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胜利
“大夫,您一定要给我用最好的药。”作为内分泌科医生,这是我经常听到的糖尿病患者的一句话。可是,什么药才是最好的药,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降糖医治需求应依据患者状况的不同,挑选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或单药医治,或联合用药。糖尿病的治疗也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是一个全方位、综合的过程。各种治疗糖尿病的药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须视患者病情应用。
胰岛素类降糖药。迄今为止,胰岛素依然是最有用的降糖药物。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某些特别状态、妊娠糖尿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胰岛素降糖力度最大,但也最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这多见于胰岛素过量、打胰岛素后未准时进餐或活动量过大,体重增加也是胰岛素多见的不良反应。
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含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现在使用的多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是医治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磺脲类药物通过胰岛素量的增强达到对血糖的控制,降糖作用显著。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过敏等。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呈现继发性失效。格列奈类是国内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刺激胰腺在进餐后更快、更多地分泌胰岛素,从而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
双胍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该药降糖作用较强,对部分患者有下降体重的作用。单药使用一般不呈现低血糖反应,首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使用时要注意患者肝肾功能。慢性心衰、缺氧性疾病患者禁用。
胰岛素增敏剂 (包含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该类药物经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糖作用,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明显。罗格列酮由于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而禁用于心衰患者。
α-糖苷酶抑制剂。现在已上市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由于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而该类药物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使用,是首要针对餐后高血糖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和肛门排气增多,故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现在,已使用的包含需皮下打针给药的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有推迟胃排空、抑制胃进食的作用,降糖作用切实,低血糖发作率低,特别适合餐后血糖波动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SGLT-2抑制剂。该药首要经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添加尿液葡萄糖的排泄,进而下降体内血糖水平,能明显下降血压特别是收缩压,且低血糖发作率低,患者耐受性强。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生殖器和泌尿系统感染,但发病率很低。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医治。充分了解药物的特性和适用人群,是合理挑选药物的原则。
“最适合的药,就是最好的药”,这就是医生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