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兆义,赵立英
全球化与后危机视域内来华留学教育的发展
贾兆义,赵立英
(北京科技大学 国际学生中心,北京 100083)
全球化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最深刻的社会思潮和实践方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容回避的时代背景,“人”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后危机时代全球秩序深度调整、人文主义式微及“一带一路”的实施重塑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向。在全球化和后危机双重视域内,来华留学应当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优先方向。高校应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体验度和影响力,构建竞争力更强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
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一带一路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管人们对全球化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如何解释,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已经现实地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人类的社会实践方式发生着重大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传统的国际经济秩序受到挑战,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全球化进程受到世界各国期待,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带来的人文主义危机,呼唤教育做出有力的回应,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知识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重要领域,必然受到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国际化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影响和塑造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伴随着全球化发展而逐渐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国际流动越来越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自身发展的逻辑使得高等教育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国际流动成为全球化流动资源一个非常积极的角色,它既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实力的显示,也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天然组成部分,如何制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是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必须给予积极回应的重大课题。
时代背景是任何事物发展不能回避的空间场域和时间维度,它现实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所设置的时代主题、交往特征及时空特性是任何个人与团体谋求自身发展不容回避的力量。全球化既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境遇,也呈现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它作为一种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组织,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受全球化的影响,作为人类教育活动一个层级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发展越来越迅速、形态越来越多样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化社会变革中最重要的维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生产力流动范围越大,资源供应和需求的选择范围就越大,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因此,生产力的国际化是生产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核心,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1]这种经验事实要求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及人才需求的国际化,要求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人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教育尤其是与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的高等教育必须予以回应。
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科技发展程度的反映。信息化时代技术的进步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知识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改变着人类接受知识的习惯和方法,知识接受者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尊重和充分发挥,其教育主体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变迁所带来的教育革命对传统教育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对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带来了巨大冲击。信息化和全球化双重浪潮之中的高等教育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新媒体和跨境传播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信息化时代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虚拟范式”[2]。信息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深度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变革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带来高等教育资源在全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撬动着高等教育的全球格局。
全球化时代知识的发展与交流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知识的价值和性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催生了高等教育的商业特征。“长期以来,知识主要是一种公共产品,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竞争和市场观念不断强化的全球化时代,一些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竞争型政府都强调知识对经济的应用价值……知识的公共产品性质不断削弱,私人产品性质日益增强。”[3]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跃升,高等教育创造的知识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对于综合国力竞争变得日益重要,同时,高等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嬗变,其商业性、市场化特征日趋明显,跨境教育服务贸易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快速发展的新兴形态。
全球化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技术革新、社会组织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和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化又对全球性的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突出反映在:“南北失衡”成为全球化时代经济格局演变的突出矛盾,贸易投资前景日趋分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研发以及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但在创新竞争和保护主义日趋加剧的环境下,创新资源均衡分配越来越困难,二者之间的“技术鸿沟”势必继续加深,成为加剧全球经济失衡、信息失衡、知识失衡和技能失衡的推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仍然十分艰难,“规则重构”进程难以推进。在全球经济平衡、资源合理分配、文明文化对话和治理结构改革方面,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先导作用,扮演积极的角色。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智力资源开发的援助,往往比单纯的经济援助更加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智力资源开发与援助所需要的人员流动,能够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促进人们相互理解,共同享有人类文明发展成果。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化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力量,社会生产总过程全球化程度加深,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等等。失衡、冲突、整合和崛起是后危机时代全球化的重要特点。在这样的趋势与剧烈变化之下,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展现出积极回应时代特点的发展逻辑。“从现实看,立足本土,展望全球,这是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应然要求,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研究‘超越’目标的必然方向。”[4]
科学革命的胜利把科学主义推向了极端化,消解了人的主体性,进而不断冲击人类社会的道德领域和社会领域,使人类社会在价值领域的危机逐渐显现。后危机时期,不同文明的冲突与对抗等问题,昭示人文主义和传统社会科学面临严重危机,人文主义知识分子难以窥视这个时代的本质和核心。如此时代语境下,化解人文主义危机需要培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兼备的人才。实现“全球利益”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诱因,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高等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关怀人类命运发展的使命,在实现“全球利益”的进程中应当主动设置议题,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热点与难题。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丰富和重构全球化秩序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际交流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了中国对于全球化叙事变化的回应,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之一,展示了中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摒弃了资本和商品输出的传统逻辑,包含着更具深度、更为平等也更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彰显着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存在着多种宗教与文明形态,政策互联、设施互通、经济互补和文化互鉴均有很强的互补性,彼此间存在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也有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资源配置、市场融合和政策协调方面实现耦合的现实需求。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高等教育应当承担起契合各国要求和战略实施需求的人才培养责任,更好地服务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来华留学教育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直面挑战,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教育始终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推进教育现代化,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教育现代化的程度、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模式的吸引力,不仅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先导,影响着国家发展的速度。全球化时代,教育承担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服务贸易尤其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先导力量和驱动力量,成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和竞争的重要领域。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和文明吸引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快速扩展,在全球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份额不断扩大。但是,不管是从全球化的背景系统审视,还是从后危机时代国际交往呈现的新特征来考察,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国际竞争力还远远不强,距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现代大学制度尚未真正形成,学术共同体和知识共同体尚未成为大学的价值标准,现代大学理念尚未受到充分尊重[6];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材缺乏国际通用性和时代性,师资队伍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尤其是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制定高等教育竞争和教育服务贸易国际规则的主动性,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破解来华留学教育发展中的难题,需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的特征和教育发展趋势,系统而精准地施策。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集聚国际人力资源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载体和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全球化时代“人”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和配置成为可能,也使当今的综合国力竞争向人才资源竞争聚焦,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分配和人才竞争远比过去激烈,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制订了发展规划和优惠措施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把招收国际学生、吸引国际学者作为国家战略。例如,美国把国际学者和国际学生视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库,不但政府和大学通过提供奖学金等方法吸引优秀人才到美国留学,还为高层次人才留美制定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当前,我国正处在软实力建设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来华留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来华留学教育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定位。在战略规划方面,要抓住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开发反映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合国际学生需要、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学习项目,建设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国际学生事务管理方式、课程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能力。在战略定位方面,要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兼顾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注重培养大批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人才支撑和社会基础。
“全球化虽然为世界带来了一些普遍的现代性格,但世界并未出现单一的现代文明,恰恰相反,正由于全球化,亚洲及其他区域因为现代化上的成功,激发了自觉与自信……华人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同时,在担负现代大学普遍的功能之外,如何使它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上扮演一个角色,乃至对建构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秩序有所贡献,实在是对今日从事华人高等教育者的智慧与想象力的重大挑战。”[7]但是,“一个教育系统只有当它牢牢地扎根于本地的、地区的和民族的环境中,才能以它的经验、思考能力尤其是以它的判断来丰富别国的遗产”[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化时代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设施的建设、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及手段的选择,都与国际化和本土化之间的选择有关系。来华留学教育作为全球化时代语境中的教育服务贸易必然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一方面是国际学生全球性、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化的教育模式。从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现实看,它对于国际化的要求大于本土化,主要原因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没有充分展开,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及教育管理机制还比较滞后,参与全球教育服务贸易竞争的能力不足。因此,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贸易的经验,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充实教育教学内容,提高竞争能力。在重视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来华留学教育要植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中国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审美特征,把握教育主权,避免“西方化”和“美国化”,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协调和互补。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教育领域,不仅革新了传统教育模式,还营造了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模式从传统的封闭性、择取性、阶段性向开放性、普遍性和持续性转变,推动了终身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共享打下了基础。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从1999年推出公开课程计划,目前已经建设了2000多门公开课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放教学资源,成功推出了以“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为代表的在全球范围广受欢迎的精品课程。我国2011年首批发布的20门精品课程,在5天内访问量就超过10万人次,表明受教育者对在线学习精品课程的巨大需求和广泛兴趣,全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非制度性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课题。然而,总体上看,目前来华留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不论是教学手段还是管理方式,均不能满足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了来华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应下大力气实现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思维革新、管理创新和手段更新,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塑造来华留学教育生态,构建智能化、信息化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来华留学教育环境,还应大力发展现代远程国际教育,实现入境学习与跨境学习相结合,充分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新鲜感、体验度和传播力。
“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教育元素,需要大批精通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教育在“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大批符合“一带一路”需求和沿线国家需要的人才,而且能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教育、人文、科技和学术等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能够有效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对话与交流,是共同培养创造性国际人才、增进文化理解与包容及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体现。”[9]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应当根据“一带一路”的需求,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更新观念,完善制度,提高质量,创新实践,确实担负起人文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内涵发展上,应鼓励更多具备条件的高校参与进来,发挥不同类型高校的优势,扩大教育规模,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应注意挖掘和培育优势学科,统筹规划来华留学教育招收沿线国家国际学生的学科和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做强相关学科,做强汉语国际教育,吸引更多沿线国家的学生;要坚持留学教育的国际标准,创新培养模式,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和专业设置,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要探索产教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渠道,整合资源,设立“一带一路”专项资助项目,吸引沿线国家杰出青年来华求学。在外延发展方面,要厘清各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基本特点,了解他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重视对沿线国家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的研究,充分理解沿线国家意愿,发展满足沿线国家需求的来华留学教育;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意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建立共建合作机制和磋商机制,共同建构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推进区域内学历互任,互鉴先进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与“一带一路”紧密契合,对“一带一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
[2] 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3] 蒋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省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17–22.
[4] 叶正茂,刘华锦.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12):214–218.
[5] 修远基金会.新全球化时代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文化纵横,2015(5):18–26.
[6] 刘献君,李培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24.
[7]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2版.北京:三联书店,2001:170–171.
[8] 米亚拉雷,维亚尔.世界教育史(1945年至今)[M].张人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32.
[9] 周艳.“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6):8–12.
2018-05-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4YJC71003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一般课题(2016―2017Y008)
贾兆义(1985―),男,山东莘县人,助理研究员,硕士;赵立英(1965―),女,内蒙古包头人,教授,博士。
G640
A
1006–5261(2018)06–0146–05
〔责任编辑 张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