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豆腐有历史

2018-01-27 11:15潘春华
养生月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淮南袁枚豆腐

◎潘春华

豆腐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上烧药炼丹时,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

然而,不知为什么,在宋代以前,所有文献资料中始终没有提及豆腐。所以有人怀疑“刘安说”,认为豆腐的问世不会早于唐代中期。直到1959年,河南密县打虎亭发掘出两座汉墓,其中1号墓中有一块大面积的画像石,画的正是豆腐作坊进行豆类加工的图像,这才证明豆腐的发明确实在汉代,关于豆腐起源的公案才有了结论。因此,现代人们普遍认为安徽淮南为豆腐的发源地,淮南王刘安为发明豆腐的始祖。

从汉到宋,这漫长的一千年光景,居然没有关于豆腐的文字记载。可以猜想,当时制作技术不精,流传不广,豆腐尚未深入寻常百姓家,各地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地方称豆腐为“黎祁”,有的地方称“来其”,也有叫它“菽乳”等。它的影响更非后世可比,豆腐之名最早始于北宋寇宗的《本草衍义》,曰:“生大豆炒熟以枣……为腐食之。”大文豪苏东坡极喜食豆腐,是一位品豆腐的高手,曾给后人留下“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的绝句。南宋文学家朱熹有一首诗云:“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云:“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可见到南宋时,还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利用做豆腐获利。明代人苏平也有一首咏豆腐的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这说明豆腐在明代还是流传不广,多数只在佛道两家人士中制作和食用。明代李时珍虽在《本草纲目》中提及“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但仅局限于药用食疗,民间的广为食用仍不普遍。

到了清代,人们开始对豆腐的美味关注了。但怎样烧好豆腐菜肴,怎样提高烹调技术,却还是非常神秘,好像机要秘密一般。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因尚书徐健庵年老退休还乡,念他有功于朝廷,特旨把八宝豆腐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他,让他晚年终身享用。但徐健庵担心御膳房厨师们卖关子,留一手,不肯将制作秘方真传,还自掏了一千两银子作为偿酬,才把“八宝豆腐方”拿到手。

还有一则故事:有一次,蒋侍郎请客,袁枚赴宴。席间,蒋突然问袁:“你吃过我手制的豆腐菜吗?”袁答:“没有。”蒋立即起身,兴致勃勃地亲自下厨制作,良久把豆腐菜端上桌来,果然其味无穷,压倒桌上所有珍馐。袁枚请求赐授此菜的烹饪方法,蒋侍郎要求他当众三折腰。袁枚只得从命,向上三揖,才获得此方。回家试作,宾客无不赞美。今天,我们只要读读袁枚的《随园食单》,仅豆腐菜一项,就记有“蒋侍郎豆腐”“杨中丞豆腐”“张恺豆 腐”“庆元豆腐”“芙蓉豆腐”“王太守豆腐”“程立方豆腐”“冻豆腐”“虾油豆腐”九种烹制豆腐的方法,可见豆腐菜肴的普及和提高,是从清代开始的。

祖国医学认为,豆腐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具有补脾益胃,清热润燥,利小便,解热毒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对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人有所裨益,是儿童、老人及病弱者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张志真《咏豆腐》诗曰:“养生若大补,莫若食豆腐。感谢刘安公,制作之先祖。四川麻婆辣,河北白劳苦。生可拌小葱,熟应炒炖煮。老幼皆适宜,休分寒与暑。”看来诗人不仅对豆腐的滋补作用有所认识,而且深谙豆腐菜肴烹饪之道。

由于豆腐可以吃热的、冷的、甜的、咸的、辣的、酸的、干的、稀的,用烹饪术语来说,它可以用上氽、熬、烩、炖、焖、煨、煮、扒、炸、煸、熘、爆、炒、贴、煎、蒸、烤、熏、卤、酱、拌、拔丝、蜜汁、挂霜等二三十种制作方法,这就给厨行高手有了各显神通、施展用武之地了。各种流派便涌现出具有地方风味的豆腐名菜,如徽菜中的八公山豆腐、虎皮豆腐、香椿豆腐,京菜中的八宝豆腐、锅贴豆腐,淮扬菜中的蟹粉豆腐、雪花豆腐、杏仁豆腐、砂锅鱼头豆腐,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口袋豆腐,粤菜中的蚝油豆腐、东江瓤豆腐,鲁菜中的一品豆腐、三美豆腐、九转豆腐,苏菜中的三虾豆腐、镜箱豆腐、什锦豆腐、文思豆腐、银鱼豆腐、家常豆腐,浙菜中的东坡豆腐、西施豆腐、煨冻豆腐、五香豆腐、蘑菇豆腐,豫菜中的八卦豆腐、洧川豆腐,湘菜中的开口豆腐,鄂菜中的葵花豆腐,赣菜中的上清豆腐,吉林菜中的素鸡豆腐,云南菜中的冰糖螺豆腐,广西菜中的清蒸豆腐圆等等,均成为豆腐菜肴中的精品。

武昌出鱼,有豆腐名菜叫“鱼钻沙”。在清水锅里,放豆腐一块,把活的小鱼,放入锅内,然后点火加温。至沸时,鱼全钻入豆腐四周,围成一排,鱼鲜尽入豆腐之中。然后起汤出锅,蘸调料而食,豆腐鲜而汤美。吃一块,拣一块,吃饱为止,谓之豆腐饭。有人赞之以诗云:“肚饥饭碗小,鱼美酒肠宽。问客何所好,豆腐且烧鱼。”成都“陈兴盛”饭铺的“麻婆豆腐”声名远播,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一首诗赞美了这道豆腐佳肴:“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烧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闽菜中的珍珠豆腐,据说还招待过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因此享有盛名。

至于近年来以豆腐作主料的新潮菜更不计其数,我看到的一本《家常豆腐菜》书,其菜谱中就列举了近百种豆腐菜的制作方法。

两千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了全国,而且还走向了世界。它就像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当然,当人们品尝到质地柔嫩,味道鲜美的豆腐佳肴时,可别忘了加惠于世人、功莫大焉的发明豆腐的始祖刘安。

猜你喜欢
淮南袁枚豆腐
学做豆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一百顶高帽子
二十五,打豆腐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的高帽子
豆腐睡莲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忆父亲徐海东在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