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领袖魅力论析

2018-01-27 20:56姚广利
天中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领袖魅力

姚广利



毛泽东的领袖魅力论析

姚广利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领袖魅力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的领袖魅力特质主要由其非凡的个人品格和卓越的领袖才能所构成。他非凡的个人品格表现为志向远大、一心为民、意志坚强、胸怀宽广、不畏权威;他卓越的领袖才能表现为学识渊博、才智超群、政治出众、战略高超。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人心作用,既体现在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拥护上,又体现在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失误的谅解上。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领袖魅力可以作为法理型权威的补充,继续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

毛泽东;领袖魅力;领袖特质;领袖作用

“领袖魅力”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 韦伯对魅力型权威的阐释。魅力产生于“献身于默示、对英雄的崇拜和对领袖的信赖”,当魅力者经受“实际的考验”后,魅力就会被统治者承认并“适用”,“这种‘承认’是一种产生于激情或者困顿和希望的信仰上的、纯属个人的献身精神。”[1]因此,领袖魅力即领袖所具有的建立在人民群众信赖基础上的诸如无往不胜的能力、人格魅力、启示真理等超凡品质。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形成于中国革命过程之中,具有其独特性,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毛泽东领袖魅力的形成

广泛意义上的领袖存在于各个领域,不仅有政治领袖,还有经济领袖、文化领袖,甚至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人也被冠以领袖的称号。狭义的领袖是指在政党政治、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人物。列宁认为,领袖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2]。成为领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领袖是一个集团,是一个集体,不是单独个人;第二,领袖必须为组织认可,在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第三,领袖必须是经过复杂环境考验过的人,具有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深受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也就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

首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政治生活中的领袖地位是其领袖魅力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产生了自己的领袖集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过程中,涌现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重要领导人。这些领导人都担任了党的重要职务,具有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并在各个领域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成了党的领袖。因此,毛泽东是构成中国共产党领袖集体的重要一员,具有一般领导者所不具备的领袖地位。

其次,毛泽东在党的领袖集体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有力地促使其领袖魅力的产生。领袖虽然是一个集体,但是即使在一个领袖集体中,也有最为显赫、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即领袖核心。毫无疑问,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核心。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展示了超越其他领袖个人的非凡品质,并逐渐获得了核心领袖地位。

早在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就是党的重要领导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毛泽东作为全国十多位代表之一参加了会议。作为建党的“元老”,毛泽东虽然没有进入党成立之初的核心领导集体之中,但始终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担任重要职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担任了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红四军总前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位。但此后,在“左”的错误路线影响下,毛泽东不断受到排挤,甚至失去了党权、军权和行政领导职务,直到遵义会议,才确立了他“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全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统一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之下,正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4],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得到了空前巩固。同年,党的“七大”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袖核心。

毛泽东成为党的领袖核心后,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毛泽东的领袖核心地位及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无与伦比的威望有力地促进了其领袖魅力的产生。

二、毛泽东领袖魅力的特质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过,毛泽东具有“一种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魅力”[5]。毛泽东的领袖魅力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或者说,毛泽东领袖魅力的特质是什么呢?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 韦伯的经典理论,权威来源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传统、法理和魅力。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看,权威的形成往往是各种类型交织的结果,纯粹来源于一种类型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毛泽东领袖魅力特质主要由魅力和法理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即主要表现为非凡的个人品格和卓越的领袖才能。

(一)毛泽东非凡的个人品格

1. 志向远大

毛泽东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备传统知识分子共同的美德——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20世纪,帝国主义掀起一波波的侵华浪潮,中国苦难深重,中华民族深处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封建主义统治黑暗,搜刮民膏民脂,为抢夺势力范围,军阀混战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严酷的事实,深深激发了毛泽东救亡图强的责任感。他参加过新军,搞过新村试验,领导过“驱张运动”,失败的事实使他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树立了通过革命途径把中华民族从压迫、屈辱中解放出来的崇高理想。

2. 一心为民

毛泽东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了解基层人民的贫困生活状况,对劳苦大众富有同情心,他的思想中牢牢地镌刻着忧民、恤民的百姓情怀。17岁那年,毛泽东的家乡发生了饥荒,饥饿的灾民走投无路,成群结队涌向地主家“吃大户”,他父亲贩卖的粮食也被抢了,不过毛泽东表示“并不同情他”,反而认为饥民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对象。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始终身体力行地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命令部队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全体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群众路线,与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3. 意志坚强

毛泽东青年时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抒发了“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奋斗豪情。在革命斗争中,他不畏困难,不惧强敌,号召人们学习“愚公移山”排除万难的顽强精神,赞扬鲁迅的硬骨头气概,他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钦佩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品格。他一生起起落落,多次遭受不公正待遇,历经各种困难和曲折,但从不气馁和退缩。在革命高潮时,他热情澎湃,奋勇搏击;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他义无反顾,激流勇进。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和旺盛的斗争意志。

鸡汤煨好了,我扯了把稻草,包住瓦罐,抱着就往上塆去。到了金宝屋里,他坐在山墙边的矮凳上,头埋在裤裆里,见我进门,忙抬头招呼:“她细婶儿过来了哈。”

4. 胸怀宽广

毛泽东始终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政策,对于社会贤能,只有德才之别,没有山头、宗派之争。毛泽东是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但是在所有的军队面前,他都一视同仁,绝不偏袒、重用自己的“嫡系”。在党内斗争中,毛泽东反对“惩办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而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策略。抗战结束后,毛泽东受邀赴重庆谈判,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许多人坚决反对,毛泽东却毅然前往。到达重庆后,毛泽东毫无领袖架子,与民主党派人士开怀畅谈,共商国是。其勇气、其胸襟,无不令人佩服、敬仰。国民党要员李宗仁曾说,毛泽东不计前嫌,不排斥异己,从善如流,远非蒋介石能比。革命年代,英雄人物辈出,毛泽东能广聚各路贤达于自己麾下,足见其心胸之宽广。

5. 不畏权威

毛泽东深受中国经世致用传统的影响,十分注重“实意做事,真心求学”,他身体力行、求实务实的信条与作风,造就了他不畏权威的品格。早在少年时期,毛泽东不畏权威的性格就已经有所表现。那是1906年冬至,毛泽东13岁,父亲毛顺生与生意朋友在家聚会,让毛泽东招待,毛泽东不愿意,毛顺生就骂他无用、不孝,毛泽东反驳道:“只有‘父慈’才能‘子孝’”[6]。毛顺生非常生气,要打他,他跑到门前的水塘边,以跳水相威胁。最终,他以“半跪”结束了这场风波。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正是在不唯上、不惧权威、不死守教条、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鼓励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在危机中兴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开创性发展。

(二)毛泽东卓越的领袖才能

1. 学识渊博

毛泽东特别注重学习,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7]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与他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储备密不可分。毛泽东一生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各种书籍——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近代,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他无不翻阅。极广的涉猎奠定了他在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可以与历史学家谈古今,与哲学家论物质与意识关系,与文学家品诗词歌赋,与物理学家交流粒子的可分性,其学识之渊博,令人叹服。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 雪》一经面世,整个山城为之震动,知识界慨叹:当今“风流人物”非毛泽东莫属。正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知识积淀,使他具备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领。这是毛泽东成为卓越领袖不可多得的优良素质。

2. 才智超群

毛泽东智慧超群,理论水平深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他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久传不衰的经典文章,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许多文章不仅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其立意之远、思想之深邃,堪比哲学著作。毛泽东还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领导军队四渡赤水出奇兵,使敌人疲于奔命;指挥“三大战役”,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犹如导演一部部威武雄壮的活剧,迅速瓦解了国民党的有生军事力量。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提出了“兵民乃胜利之本”的光辉思想,制定了积极防御的雄伟战略,阐述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灵活战术。在他的人民战争军事理论指导下,革命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毛泽东的超凡才智,深深折服了全党和全国人民。

3. 政治出众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8]。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变强大,除了客观形势的推动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有出众的政治驾驭能力,注重建立统一战线,善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把最广大的人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早在1925年,他就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很好地区分了我们的“朋友”和“敌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原则,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政策,既打击了敌人,又壮大了自己。解放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又把游离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第三支”重要政治力量争取过来,使国民党陷入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强调“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高超的政治驾驭能力,使他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在党内外树立了崇高的权威。

4. 战略高超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具有高超的战略统筹能力。他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能总揽整体,又能从局部入手,既能把握宏观,又不失微观考察;他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重视现在,也不忘记过去,既能关注当下,也考虑长远;他善于用矛盾的方法分析事物,既看到一般,也不忽略个别,既能抓住事物的关键,也不排斥事物的枝节;他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偶然发现必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毛泽东领袖魅力的作用

在革命时期,广大人民能够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发挥了其领袖魅力凝聚人心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凝聚人心的领袖魅力作用尤为显著。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以其领袖魅力获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坚定支持。

(一)毛泽东领袖魅力的作用体现在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拥护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拥护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全民大办钢铁上。1957年,社会主义阵营好事连连,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形势呈现了“东风压倒西风”之势。赫鲁晓夫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宣布了15年赶超美国的目标,使毛泽东备感压力。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内仅次于苏联的大国,毛泽东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也下定了赶超英国的决心。他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9]随着形势的发展,“超英”时间被一再缩短,从15年到10年,又从10年到7年,再从7年到5年,到了1958年6月,毛泽东批示:“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10]此前,毛泽东已经定下来1958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然而时间不长,毛泽东决定大搞群众运动,号召全党全民大办钢铁。1958年9月,大办钢铁的号召发布后,全国各地沸腾起来,掀起了全民夺钢保钢的群众运动浪潮。为完成任务,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机关事业单位再到学校,中小学生、七八十岁的老人纷纷参与进来。一时间,各种高炉、焦炉遍地开花。为配合钢铁生产,其他行业如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也“以钢为纲”。当时人民群众的热情、干劲和勇气令今人难以置信,满山遍野,人声鼎沸,浓烟冲天,炉火通明,人们夜以继日,通宵不眠,大干苦干,不计酬劳。

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拥护还表现在积极参与人民公社运动上。1958年8月,毛泽东到山东历城县北园乡视察办人民公社的情况,当时该乡正准备办大农场,毛泽东得知后坚定地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11]260毛泽东“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话被记者报道后,全国闻风而动,普遍开始了大办人民公社。河南省行动最快,仅一个月时间,就在全省原有38000多个农业合作社、社均户数260左右的基础上,建成了社均户数7200左右的大型综合性人民公社近1400个,在全省农户总数中,入社农户的比例达到了99.98%,接近100%[11]285。1958年8月底,在毛泽东的提议下,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高潮。其速度之快,来势之猛,规模之大,远超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高潮。据统计,到1958年9月底,全国除西藏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中,100%的农户加入人民公社的有12个,85%的农户加入人民公社的有10个,有4个在国庆节前可基本实现公社化,只有一个省份(云南)计划10月底实现公社化。截至1958年9月29日,全国入社农户112174651户,共建立人民公社23384个,公社化率90.4%,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11]285。

(二)毛泽东领袖魅力的作用体现在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失误的谅解上

“大跃进”运动在许多方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钢铁等重工业产品产量提不上去,农产品的产量也出现了下滑,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农村甚至出现了人口非正常死亡的现象。与“大跃进”运动相伴的农村人民公社也随着一声号令一哄而起,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刮起了强烈的“共产风”,搞“一平二调三收款”,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破坏。同时,第二个五年计划也未能完成,不得不往后顺延三年,以作恢复和调整。面对如此严重的失误,党并没有出现执政危机,原因是毛泽东在革命年代形成的领袖魅力使人民群众深信,党做出的一系列决策是基于迅速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使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为了领导人的一己私利。当了解到人民生活的苦楚状况后,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主动节衣缩食。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回忆,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要求与全国人民一样实行粮食定量,还带头不吃蛋,不吃肉。1960年,毛泽东连续7个月不吃一口肉,出于身体健康考虑,周恩来劝说毛泽东吃点猪肉,但他总是拒绝道:“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12]领袖与民共苦的举动,使身边的人也使全国人民颇受感动,获得了人们对经济建设失误的谅解。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 · 泰韦斯说:“中国1949年革命的胜利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毛虽然在社会主义时期犯了一些重要错误,但他的非凡魅力仍然没有失去。由于毛泽东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来所追求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因此,否定毛泽东就等于否定了共产党人的终生信仰。”[13]事实上,即使毛泽东到了晚年,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也难以撼动,这就是领袖魅力散发出的强大凝聚力。

魅力型权威是一个政权初建时的普遍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的发展,魅力型权威终将被法理型权威所取代。当毛泽东辞世后,领导集体的更新已经呈现了领袖魅力式微的趋向。但是,现阶段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法理型权威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魅力型权威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独特风格散发出的个人魅力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因此,对于一个有个人影响力的领导人而言,依靠领袖魅力凝聚人心仍然不失为一种必要的选择。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对魅力型权威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儒家文化“人性善”的基本判断已渗透塑造人们思想认识的“基因”之中,由一些“好人”组成“好政府”领导人民过幸福生活难以从人们的期待中抹去。在这种情况下,法理型权威具有融通领袖魅力因素的可能。也就是说,以领袖魅力作为法理型权威的补充,依然有一定意义。

[1]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70.

[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

[3] 遵义会议文献[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2.

[5] 尼克松.领袖们[M].施燕华,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225–226.

[6]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8] 唐双宁.毛泽东的气质[N].光明日报,2013-12-02.

[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35.

[10]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492.

[11] 萧冬连,谢春涛,等.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2] 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267.

[13] 泰韦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M].王红续,等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84.

Study on MAO Zedong's Statesmanship

YAO Guangli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MAO Zedong gradually established his leadership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revolution. His statesmanship mainly consists of his personal charms (ambitious, hard-driving, serving-people- wholeheartedly, broad-hearted and not yielding to the authority) and extraordinary leading abilities (great wisdom, exceptional political ability and superb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alism road, MAO Zedong's statesmanship played a huge role in uniting all the public, which can be illustrated by people's active advocating for socialism construction and their forgiveness for the mistakes in that cause. At present,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the statesmanship can also be a effective tool to unit the public as a supplement to legal principle.

MAO Zedong; leader charm; leader quality; leader role

姚广利(1987―),男,河南固始人,副教授,博士。

A75

A

1006–5261(2018)06–0026–06

2018-04-09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CKS03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7-ZZJH-261);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2017PW07);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2017QK41)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领袖魅力
领袖风范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雨的魅力
《东方欲晓》的魅力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魅力展示
平民领袖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