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坚
关键字:多元视域;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程度的深入发展,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巨大挑战,既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又要迎合学生对知识的多元渴求。在此背景下,篮球专修课教学必须培养出能力多元、发展全面、人格完善的体育人才。但经调查可知我国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仍存在不少问题。
教师在高校篮球专修课的实践中过于重视技术目标,往往忽视、淡化了对学生“人文内涵”的培养,逐渐形成了技术是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终旨的教学现状,使师生成了技术目标的奴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将自身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集中在对技术目标的掌握和提高上。这种单一化教育不仅不利于篮球教师时代性教学理念和科学思维方式形成,阻碍了其教学艺术行为的发展,无形中也遏制了学生的全面化、多元化发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正确地培养,使他们最终成了光有技术,而没有内在人格的统一化、模式化的“技术机器人”。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形成和人格培育,最终所培养出来的单一化人才,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
当今,教育与社会、科技、经济、环境等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教育教学价值取向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应转变视角,以一种多元整合的观点去审视教育价值取向。由此,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也形成了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如生态价值取向、交往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创造性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等等,增大了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选取难度。
不同历史时期,对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的认识就会有受其当时的局限和条件产生不同的观念倾向。从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的自我正在从主体迷失状态苏醒。我国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建设中也在逐渐提高学生的地位,其教学正逐渐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再是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关于教学目标行为主体的认识与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半部分篮球教师将学生作为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但这却是一种片面化的选择和认识。无论教学中学生地位提高到何种高度,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永远也不可能脱离教师。因此,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双主体,即教师和学生。
1.4.1 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一般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然后将它明确地写在教案上,而在篮球专修课上,就分离了教学目标与篮球专修课的联系,在技术本位观的影响下,一部分教师不向学生告知教学目标,也不会做出解释,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专项技能,导致学生不明确教学目标,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缺乏主观能动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1.4.2 另有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照本宣科的告诉学生,只是象征性的走了表面的形式,只把它当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和任务,并未真正起到告知教学目标应起的作用,没有把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入到篮球专修科的教学过程中。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并未落到实处,这必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在理论上存在,在实践中迷失。
1.5.1 概念混淆。很多篮球教师将宏观的教学目标和微观的教学目标等同,严重扰乱了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层次。他们在设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时,将国家规定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的课程目标、教学目的、培养目标作为自己所授课的教学目标。
1.5.2 内部层次混乱。国内外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但由于缺乏深度的研究,他们无法正确合理地选用与自身所教授的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有关的理论,也不能清晰地界定相关行为动词及其隶属关系,以致于不能准确使用行为动词,导致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内部层次的混乱。
生本化策略是指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篮球专修课的根本任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学生作为教学全过程的主体,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作为篮球专修课教学的前提。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目标要实现创新与进步,就应树立并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为重要任务,应在遵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创新型的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为指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的放矢地对课堂进行掌控,不仅能做到对学生严加管理,又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对篮球专修课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帮助他们养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鼓励他们利用自己奇异的、独特思想,主观能动地去面对棘手问题,以有效促进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无论是篮球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篮球专修课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断更新角色认知。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合理确定与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按照篮球专修课教学大纲的规定而独自制定教学目标与课堂行为的不良现状;必须让篮球教师逐渐由教学的主导者转换为学生学的引导者,由单一的理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必须让学生由传统中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并创新教学。必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并充实教学目标。篮球专修课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其实质上,都应是篮球教师和学生的协作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想要学习和仍需巩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想上感觉其受到的重视,增强专修课学生主人翁意识。
传统意义上的篮球专修课和其他术科课教学一样,都是以一定程度上的应试为目的,尽管篮球专修课教学提出要锻炼学生的情感、智商、技能以及意志等等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很难能够落实。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要想实现创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打破常规,要让学生时刻清楚自己要学习什么,从整体上认识学习的目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有个整体把握,能够有准备的接受教学并且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清楚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对学生要有较强的指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的动力也就能够提上来,目标的达成率也就相应提高。
针对不同层次的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整体呈现,我们可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篮球专修课总目标的的呈现时间一般是在开学之初,学校教务处或篮球教师可以采取将教学目标绘制成一些一目了然的趣味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了解本课程特点、框架和整体结构,能够清楚的了解本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会提高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等等。单元目标主要是呈现在一个单元讲授之前,由篮球教师以单元目标图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课时的目标是一节篮球专修课的具体目标,它的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出特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总体上明确学习的方向。当然,篮球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结束时或者在总结教学任务的同时,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进行总结。
正是由于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我国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也逐渐转变成以“双基”为基础的重视生活经验、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重视情感(情、意、知等)升华的五种多元化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正是篮球专修课教学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了目前篮球专修课教学教与学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一般来说,“双基”的目标是实在的、能够测量的目标,它符合应试教育的需求,所以长期以来受到高度重视,而其他的目标是很难量化的,又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们对人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升华,这些目标就在不经意中达成了。正因为如此,篮球专修课教学既定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囊括所有可能达到的目标,目标随教学的进行已超越了其本身,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发展。
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了,它已经实现了超越。篮球专修课教学本身含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最主要的变化因素就是人——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而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应该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因素的改变而相互调适,更加协调,抓住能让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每一个机会。
篮球专修课教学评价是对篮球专修课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验证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直接手段。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要想创新、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要转变思想,改变从原有的过分关注篮球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单一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让学生被动学习逐渐过渡为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学习,实现具有完整人格的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5.1 必须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要转变思想,改变从原有的过分关注篮球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单一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让学生被动学习逐渐过渡为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学习,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性、又有理性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实现对篮球专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评价,进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5.2 注重对知识的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篮球专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所学内容运用的水平。创新型的篮球专修课教学认知性目标,强调学生既要“学会”,更要“会学”,对篮球运动基本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不是篮球专修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再者,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在重视篮球专修课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心态以及正确三观。
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决定其教学行为。目前,我国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存在着单一片面、价值取向模糊、主体不明确、实践迷失、层次混乱等问题,对其进行创新具有必然性。我们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践行主体、呈现方式、生成过程与评价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点对其进行创新。经以上研究论述可知,我国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的创新必须坚持行为主体的双主体观念,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科学性、合理性、渐进性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