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图书馆,天津 300381)
个人健康问题是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与公共部门高度重视健康信息服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1]。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推动下,无论是公共卫生部门还是医疗相关企事业单位都应积极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多渠道、多方式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满足人们对高效准确的健康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
与其他图书馆相比,医学专业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医学馆藏资源和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信息人才,在医疗健康信息的科普教育、传播普及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医学图书馆为依托,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可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一项针对英国图书馆用户的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来图书馆寻找关于特定健康问题的信息[2];同时,有调查显示大约6%的美国人将公共图书馆作为获取健康信息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来源。目前,我国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并不普及,健康信息服务的水平也有待提高。一项针对我国31所公共图书馆网站健康信息服务相关网页的研究表明,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首页总体通过率为0%,均未通过网站可访问标准WCAG2.0的最低标准测试,在用户体验和可访问性上都有所欠缺[3]。这说明我国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上尚处于发展阶段,图书馆网站外部可访问性、信息资源建设程度、医学文献传递功能以及其他特色服务仍有待优化。中医医院作为我国特色医院,其所属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上需要完备基本服务功能、推进服务模式创新,更应承担宣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中医现代化的责任。
我国在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薄弱、起步晚,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也多以国外情况介绍、服务模式探究、用户需求调查为主,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少。这说明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还没有受到广泛的认可,其服务开展仍存在很大局限性。
国外图情领域关于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侧重于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服务方式、服务角色、发展瓶颈等内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大多普及了健康信息服务,充当医疗保健提供者的角色,特别是医生无法满足一些患者的信息需求时,公共图书馆则成为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
国内对于国外图书馆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多侧重于服务模式的探究。代表性的观点有:肖永英、何满兰[4]就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发现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参考咨询、对特殊群体的延伸服务、馆员培训及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角色作用的实证研究以及图书馆健康相关馆藏资源的建设;朱纯琳[5]站在图书馆员的角度,研究了国外图书馆员提供健康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李岩、曹锦丹、吴秀花等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模型、Web可访问性和模式理论构建进行了研究;常飞、戴艳清、徐绮庆等分别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职业病防治机构图书馆等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开展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究;方向辉、苏慧红、曹锦丹等人分别对在校大学生、老年读者、公共图书馆读者等不同类型读者的健康信息需求进行了调研。
当前针对中医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关于中医医院图书馆如何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研究则更少。中医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研究多以中医医院图书馆和中医院校图书馆为主体,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在网络环境下中医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延伸服务以及馆藏资源建设等。
其中:李素琴[6]提出中医院校图书馆应进积极开展中医药信息服务,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孟凡红等从信息服务条件、数字化资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中医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沈祖泓[7]在探讨国内外医院图书馆健康服务模式基础上,研究了清远市中医医院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现在与展望。
当前,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有短信服务、相关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企业号与订阅号)、手机APP等。不同图书馆会采取一种方式或综合几种方式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但其信息服务存在很大局限性。由于中医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以医护人员和在校师生为主,故部分中医图书馆采取较封闭保守的服务态度与理念,缺乏服务社会全体的意识,为其他社会群体提供医学信息和健康信息存在惰性。只有少数中医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普通公众的健康信息服务。
在网络信息时代,公众已习惯通过网站检索和获取健康信息,以网站为载体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模式也受到健康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肯定。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效仿美国医学图书馆联盟,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等合作开发了中国公众健康网,该网站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全面的健康信息,以满足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要。
中医图书馆以网站为载体面向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要求开放图书馆网站Web可访问性,并为公众提供基本的信息检索功能、文献传递功能、参考资讯服务以及设立专门的栏目。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官网首页就设有“新闻网”专栏,向在校师生及读者提供包括校务、科研动态、健康科普等信息。”新闻网”栏目分为时事热点、中医信息、中药研究、医疗科技、针灸推拿、养生保健、食品卫生、大学教育、人文参考、书摘书评、馆内通知等11个子栏目,普通读者可点击与健康信息相关的栏目浏览相关健康知识、保健信息,获取该图书馆网站提供的健康信息。
社交媒体是一种新型线上媒体,它赋予参与的用户极大的自由,由于其具有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多种特性,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模式[8]。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和以丁香园、知乎等为代表的知识问答社区的兴起,极大地扩展了健康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受众面,正迅速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因此,社交媒体正逐渐受到信息服务提供者的青睐。国内许多公共卫生部门和医院也早已开通相关社交媒体账号,向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信息服务。如:北京市卫计委于2011年9月创立的“首都健康”新浪微博账号,截至目前拥有340多万粉丝,共发布了18 000余条微博;协和医院作为国内知名三甲医院,于2009年10月开通了新浪微博,目前拥有140 000粉丝,共发布微博4 000余条。这类官方微博主要发布各类医疗医学、健康保健、政策信息等内容微博,持续不断地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服务。
一项针对全国25家中医高校图书馆的调查[9]显示,被调查的图书馆中有2家开通了短信服务、24家开通了APP服务、17家开通了社交媒体服务。可见,已经有中医图书馆尝试通过社交媒体提供信息服务,但其普及率并不高,社会影响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新浪微博账号中粉丝量最多的中医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新浪微博账号开通于2013年4月,并进行了微博认证,共发布微博973条,可看出该微博的社会影响力和活跃程度与上文提到的知名卫生机构微博相比相差甚远,而该微博所发布的信息也以服务在校师生为主,鲜有面向公众的健康信息相关内容。
在健康信息服务领域活跃的与中医相关的知名社交媒体账号多以各类医疗健康企业、医生个人为主,如新浪微博的“当归中医学堂”“老中医健康养生”“中里巴人”等,其粉丝数量也超过数十万。由此可见,广大中医图书馆对社交媒体作为新兴的健康信息服务方式还未引起重视,其服务观念亟待转变。
与各类线上信息服务相比,线下服务是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依托图书馆的场地、馆藏资源、设施设备面向读者开展面对面的服务[10]。线下服务的受众面虽不如线上服务,但其作为对线上活动的补充能够弥补线上活动的不足,且其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仍受到广大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欢迎。当前,中医图书馆采取的健康信息线下服务模式多以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健康讲座为主。如:海口市中医院与海南医学院合作,2015年7月在该医院设立了“海南医学院图书馆流动服务站”,海南医学院提供大量的馆藏资源,根据医院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关图书、期刊资源并定期更新维护,提供图书借阅流动站点,还可以将所需图书直接送达服务站点,实现了医院和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图书馆开展了面向大量读者的健康信息线下服务,其通过印制、发放宣传教育册和科普指南,邀请院内专家进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向社区居民提供馆内资源借阅服务,通过临床科室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知识教育宣传,为更多的患者和公众提供多类型的健康教育服务。中医图书馆可借鉴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开展不同类型的线下服务创新模式,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专业医学医疗相关资源,但对于这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度仍有待提高,这类资源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提供支持。与其他类型医学图书馆相比,中医医院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中医文献资源。目前,不少中医图书馆建立了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建了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等;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建了中医古籍善本书目提要数据库、中医文化馆藏书目提要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馆藏资源、突出了中医图书馆的特色。中医医院图书馆需进一步加大馆藏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各种中医数据库,开放各类数据库的可访问性,进行数据库的推广,利用数据库现有信息开展健康教育以及向公众提供专业的中医知识及健康信息。
中医医院图书馆作为单一主体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力量和影响力毕竟有限,可以通过与其他单位合作,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服务内容。首先,可以与其他医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合作,建立类似于美国的具有医学联盟性质的中医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联合举办各类活动,提升中医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品质和影响力。其次,可以与医疗企业合作,如与知名的健康类网站“39健康网”、知名的医疗类APP“春雨医生”合作。这类企业往往有着丰富的健康信息服务经验,与其合作可以提升本馆知名度,积累健康信息服务经验。最后,可联合当地卫生部门、社区服务站等,定期进社区举办健康素养提升培训讲座、发放健康信息宣传资料、组织馆内专家现场答疑咨询、为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医学专题信息服务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我国信息服务行业都在利用网络提升服务质量、扩大知名度、吸引忠实用户。由于服务理念的落后,许多中医医院图书馆乃至医学图书馆并不重视线上健康信息服务的开展。为满足读者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需求的特点,中医医院图书馆应尽快完善线上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应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和方法,建立以图书馆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手机APP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向公众提供包括健康信息检索、馆藏资源阅读、科普文章推荐在内的健康信息服务,并重点突出中医图书馆特色。
中医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但随着近年来不少不法分子打着中医的旗帜进行“伪科普”,公众对中医的认识有所转变,从信任转变为质疑,社会上围绕中医是否属于“伪科学”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中医医院图书馆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融入社会,扩大服务范围,利用自身特有的中医资源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健康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医学资源共享、提高医学资源利用率、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同时,也提升了中医医院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给医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鲜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7-10-23].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3586s/201610/21d120c917284007ad9c7aa8e9634bb4.shtml.
[2]Health Information Access: A Report on the New York State Hospital Library Service Program [EB/OL].[2017-11-22]. https://eric.ed.Gov/?id=ed337185.
[3]曹锦丹,程文英,李岩.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Web可访问性评价[J].图书馆学研究, 2012(22):73-77.
[4]肖永英,何兰满.国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12(2):54-58,61.
[5]朱纯琳.国外公共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健康信息的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 27(10):114-121.
[6]李素琴.开展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之我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64-64.
[7]沈祖泓.中医医院图书馆发展延伸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35-38.
[8]兰雪,曹锦丹.基于社交媒体的卫生机构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29(4):103-105.
[9]孟凡红,李莎莎,于琦,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医药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9):74-78.
[10]陈立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导刊,2016,1(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