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浩
黄芪我们一般都不陌生,养生保健常用,其味甘,性温,有大补气虚、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作用,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此外,黄芪还有升举中气和利尿作用,可用于中气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及虚性的水肿病等。用黄芪泡酒,用其补气虚,是老年人常用的保健方法。现介绍几款此类药酒供选用。
1.生白扶正酒。材料:木香、红参各6克,生黄芪30克,鸡血藤45克,制首乌15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将上药粉碎成粗粒,纱布袋装,扎口,置容器中,白酒浸泡14日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液,将榨得的药液与药酒混合,静置,过滤后装瓶即得。功效:补气血,扶正,升高白细胞。主治:不明原因或放疗中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症。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其他药材解析:木香行气,调中,止痛;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复脉固脱;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2.古方养生酒。材料:人参20克,黄芪、枸杞子、女贞子(制)、黄精(制)各3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将生晒参、黄芪、黄精切薄片,女贞子打碎,并将诸药装入纱布袋里,扎口,置入容器中,以白酒浸泡,密封容器,二周后启封,取出药袋,压榨取液,将榨得的药液与药酒混合,静置,过滤后装瓶即得。功效:补气滋阴。主治:神经官能症、低血压及各种贫血病症,症见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酸耳鸣、气短乏力、面色萎黄等,凡具有上述症状者均可服用。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10~20毫升。禁忌:属实热证者忌服。
其他药材解析: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枸杞子补肝肾,明目,润肺;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3.益气补虚酒。材料:党参、黄芪各35克,白酒600毫升。制法:将前二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取用。功效:益气健脾,益肺补虚。主治:气短乏力、自汗畏风等。用法: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其他药材解析: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4.大补气血酒。材料:黄芪60克,党参30克,茯苓60克,枸杞子60克,红枣30克,冰糖50克,白酒1500克。制法:将以上六味药材放入干净容器中(玻璃或陶坛),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天。功效:补气血,健脾肾。适于气血亏虚、身体瘦弱、体质差的人群饮用。用法: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其他药材解析: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枸杞子补肝肾,明目,润肺;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冰糖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同时也是高级食品甜味剂,常用于泡制药酒、炖煮补品的辅料。
5.滋补强壮酒。材料:炙黄芪、龙眼肉、党参、枸杞子、当归、熟地黄各80克,灵芝、何首乌、制黄精各50克,山药、茯苓、陈皮、红枣各40克,白酒7000毫升,冰糖400克。制法:将前13味研为粗末,用白酒浸泡,加入冰糖,密封静置,二周后滤过装瓶,即成。功效:滋补强壮,温补气血,健脾益肺,保肝护肾。主治:身体虚弱、贫血、须发早白等。用法:口服,每次15~30毫升,日服2次。禁忌:凡感冒发热、喉痛、眼赤及阴虚火旺者忌服;邪实体壮者慎用。
药材解析:炙黄芪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具蜜香气,味甜,略带黏性,比生黄芪补益的效果更强些;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党参补中益气,健脾;枸杞子补肝肾,明目,润肺;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灵芝安神补虚,祛痰止咳,健胃,抗肿瘤,保肝解毒,提高免疫力;何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截虐,解毒,润肠通便;制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山药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6.二参酒。材料:生黄芪、生地黄、元参、丹参各30克,葛根、苍术各15克,天花粉、山茱萸各20克,低度白酒600毫升。制法:将前8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功效:益气,养阴,活血。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用法:口服,每次15~30毫升,日服3次。
其他药材解析: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元参清热解毒,养阴;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7.补气升陷酒。材料:炙黄芪30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将炙黄芪装入绢袋内,置白酒中浸泡,每日摇动数次,10日即成。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开胃。主治:胃下垂所致的呃逆频频、食欲缺乏、头晕目眩等。用法:口服,每次30毫升,早晚各1次,连续服1~2个月。
药材解析:炙黄芪也是补益脾气的要药,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中气充足,则下陷之脏器得以升举,故此酒方对胃下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