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趋势,本质上是人的潜在需求

2018-01-27 17:04本刊编辑部
中国公路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交通公众大脑

文/本刊编辑部

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已成为交通领域的趋势或者显学。原因何在?是资本催生的结果?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想必这些都在其中,但最终的是交通发展,特别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最根本的是人的需求。当然,如果把这种需求理解为当下技术制造出来的需求,那也未尝不可。

以城市交通为例,从城市发展史来看,人与城市之间,特别是特大城市之间存在一种创造与破坏、向往与抗拒、融入与疏离的悖论关系。人依靠千百年来的智慧与努力,最终营造出来一座座盛大宫殿——城市——它们一直被视为人类文明的结晶,但结晶的另一面是冷冰冰的水泥森林,还得了“城市病”,城市管理者和身居其中的人都很郁闷。显然,人类本来就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现在又迷失在这一片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

从修辞上讲,我们常提的“城市病”是拟人化的提法,那么顺着这个思路,城市能不能有大脑?交通能不能有“大脑”,或者“神经中枢”?在当下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赋予钢筋混凝土、水泥、沥青路面以神经、感知,赋予交通、城市以感知、智能,甚至所谓的智慧,就成了人、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需求,甚至本能需求。这种需求早就有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类很早就有地图的概念,人把握不住的空间便把它简化成一张地图,现在有了导航,很多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地图中——用地图把控城市,让导航引导路程。

目前,交通企业和行业都在努力架构“升维”的地图和城市大脑。升维后的地图兼备实时性、叠加功能和多维的地理信息系统,也是赋予城市、交通以智能,成为城市大脑、智能交通的一部分。浙江杭州萧山推动的“城市大脑”正在向城市拥堵宣战,据悉战果还不错。之于公路、之于交通、之于城市,“城市大脑”打开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当然,新生事物有很多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构建智能交通、城市大脑是一个十分浩大、繁琐的工作,我们的数据收集、处理,要解决城市个性化、出行个性化的问题,因地制宜的问题,当然还有精细化管理的问题,以及交通领域向其他城市或社会运营领域拓展的问题。

首先,是数据的碎片化问题。我们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受到部门、行业、存储技术的影响,建立了不计其数的数据库,格式不一,主管部门不同,形成很多信息孤岛和无数碎片化数据,如何打通是个很大的问题。其二,目前,社会运行产生的数据量更加庞大,如何统一目前数据的标准,并适合城市大脑或智能交通应用,也是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当然,后两者的发展为整合这部分数据提供了契机。

其次,是如何让公众更有获得感。城市大脑、智能交通、大数据的发展动力,本质是人的需求。如何将成果与更多公众日常生活需求、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城市大脑、智能交通更好地、更直接地服务于公众,进而更好地服务城市治理,是要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再次,是数据安全的问题。对大数据、云计算、城市大脑的需求是必然的,甚至是一种潜在的本能需求。但是对数据安全的担心是心理层面的,这是一个底线,人们在享受新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公众、政府内心的担忧如影随形,这需要产业界替管理者分忧、解忧。

当然,问题很多,但是方向是正确的。据悉,科技部将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是对现在的认可和未来的判断。我们相信在政产学研等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大脑、智能交通发展将带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讲,技术趋势制造或者暗合了人类的潜在需求,或者本能需求。

猜你喜欢
交通公众大脑
公众号3月热榜
繁忙的交通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小小交通劝导员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