长征胜利纪念活动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从另一个角度拉近长征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关键词]长征;纪念;社会功能
[作者简介]张晨曦(1992-),女,汉族,新疆伊犁人,郑州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24-02
红军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非凡的意义。自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就对红军长征作出过不同形式的论述以表达对长征的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高度重视,在许多重要场合和重要活动中,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给予高度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将长征胜利纪念的时间固定下来,确定以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为纪念日,“逢十”周年为纪念之时,党和国家以最高规格举办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借助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结合社会形势与发展的需要传承历史的记忆,以增强社会凝聚力,进一步塑造党的光辉形象,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一、传承历史记忆
历史不仅应该用来被缅怀,更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灯塔。对长征历史的再回顾,使人们真切感受艰苦岁月曾带给我们的磨难与考验。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战火频仍,人民饱受煎熬。而当时代表国民党最高统治的蒋介石,却不顾人民利益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向革命根据地接连发动大规模“围剿”,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由于共产党内部存在“左”倾教条主义,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均出现严重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两年的时间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艰难的政治形势下,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先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了党内分裂主义的图谋,征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经历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到达陕北。毛泽东曾说:“我们完成了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①整个长征过程中,共有四路红军参加,四路红军长征前兵力最多可达30万人,长征结束后仅剩3万余人。由此可见,这一路上的拼搏与牺牲是何其惨烈。
对历史的再次回顾,既能唤起历史的记忆,体验关键时刻共产党人的胆识与智慧,又能深切感受长征的艰难过程,增强对历史的认同感,形成共同的集体记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不仅使过去的历史得到重现,也是结合今天的新局面不断储存新文化的一种途径。中共中央以最高规格纪念长征,并对长征的伟大意义进行高度评价,从而凸显长征的历史地位,引导人们勿忘历史,团结一致,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二、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
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执政党长期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是实现执政目标的关键,要求执政党拥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长征途中,党组织不断加强思想方面的统一认识,正确开展行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指导红军不断取得胜利,赢得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拥护,凝聚了人心。党内严明的纪律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共产党不仅自身建设具有严格规范,而且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不畏艰险付出牺牲,从而坚定的凝聚在党的周围,与共产党人共赴患难,生死追随。这种强大的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的作为真正赢得了民心。通过纪念,重温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所彰显的非凡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今天的和平愿望所作出的种种牺牲,同样产生对共产党的强烈认同,也是社会凝聚力的一种提升。
纪念活动本身是政治仪式的一种典型形式,通过纪念活动进行广泛的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感召人们自觉接受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是集体情感的迸发,也是情感上的认同。这种情感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使群体成员诉诸行动,彼此之间更加亲密和谐。在改革开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这种纪念活动无疑是最好的动员,它使全社会每个个体聚集起來,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从而促进民众间的团结,加强社会的整体凝聚性。
三、塑造党的形象
纵观长征整个过程,共产党人无疑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曾说“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②共产党人在长征中卓越的领导能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以人民利益为重、秋毫无犯的作风,使得共产党人最终走向胜利,进而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江泽民指出:“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③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再现长征历程,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使人民群众对党的形象再度深刻,党员干部通过重温革命岁月,继承长征精神,进一步纯洁思想、坚定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今天,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奔赴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中,仍然需要共产党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共产党员在长征途中塑造的革命精神为榜样,身体力行,以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为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坚持到最后,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endprint
四、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如火炬照亮我们前行之路。建国以来,官方的历次纪念活动中,长征精神是贯穿纪念活动的永恒主题。197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在《纪念长征胜利四十周年》社论中写道,“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④江泽民在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作了具体的概括和总结并提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⑤长征精神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以及价值观念的不断改变而赋予新的内涵,但是万变不离其精神之宗,近代历史沧桑巨变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正是传承和发扬了长征精神的精髓,深入探索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发展事业中的长足动力,才取得今天的不断进步。
对长征胜利的纪念,最重要的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对长征精神的重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讲话中提出“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⑥我们在纪念中继续牢记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秉承长征精神,并时时处处将这种精神体现在实践之中,通过以纪念为主体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坚定理想,坚守信仰,坚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五、结语
对长征胜利的纪念,不仅仅是对长征历史的追溯、对长征精神的深入解读,更多的是对当下政治环境的净化,既增强了长征的历史记忆,又增加了长征精神的现实内涵。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社会亦有不安,改革进入深水区困难重重,因此,需要重拾长征精神以振奋人心,将人民心中的历史记忆和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将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与民众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利用纪念活动传播长征知识,宣传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让民众充分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理念以及价值指向,从而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对于长征的纪念不仅仅取决于长征本身的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长征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已是过去,不能更改但是可以从前人的历史中寻找经验、总结教训,以现实为基础,创造更好的未来。这本身就是纪念的意义。
[注释]
①吴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吴旗县志.三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692.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③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④紀念长征胜利四十周年[N].人民日报,1975-10-19.
⑤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2]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3]吴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吴旗县志.三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692.
[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纪念长征胜利四十周年[N].人民日报,1975-10-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