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静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图书馆自建或者购买的具有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建设是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工作包括数字资源采集、整合、存储和服务等环节。
随着我国图书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已成为新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高质量地进行数字资源建设,是江西省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研究、实践和改进。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江西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作为江西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中心,江西省图书馆自2004年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工作以来,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1)外购数据库。目前已外购包括超星电子图书库、超星学术视频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博看报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学位论文等在内的数据库22个,内容涵盖电子类的图书和期刊以及报纸、学位论文等数据库类型,容量达到近80TB。(2)自建各种特色资源库。现已完成以“江西旅游文化资源库”“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库”“江西历史文化名人专题片”等为代表的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库20个,容量达到30TB。(3)馆藏资源数字化。江西古称文献大邦,存世典籍浩如烟海,江西省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成果是建成了江西珍贵古籍数字资源库,先期收录了入选第一批至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116部,后期将陆续发布江西全省善本数字影像。(4)网络资源挖掘。按照国家图书馆要求开展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2015年联合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了10000条元数据仓储和10000条唯一标识符、10000条政府公开信息的编目和10万页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资源联合建设任务。
江西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总体来说已初具规模,但随着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逐步完善和开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外购资源主要是通过购买已经成熟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权来提供服务[1]。江西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目前主要采购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商业数据库,并没有按照特定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制订采购数字资源的整体规划,导致所采购的数据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复,如购买的CNKI和VIP数据库。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这两个数据库所收录的核心期刊重复率超过了20%[2]。由于江西省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购买数字资源经费由国家划拨,经费有限,外购资源做不到面面俱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购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江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赣文化的发源地,是陶瓷文化的传承地,书院文化甲天下,儒释道学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目前,江西省图书馆重点自建了江西红色历史文化系列、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系列、江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系列、江西客家民居系列等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但从特色资源的蕴藏量来看,相对于这些可开发建设的资源总量来说,江西省图书馆已经开发建设的特色资源数量明显较少,资源覆盖范围较窄。
江西省图书馆自1920年建馆以来,通过近百年的累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馆藏特色,现有藏书340万册,其中古籍37多万册。已整理的珍善本有4万余册、地方文献3500余部、地方志1200余部,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珍善本、丰富的民国历史文献和全面的地方文献等特色藏书。纸质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目前,江西省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数字化工作刚刚起步,只对馆藏部分古籍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加工。
数字资源建设产生的大量数据,其安全是资源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些大数据存储在图书馆云服务器上,由于网络的复杂性、操作系统漏洞、网络病毒及木马威胁和一些网络嗅探技术及黑客技术,数据信息可能被恶意复制、篡改或破坏,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江西省图书馆服务器防火墙每天都会拦截不少恶意访问,以抵御外界的网络攻击和病毒渗透。同时,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这些故障会给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带来威胁,可能导致服务终止和网络瘫痪。因此,如何采用适当的措施更好地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这是图书馆始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为了避免资源建设的重复性和浪费性,建议江西省图书馆与其他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开展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这样可以更好地整合特色资源,相互弥补资源之不足,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数字资源。通过馆际间通力协作,采用统一标准和规划,最终全面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通过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各个馆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可以建成规模大、数据更全的数据库,也可避免资源重复加工建设的发生,更大程度地为读者和社会大众服务。
在数字资源建设初期,各馆各自为政,独自建设各自的数字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难以开展。“十三五”时期,数字图书馆发展迅速,各类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数字资源实现了协同共建和合作共享。今后,江西省图书数字资源建设应遵循业界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
据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新统计,迄今已经制定结项并发布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相关的国家标准有6项(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标准等)、文化行业相关标准25项[3](主要包括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图像数据加工规范、音频数据加工规范、古籍元数据加工规范、电子图书馆元数据规范、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元数据规范、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规范等标准),目前已经制定还没有结项的标准规范还有20多项。
江西省图书馆外购数据库目前存在盲目引进的现象,对所选择的数据库内容缺乏全面系统的对比和了解,出现了很多重复的外购资源。今后,应对数字资源建设建立资源评估考核制度,不能一味地跟风购买数据库,应充分进行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并邀请专家对所要购买的数字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估,最终确定采买哪些真正需要的数据库[4]。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数据库,也应加入评估考核范围,适当予以删减修改,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高素质的人才是保证特色数字资源建设质量的关键。江西省图书馆应采取措施提高数字资源建设专业队伍素质,建设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数字资源建设队伍。参与数字资源建设的工作人员应对数字资源的发展动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应有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专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对信息的筛选、组织和评价,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数字资源产生。因此,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参与资源建设的馆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江西省图书数字资源建设的质量。
数字资源是图书馆吸引用户的核心资源,能展示图书馆的独特资源和学术价值。在江西省图书馆的网站主页醒目位置应设有数字资源建设栏目,把购买的数据库和特色数字资源独立展示出来,方便更多的读者使用这些数据库资源。应加强数字资源宣传,在江西省图书馆各个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设立相关栏目,使读者能一眼就发现江西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这些资源。
江西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项目,应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自身的优势,遵循“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的准则,制订长远的数字资源建设规划,不断创新,切实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能力,努力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服务。
[1]秦小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甘肃科技,2015(3):80-82.
[2]左亮亮.安徽省“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EB/OL].[2017-04-05].http://www.nlc.cn/tbw/.
[4]周娣.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思考[J].图书情报导刊,2016(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