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4203)
立冬将至,空气中已感到瑟瑟的寒意。树叶飘零,北方大地已经变成一片粉妆玉砌的世界。今天就为读者朋友谈谈冬季的养生保健问题。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冬日若补,膏方为主”。大家或多或少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传统医学总是强调冬季进补呢?原来古人根据长期的生产生活实际,观察到一年四季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里的“藏”是闭藏、封藏的意思。人体的五脏与四时相应,与冬季相配的就是肾藏,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主一身之精气,肾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主封藏。所以,冬季通过适当进补,培本固元,补肾益精,可以事半功倍,对来年一年的养生保健都大有裨益。
那么冬季进补,为什么首选膏方呢?膏方,其实是中医的传统八大剂型之一。膏方的历史悠久,最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都是最早的内服膏剂。唐代医家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引《深师方》选用“苏子二升,生姜(汁)二升,白蜜二升,生地黄(汁)二升,杏仁二升熬制而成”的苏子煎,治疗咳嗽上气,这已经非常接近现代中医膏方的剂型。传统医学认为,膏方的处方原则往往是复方、大方,是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病人的体质,既治疗病情、减轻症状,又改善状态、增强体质,本着有病治病、未病先防的传统中医理念,因此可以起到全方面的调理保健作用。传统的膏方制作大致分四个步骤:
一、浸透中药。首先将中药饮片浸泡6~12小时,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先用黄酒浸润烊化,生晒参、西洋参等细料要另煎另浸。
二、浓煎取汁。上述程序后,将药物倒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开,文火慢炖,煎2~3遍,一般第1遍煎1小时以上,第2遍40分钟,第3次20~30分钟,然后再将3次的药汁合并在一起,滤去渣滓。
三、煎熬水膏。将过滤好的3次药汁,再次倒入锅内小火煎熬浓缩,待一定程度后根据病人情况,加入冰糖、麦芽糖,胶类或蜂蜜。
四、慢火收膏。最后的收膏过程也是最关键的,火候十分要紧,切切不可火力太猛,否则就会造成焦底。同时,一边收膏,一边还要搅拌药汁。判断的标准是,当捞起少量的药汁冷却后,膏液成带状有稠厚感,就表明膏方已经做好了。
做好的膏方一般等晾凉后装入瓷坛中保存,现代中医工艺也可以选择制成塑料小包装便于携带。
这里为读者朋友介绍两张好吃实用的膏方的基础处方,供大家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一张是养阴清肺膏。现在随着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增多,一些读者朋友可能会出现咳嗽、干咳少痰或者咽干咽痒咳嗽,夜间加重的表现,辨证属于肺阴虚有热,这时就可选用养阴清肺膏治疗,该方出自《重楼玉钥》,方用生地、麦冬、玄参、炒白芍、甘草、牡丹皮、川贝母和薄荷。功效是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一张是补肾安神方。这是笔者的经验处方,适用中老年朋友在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容易出现腰腿痛、睡眠不好等情况,方用左归丸加减:熟地、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川牛膝、怀牛膝、淮小麦、大枣、黄精、制首乌、炒白术、鹿角胶、龟版胶、阿胶、炙甘草。功效补肾填精、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