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钊,黎 丽
(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 柳州 545006)
培养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而14岁之前是个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1]。由于社区图书馆具有免费、熟悉、便利、容易接近的优势,理所当然成为未成年人最佳的公共阅读场所。但社区图书馆有一些尚未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管理服务水平低、无图书馆专职人员、无法保证开放时间、资源少且更新慢、后续投入不足等。如何让社区图书馆在孩子阅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图书馆界应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高校图书馆参与建设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探讨,不当之处,请同仁不吝赐教。
目前,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服务水平较低[2-3],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业界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讨论多于实践发展,宏观理论研究多于微观实践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老化。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联合服务。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2017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指出社会力量主要为具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且依法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和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高校图书馆不是该通知中所指的政府能向其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中的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文件)中也只是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要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其他利益保障机制未有提及。一项服务归根结底要靠利益保障机制才能够长久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目前仍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制度和高校图书馆的利益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思想观念方面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第一,人们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众只需要接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普及性教育,高校教育为精英教育,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为社会精英,不是普通公众。社会没有形成高校图书馆资源也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的意识、需要承担对社会服务的责任。在没有足够公共意识的大环境下,学校各层面首先考虑学校利益,再考虑学生和教职员工,最后才会关注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此因素为高校图书馆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观念阻碍。第二,我国高校大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高校师生的活动与社会大众分裂开来。许多高校师生未意识到社会需要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也不知道高校图书馆具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第三,图书馆行业理念制约。图书馆行业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一直没有明确。虽然有王彩云、屈健民等图书馆员认为高校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即文化事业单位[4-6],高校图书馆是否属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中一部分仍莫衷一是[7]。
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要购置与学校教学科研相关的文献。围绕教学科研目标而建设的馆藏资源体系学术性与专业性较强,不太符合社会读者的普遍性需求。另外,各高校图书馆的馆情各有特点,图书馆的地理位置、馆舍面积、馆藏资源、馆员专业知识储备等,不一定适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如很多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小、阅览座位紧张,常常会发生学生抢占座位的现象,这时再接待社会读者进馆阅览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社会与家庭越来越重视未成年人阅读,对图书馆界寄予热切期望,希望图书馆能提高并发展儿童阅读质量与数量。高校图书馆员综合素质高,虽不从事具体儿童阅读相关工作,但具备给孩子提供阅读指导的实践经验。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以图书馆员的智慧为基础,用理念带动实践创新,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凸显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如下三方面特点。
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建设伊始,我馆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平等合作建设管理未成年人阅读基地。求同指目标相同,四个机构都以在社区内推动发展未成年人“多阅读爱阅读会阅读”的社会效益为共同目标;存异指各个机构根据管理体制特点与要求整理保存未成年人阅读活动材料;平等合作指四个机构忽略各机构的行政级别、管理体制,以平等合作关系,发挥各方优势,协调各类机构的资源,共同建设管理未成年人阅读基地。
柳州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相对迟缓。柳州市图书馆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设完成的,馆舍面积小,未成年人阅读区域常年人满为患,未成年人阅读方面设施更是投入不足。西部地区的社区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但是地方政府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赋予了社区很多实际功能。广西科技大学社区虽不具备培养与提升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专项职能与人才储备,但每年需要在社区内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广西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校市相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我馆在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一直推行倡导全民阅读,积极参与社区中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创建与管理,既弘扬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又强化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个机构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平等合作建设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开展活动中突出四个机构的优势,通过合作弥补劣势。因此,四个机构参与基地管理建设的热情得到长久的保持。我馆搭建的此框架得到多方面认可,包括柳州市妇联、柳州市城中区政府、广西科技大学团委、广西科技大学离退办、广西科技大学学生处等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支持了未成年人阅读基地的建设。
注重细节地建设与管理未成年人阅读基地。在建设管理基地过程中,以方便孩子阅读、有利孩子多阅读为目标,设计实施各种管理细节。一是结合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特点和社区孩子们的特征确定阅读基地开放时间,使得基地开放时间基本上都有孩子来阅览图书。收集数据时发现小学孩子家庭作业多,一般周末才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周一至周五基地内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主。家长重视孩子教育,周六周日幼儿园孩子兴趣班多,并且上兴趣班的时间各异,周六周日开放时间长比较好;基地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晚七点半至九点半、周六周日早九点至晚十点。二是细心营造阅读氛围。包括给基地选址与装修等每个小环节。选定的基地地处幼儿园隔壁的居民楼一楼;房间基础色调设计为儿童喜爱的绿色,温暖而活泼;书架桌椅材质为耐磨轻巧的新型环保彩色塑料,以方便孩子们挪动。基地凭借环境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进出安全方便等,很快得到了家长与孩子的认可。三是发动家长参与挑选基地书籍。每个月到柳州市图书馆交换图书时,动员家长们参与活动,教授家长利用柳州市图书馆OPAC检索书目,再到该馆办理借还手续。当家长挑选的书进入阅读基地时,通知家长带孩子来借阅。四是简化孩子办理借阅图书的手续,孩子拿家长在我馆办理的借阅证登记后就可借书回家。孩子们好奇心重,乐意被大人尊重,但是兴趣转移快,年龄小理解能力弱,容易丢东西。设计的简化借还图书手续既方便孩子自己参与,又传递了图书馆在孩子们身边的理念。我馆早已向社会无门槛开放,任何社区居民凭身份证就可以办理我馆借阅证,这样孩子们不需带任何证件,登记后就能够借书回家。
这些点点滴滴的举措“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孩子们乐于阅读的习惯,使得社区内400多个孩子在基地里能够得到自由自在与书打交道的良好体验。因此,孩子们很喜欢来阅读基地,喜欢参加由基地举办的阅读活动。阅读基地名副其实地成为社区孩子们的信息交流中心。
文献调研结果显示,对未成年人提供阅读文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很少。目前仅有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内建设开放了一个亲子阅览室[8],与我馆参与建设未成年人阅读基地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我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此创新服务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社会公共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有借鉴意义。
该创新服务模式突破了四个组织的管理体制制约,推动了不同体制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合作。不同管理体制的四个组织中,我馆馆员组建的科研团队,为临时项目任务式团队,主要负责基地建设与管理;广西科技大学社区为政府管理的社区基层组织,负责提供基地的基础设施;柳州市图书馆为文广局管理的公共文化机构,负责提供该基地的少儿图书;我馆为教育厅所属高校的二级部门,负责提供大学生志愿者为基地服务。我馆引导这些组织签订了四方合作协议,确定了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分工明确。高校图书馆引导多体制多成员参与,合作建设管理面向普通孩子服务的未成年人阅读基地,此种创新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带动了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
在该创新服务模式中,我馆主动走出去,突破高校图书馆不为孩子提供阅读服务的观念,避开本馆人力资源不足与不能购买未成年人阅读材料的限制,参与建设未成年人阅读基地。这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的创新。
基地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参与组织众多、参与人员来源复杂、参与人员工作时间不一致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开展阅读活动的长效性不足。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应该是常规活动,不是应景、应时的短效性、节日型、运动型活动,必须探索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9]。长效开展未成年人阅读基地活动最大挑战为其工作人员的义务性,致使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参与活动的读者、图书馆员、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不同群体,其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差异性较大,开展活动时间难协调,活动材料的交接容易产生矛盾。这导致孩子们开展特色阅读活动时,容易陷入一站式困境,需要高综合素质的高校图书馆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行动影响他人,增强大家的责任感,使得孩子的特色阅读活动能够长期进行下去。另外,通过给予设计阅读活动的高校图书馆员以有效激励,鼓励其创新设计,使得各活动参与机构的短期社会效益与长期社会效益紧密结合,避免活动流于形式。
阅读基地的宣传方式基本上为活动结束后各机构根据体制管理要求整理材料,实际上是被动宣传。这种宣传方式不能使得阅读推广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其实所有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初发期,需要所有的人员能够说清楚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将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样的目标等。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孩子们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的实例与经验,准确、深刻地宣传出去,给参与阅读的孩子提供有效的反馈,从而使得孩子们的阅读与活动效果进入良性循环。这需要组织者改变理念,有意识地培养阅读活动的沟通宣传人才,使得活动做得出来、说得清楚、反馈到位。这些都需要通过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让参与阅读基地活动的孩子们、家长们、大学生志愿者们、图书馆员、社区工作者们人人都成为活动宣传员。
[参考文献]
[1]李彤.社区图书馆建设新模式:图书馆与银企合作[J].图书馆建设,2015(08):72-75.
[2]洪跃,王贵海.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4):6-11.
[3]冯永财.近十年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研究综述与经典案例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6(5):96-100.
[4]屈健民,李欣,郭维霄.高校图书馆参与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策略[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8(2):80-82,86.
[5]王彩云.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6-29.
[6]柯平,宫平,魏艳霞.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评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2):10-17.
[7]廖娴雅.重大图书馆开放亲子阅览室[EB/OL].[2015-03-11].http://cq.qq.com/a/20150311/020047.html.
[8]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5):32-35,45.
[9]陈雯.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动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7):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