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新转型①

2018-01-27 16:46:28肖存良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爱国统一战线单位制阶层

肖存良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统一战线继承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成果,完成了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超越。未来30年,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必定展现出崭新的形态。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改革开放新时期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也由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一战线。较之新时期统一战线,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新”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新转型:

一、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尚未出现互联网,更谈不上网络统战。1994年我国才开始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互联网渗入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建构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生活形态。互联网对个体的影响不但包括经济与社会生活层面,还包括思想层面。互联网对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具有即时性、流动性、无中心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存活性等特征,为各种思想观点的极端化、碎片化表达提供了以往所不可能具有的公共空间和扁平化结构。统一战线成员大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容易受到网络深刻影响。统一战线成员的网络化和网络的主体化使网络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场域。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在网络上建立起以凝聚共识、形成共识价值为核心的统一战线。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既包括线下的统战工作,也包括线上的统战工作;既有线下的统战工作场域,也有线上的统战工作场域。要把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统战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的全方位统战工作。

二、从单位制到社会制的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普遍建立了单位制,统战工作也以单位为依托在单位制下开展。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单位制遭到削弱,但统战工作按照惯性依然在单位制之下开展,单位成为统战部门开展统战工作的托底机构。单位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统战部门开展统战工作的基础,单位制也成为统一战线运转的基础性制度。可以说,新时期统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位制统战。在新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催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些人具有知识层次高、流动性强、思维活跃、影响面广等特点,在互联网时代具有较强的即时影响力。但是他们大都没有固定单位或固定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单位制特征。做他们的统战工作不能再单纯以单位制为依托,而是要在市场和社会之中通过社会化方式来开展。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应实现从单位制到社会制的转型。

三、从基本开放到完全开放的转型

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也是党的各项工作中比较开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项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伴随着单位制的普及,统一战线工作也日益部门化和固定化,逐渐由全党的工作转变为统战部门的工作,逐渐由五彩缤纷转变为固定的单位制,逐渐由“无边的疆界”转变为“单位围墙”之内有限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统战工作逐渐转变为一种以单位为基础的基本开放性工作。改革开放之后,单位制的基本开放性统战工作模式日益松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统战工作进一步突破了“单位围墙”。大量统一战线成员由传统单位进入市场与社会之中,成为市场和社会之中没有单位的独立发展主体。与统一战线成员的流动相适应,新时代统战工作不再是单位内的相对封闭事务,而是回归到市场和社会之中的开放事务,重新成为党的工作中最为开放且丰富多彩的领域。因而,新时代统一战线实现了从基本开放到开放的转型。

四、从两个范围联盟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转型

邓小平在设计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时指出,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提出大陆范围之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大陆范围之外的爱国者之间联盟的两个范围联盟思想。两个范围联盟建构了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以爱国为半径、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最终目标的同心圆结构。新时代统一战线在坚持两个范围联盟的基础上,把统一战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提出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国家、种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界限,倡导并践行人类和平、发展、正义、民主和自由等共同价值,以人类作为类的发展来统筹思考人类社会发展,把对话、协商、沟通、求同存异等统战思维融入国际关系建构之中。构建以人类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国际统一战线,使统一战线的范围扩大到全人类。

五、从“请进来”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的转型

邓小平设计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时代背景是推动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统一战线在这方面具有优势。统一战线把港澳台和海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助推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请进来”。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已有大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大量技术和人才进入海外市场,中国的资金技术人才成为全球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量统一战线成员或赴海外投资,或作为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进入海外市场工作。鉴于此,新时代统战工作不但要把港澳台海外的资金技术人才“请进来”,还要服务统一战线成员及其企业“走出去”。新时代统一战线实现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统一。

六、从爱国到强国的转型

爱国是新时期相应群体是否纳入统一战线范围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做了爱国的事”“包括旅居在国外的侨胞也有爱国的问题,他们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2]。新时期统一战线可称为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追求富起来的过程中提出来的,着眼点是吸引外部资金和力量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未来3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统一战线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就不但要以爱国作为衡量指标,还要以强国作为衡量指标。如果把富起来与爱国统一战线相匹配的话,强起来就要与“强国统一战线”相匹配。“强国统一战线”与爱国统一战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国统一战线”以爱国统一战线为基础,包含了爱国统一战线。但是,“强国统一战线”包含的面更广,既包括对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又包括对内建构成熟稳定的国家治理形态,即把统一战线嵌入国家治理之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从传统阶层到新阶层的转型

阶级是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着力点,统一战线在革命时期以处理好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为工作重心。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着力点由阶级转向阶层。民族资产阶级经过改造已经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作为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整个国家形成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结构,知识分子尤其是其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成为统战工作关注的新阶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社会结构持续发生变化,在“两阶级一阶层”社会结构之外产生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些群体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大多是党外人士。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要求新时代统一战线不但要关注传统阶层,更要关注新阶层。

八、从政治到治理的转型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毛泽东指出,所谓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角度看,统一战线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工作是最大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逐渐嵌入国家治理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政治机制。新时代,统一战线在保持自身政治性的同时,成为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保持整个国家有机平衡的政治制度和工作机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之一。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一战线更是嵌入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成为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政治要素。

猜你喜欢
爱国统一战线单位制阶层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港澳台侨代表人士热议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华人时刊(2022年17期)2022-02-15 03:06:48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英语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24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的哲学思考
巧用单位制解决高中物理问题
利用单位制解决一类特殊的物理问题
跻身富裕阶层
力学单位制典型例题剖析
何为“国际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