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易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知道梁老出新书是在梁雷老师的微博上(2015年10月21日),“我父亲的新书《音乐史的边角》①出版了,我真为他骄傲!内容是中国现代音乐主流以外的人物。他们是被人们遗忘的音乐家。这促使我思考,音乐界中除了被动的边角艺术家,也有少数自己主动选择站在边缘的人。他们不肯被商业或政治主流所左右,在没有掌声的地带,坚持自己‘持不同观点’的艺术理想②。”
作为中国音乐史研究的专家,梁老在古稀之年于201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音乐史的边角》,全书共十八章,山东师范大学刘再生教授代序:“从1883年天津出现‘水军学堂军乐队’到1995年猝死于泰国的邓丽君,书的一头一尾,时代跨度长达一个世纪,……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边角’领域难得一见的一副历史缩影”。
当我拿到《音乐史边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李坤的《别泉石》中的一句诗“青石潜流暗有声③”。
“音乐史边角研究”其实就是研究音乐历史发展中不被广泛关注的音乐家、作品、事件,有的像鲜花一样曾经灿烂过,有的却从来未开放。而“音乐史边角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音乐口述”,通过采访对象的口述采访进行整理,进而论证自己的研究观点,并且结论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有新的材料随时进行补充。
从梁老书中附录可以发现,他从1988年开始就有意识的关注“音乐史边角研究”,是一篇发表于香港《音乐与音响》的杂志,关于介绍福建籍作曲家郭祖荣的文章,虽然中国知网未能搜索到此文,但这应该就是梁老早期进行“音乐史边角研究”的证据。
什么是“音乐史边角研究”?梁老认为“‘音乐史边角’关注于主流历史看不到的那一部分,注重于历史中心之外的角角落落,探究被传统音乐史学研究忽略了的领域和问题④”。书中还表示,“音乐史边角研究”包括音乐家、作品、音乐团体、音乐现象。这些研究对象,可能从来未能走进音乐史的“主流”研究中;也可能曾经出现在音乐史“主流”研究中,后来被冷落到音乐史的“边角”,所谓“风水轮流转”,不过如此。
“音乐史边角研究”要有“边缘视角”,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多元化”。对于研究对象而言,“边缘视角”可以丰富、补充音乐史研究,完整的掌握音乐历史。对于研究者而言,“边缘视角”提倡使用多种方法,体现研究者独特个人风格,丰富和改写音乐史。
2.“细节化”。“边角研究”会留意到音乐史中的真实细节,抚平粗糙的音乐历史研究。“边缘视角”就是提倡关注不被注意到的音乐家和作品、或者著名音乐家的“边缘作品”。
3.“独特化”。“边缘视角”要有独特的视角、独立的思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想状态。
4.“原真化”。虽然是“边缘视角”,但是要保证材料的真实,力求恢复历史的原貌。
研究“音乐史的边角”,首先需要熟知“主流音乐史”,“边角”的研究也要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不能脱离“主流历史”,甚至不能脱离整体的文化、社会背景。“音乐史边角研究”虽然同样需要大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但是,“音乐口述史⑤”是“音乐史边角研究”的主要方法。
梁老在他的文章《“口述音乐史”漫议》中定义⑥:“‘口述史’是音乐史的一种‘口头文本’,它区别于音乐史的‘书面文本’”;“‘即兴性’是口述史的必然特点”;“‘口述史’基本上属于‘个案研究’的范畴”。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赵书峰和单建鑫老师的文章《音乐口述史研究问题的新思考》中定义⑦:“‘音乐口述史’就是运用口述史方法对乐事、乐人的口述访谈而获得的原始资料,这种原始的口述史料还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史口述文本,还需要研究者结合多种传统文献进行考据与甄别,以研究者自己的表述方式,对有关乐人、乐事历史记忆进行重构,这种经过处理过的文本才能真正成为‘音乐口述史’”。
遵循梁老的研究意向,“音乐史边角研究”其实就是研究音乐历史发展中不被广泛关注的音乐家、作品、事件,有的像鲜花一样曾经灿烂过,有的却从来未开放。而“音乐史边角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音乐口述”,通过采访对象的口述采访进行整理,进而论证自己的研究观点,并且结论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有新的材料随时进行补充。
读到绪言的时候,脑海里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边缘”作曲家和作品?是研究对象自身的原因?还是研究者的原因?或者是研究环境的原因?
1.音乐文化地域的原因
梁老在第一章就明确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边缘”,主要是因为文化地域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繁荣、迅速的地域,会更容易吸引优秀的人才。“音乐史学家们习惯性地将目光对准了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三个城市现在被称为‘北上广’,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百年一理,直到当下。因为上海有聂耳、冼星海、黄自居住过,北京有萧友梅、刘天华、赵元任工作过,广州有马思聪、陈红活跃过⑧。”
2.政治、宗教的原因
从古至今,政治和宗教永远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随着政治和宗教越来越包容,一些曾经敏感的话题也逐渐可以被关注、讨论、研究,可以让我们“正视”历史。梁老的《音乐史的边角》也是如此:
“这些音乐史迹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和袁世凯这些政治因素⑨。”“‘广东戏剧研究所管弦乐队’前后办了不足一年时间。到1931年春,原省长陈明枢在政治变动中被迫离粤,游陈济棠接管⑩。”“许瑞禄出生于俄罗斯东海滨的一个小城镇……1957年担任延边艺术学院副校长。正当他全心全意为培养下一代音乐人才而努力的时候,不幸被划成‘右派分子’,从此剥夺了他一切职务以及音乐创作的权利。”[11]
3.被时代淘汰
还有一些原因,就是被时代淘汰。首先,音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次,音乐家因为各种原因放弃音乐创作。例如“青主进入欧亚航空公司后不久,就遇到了年轻漂亮的公司职员王蕴华,于是移情别恋,于1932年和华丽丝离婚,并与王蕴华结婚。青主从此永远地离开了音乐界,一去不复返了,而华丽丝也就停止了她的歌曲创作。他们的离异,为他们各自的音乐创作都画上了一条双结束线[12]。”
“音乐史边角研究”的意义就在于研究对象经历过历史和文化的冲刷,仍然能被挖掘出来的人、事、物。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未来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返顾过去、挖掘历史。
1.被遗忘的“经典”
这里的“经典”,除了作品还有音乐家。比如究竟哪一部作品是我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梁老根据他找到资料,“断定”是萧友梅1916年创作的《哀悼进行曲》,又论证了为什么黄自的《怀旧》和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不是;黄自四大弟子之一的陈田鹤和“西部歌王”王洛宾也大篇幅的被梁老研究,分析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详尽的资料分析。
有一些作曲家,因为在历史中存在一些争议,梁老也进行了据理力争。比如王洛宾的生日;瞿希贤曲折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一名历史研究者对细节、对真相的执着。
2.音乐家您是哪位?
梁老的《音乐史的边角》中出现了大量的音乐家介绍,大多数没有在中国音乐通史的教材中出现过,甚至《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大辞海.音乐舞蹈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中都不曾纪录,不禁想冒出一句“音乐家您是哪位”?和通史的研究不同,边角史研究是按照专题的不同来介绍作曲家[13]:在中国交响乐队拾零中讲到了“陆军军乐团”的团长和指挥洪潘[p70],朝鲜族作曲家许瑞禄[p78];在讲道春蜂乐会研究时介绍了钱君匋[p103]、邱望湘[p107]、陈啸空[p110]、沈秉廉[p114];讲到了华丽丝[p156]、廖玉玑[p158]、廖尚果[p160]、廖辅叔[p192]之间的关系。
3.中国女性音乐家和外国音乐家在中国
女性主义音乐研究成为新音乐学研究主要的方向,但是大多数是针对西方女性主义音乐的研究,而且研究者多为女性,男性研究女性主义音乐受“性别认同”的制约,大多数研究的是女性音乐家的作品或者作品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元素。梁老在书中主要介绍了四位女性音乐家,其中两位是外国人:瞿希贤[p395]、邓丽君[p361]、霍尔瓦特夫人[p138]、华丽丝[p156]。其中梁老对瞿希贤老师的研究是全书的一个亮点。瞿希贤老师作为中国当代女性音乐家,经历了祖国的成立、“文革”、入狱、平反。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经历了如此曲折的一生,梁老通过对瞿希贤老师的采访,用文字表达出瞿希贤老师对人生、对自己创作的态度:
通过阅读和学习《音乐史的边角》发现,任何领域都存在“边角”,只要能合理利用,就能发现有无限的可能性。
1.音乐教育史边角
中国近当代音乐史的发展中,音乐教育行为一直存在,因为需要传承,所以就需要教育者和学习者。音乐教育的行为也是音乐边角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比如天津“公共乐队”,其队员就是通过学徒制度取得队员资格的,那么他们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史的边角进行研究。还有对霍尔瓦特夫人的研究,其中大量涉及到她作为教师形象的历史地位,那么她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史边角的研究。
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音乐教育史边角研究,他们专门找具有地方代表性的大、中、小学,或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边缘”音乐教育家进行研究。
2.西方音乐史边角
星海音乐学院周广平老师在听完梁老讲座之后发言,“希望可以有人研究西方音乐史的边角。”相对中国音乐史研究来说,肯定是更加复杂艰难的工作,首要的难关就是语言,其次是国家文化的深入,这些都会成为研究西方音乐史边角的绊脚石。目前国内也有一批音乐学者开始研究西方音乐家的一些“边角”作品,或者翻译一些西方音乐通史之外的音乐家的传记。
《音乐史的边角》给我们研究音乐史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首先,研究音乐史需要大量的资料,不论正史还是所谓的野史,合理的有所理据的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才能成文。其次,不能忽视“口述史”对研究音乐历史的重要性,除了文字、图片、作品、音响资料,“行走着的活历史”也应该是我们迫切需要采访整理的。最后,音乐史的研究是一个终身的行为,梁老用他亲身的行为向我们证实了,从不同的角度大胆创新研究的可行性。
2007年是梁老的坎儿,近些年他能重新回到中国近当代音乐史的研究,在学术上真心佩服他,并祝福他。
注释:
① 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的一个视角[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9.
② 梁雷微博[DB/OL].http://weibo.com/u/3084659231
③ [唐]李绅.《别石泉》.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④ 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的一个视角[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9:1.
⑤ 对于“音乐口述史”的研究国内刚刚起步,2014年9乐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会议提交了29篇涉及“音乐口述史”的论文,可见“音乐口述史”不单只使用在“音乐史的边角”研究中,甚至成为音乐学研究的新视角。
⑥ 梁茂春.“口述音乐史”漫议[J].福建艺术,2014,04.
⑦ 赵书峰,单建鑫.音乐口述史研究问题的新思考[J].中国音乐,2016,01.
⑧ 梁茂春.音乐史的边角—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研究的一个视角[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9:7.
⑨ 同上
⑩ 同上,第69页
[11] 同上,第78页
[12] 同上,第165页
[13] 对论文中作曲家出现在《音乐史的边角》的页码进行了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