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散打作为现代搏击运动,是我国武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现代搏击术的促进与发展起到影响作用。散打最早起源于古传散手,用于单人或多人格斗,由于没有传统武术中的套路限制,在杀伤性上其具备了现代搏击运动中的快速击打能力。通过利用全身可以攻击的部位,形成对于敌人的有效伤害。其主要技法包括了踢、打、跌、拿、摔等方式,而在具体搏击过程中也具有肘膝等技法。散打作为现代武学的精华,摒弃了传统武术中华而不实的成分,形成了以摆拳、鞭拳、直拳、抄拳、踹腿、蹬腿、鞭腿、擒拿等技法组成的现代搏击运动形式。可以说在散打运动中,并没有固定套路,通过运动过程寻找对手薄弱点,见招拆招攻防转换,形成特有的现代搏击技术中的特有价值体现。
1.1 现代武学中的弱势地位
现代武学中以自由搏击为先驱,不同武术形式都在自身擅长领域得以突破和发展。综合格斗MMA(mixedmartialarts),终极格斗冠军赛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在自由搏击领域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而对于武学的热衷追求也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理念。而其他武学也在其文化影响下形成自身的文化发展模式。而其中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在现代武学中发展较为快速,皆以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而中国散打在我国本土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其他世界武学相比而言,确实尚未具备向国际搏击运动项目靠近的优势。而对于散打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较其他世界武学文化较慢。
1.2 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自1982年制定《散打比赛规则》以来,散打运动按照“积极、稳妥、”的文化精神,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打表演赛”不断试验逐步发展。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但是这一时期,实际上散打文化并未在民间传播,虽然在竞技场上有所进步,但是对于民族武学的精神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发展。直到2001年3月27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散打馆拉开帷幕,自此散打比赛在商业模式的推动下,成为真正推动现代武学文化及精神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但其商业化的背后,16年的发展中,能够看到其娱乐性的发展并未产生对于武术文化的促进作用。虽然在商业角度能够看到散打文化的部分传播作用,但是我国武学文化的精神领域尚未被有效激发。而其发展的模式中,尚存在对于散打文化的局限性,也未形成国民对于散打文化的普遍认知。
1.3 文化传承的缺失
对我国16个省37个市区进行走访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39656份普遍散打文化的认知调查。发现多数群众仅对其观赏性有所偏爱,但并不了解其武学背后的文化内涵。而对于37个市区内的健身会馆和武馆调查中发现,健身馆中开设散打项目的仅为16.75%,武馆中以散打项目为主的仅为32.65%,而更为失望的是在这些武馆中跆拳道成为主流趋势,竟然占到市场份额的62.76%,这种情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中能够看到我国散打文化在传承方式上,并没有建立起普遍的群众基础。对比于韩国的跆拳道文化,我国散打运动部门应当深刻自省。而从调查中也能够发现,在其市场化的背后,能够体现出跆拳道文化传播的能力,而这也是我国散打文化应当学习的方面。如果当下不进行全面武术散打文化的树立与传播,必然影响我国武术散打文化的传承。从传承角度上应当以我国青年为主要后备力量,于是在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对我国315所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希望能够看到我国青年对于散打文化的热衷和支持。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虽然在315所高校中有297所院校开展了武术散打的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程的比例,以及选修人数的比例并不高。在文史艺术类院校中,武术散打选修课的报名比例仅为当届学生的6.25%,,而理工科院校由于男生比例略高,但报名选修武术散打课程的人数也仅占到当届学生的9.65%。从这一现象背后能够看出,我国散打文化在传承上的缺失,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如果尚未找到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必然影响我国武术散打的文化发展。
如果要突出我国武术散打文化的魅力,首先应当从其传播中形成对其文化内涵的普遍认知,以便于从中树立起国民对于散打文化的自信。其中经济基础起到重要作用,武学精神是其根本,而传播途径的拓展是其找到自信的重要方式。
2.1 经济支持散打文化传承
在文化传播的途径上可以参考现代搏击术的发展规律,从而找出我国散打文化的发展模式。以泰拳为例,其发展成为泰国的国术,能够得到国民的普遍热衷与喜爱,能够在商业角度看到支持力度。在泰拳的文化组成中,有全民皆武的内涵,而且在其搏击的商业领域,也形成了特有的价值供给方式。当人们看到拳手的商业价值,确实对其发展有所辅助力量。目前在泰国本土比赛中一场轻量级常规对抗赛,选手即便战败也能够得到1600泰铢,这种快速文化传播的背后尚能看到经济支持的力量。而我国选手上官鹏飞在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海口比赛中,当场倒地昏迷。于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昏迷了42天之后去世,年仅23岁。而其去世之后才发现这位年轻的散打选手经济状况十分窘迫,当时能够得到的年薪也仅为两万元左右,即便在多数比赛中拿到成绩,其奖金累计都不足以支撑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从中不难发现在我国散打文化的背后真正缺失的是经济支持。从这一角度考虑我国体育部门应当建立起全面的散打运动体制,并将经济支持作为重要方式。只有保障武术散打的经济基础,才能从基础上提升其可以传播的力量。如果连基本的保障都没有,何谈文化发展与传承。
2.2 武学精神的树立
我国民族文化中“尚武精神”由来已久,从传统武术发展而来的现代散打运动,也将武学精神作为根本发展的源动力。但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其根本问题应当参见现代搏击运动中发展优势较高的跆拳道运动。在跆拳道运动中分为,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和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奥运会采用的是WTF体系。两种不同的竞技模式形成了其发展快速的必然因素。ITF中以街头格斗中实用性为主,WTF更加重视规则和精神文化传播。从中能够看到我国武术散打运动是否应当借鉴其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实用性为主,将散打技术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严明比赛规则和晋级制度,从文化传播角度上形成有利的发展模式。而我国对于散打文化中各种文化形式的表达,也应当形成其根本的体现形式。例如抱拳,从现代散打运动中因为拳击手套和护具的因素,这种传统武术的礼节已经由碰拳代替。但是在跆拳道比赛中能够看到选手依然采用鞠躬的方式表现出对于对手尊敬。从武学精神上能够体现出高度的自尊表现,而从文化层面上也能看到更为中庸和自律的行为体现。但我国武术散打不可能照搬这种形式,但是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将其特有文化以特殊形式表达。当然这还需要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从武学方式中形成自有的特殊文化。但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形成对于文化中武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方式,从而将武术散打的文化内涵注入其中,形成人们对于散打文化的普遍认知,以及武学精神对于不同社会层面的影响作用。
2.3 创新散打文化传播途径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文化自信是否能够站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是需要各种平台予以支撑的。从其他现代搏击术文化发展的背后,能够看到很多现代传播途径的有效利用。很多空手道大师的表演动作和招式讲解在网络中都能够找到。从这样的角度分析,可以将散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或者不同方式的比赛类型,以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广泛的发挥出其散打运动的魅力。从武学精神角度,各种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也是刺激观众能够体验武学精神的重要方式。而现代散打运动,也应当结合人们更为现代化的行为方式,应用网络和社交软件将散打文化通过现代科技广泛传播。李小龙作为我国现代武学的奠基人,被世界武学所认可。在其历史发展的背后,能够发现其根本快速传播的途径就是来源于当时广为传播的电影。从这一角度,文化传播的现代手段,才是能够将其快速发展的根源。而我国武术散打也只有快速传播及发展,才能从广度社会认知中,形成其特有文化自信的高度认知。不仅是对于普遍国民的认知,更加是现代武学对于我国散打文化的认可。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上,能够让我国散打文化找到自信的力量,不仅是自身的强大,更加是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同,国际文化的认同,以及在武学界得到高度的尊敬与推崇。
我国散打文化能够树立与世界武术之林,其根本在于拥有不断进取的武术精神。但在现代武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散打文化尚处于较慢的发展过程中。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出散打文化自信的构建措施,以经济支持散打文化传承,通过武学精神的树立形成文化体验的高度认可,同时创新散打文化传播途径。希望能够将我国武术散打的魅力发扬与世界武术,通过不断发展的模式促进散打文化自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韩云鹏;刘少英;, 龙佩林;, 贺俊. 从传统武德审视基层散打赛场文化建设[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 (07): 89-92.
[2] 相昌虎.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对散打运动的指导作用[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3): 125-126.
[3] 王玉霞;王丁. 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散打教学与武术文化保护与传播[J]. 中外企业家, 2011, (14):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