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陈斌
“胃病发作,饮食不当的确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陈斌提醒,大冷天,慢性胃病患者不要盲目“贴膘御寒”。
日常除了戒烟限酒,规律饮食,多吃蒸、煮、熬、烩的易消化食物外,以下五类食物,视个人情况少吃甚至不吃。
陈斌介绍说,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病主要为酸相关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在内)。临床上,这些与酸相关的疾病占慢性胃病的一半以上。由于酸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患者一般服用了抑制胃酸药物后会有明显好转。在日常饮食中,服用酸性食物相当于增加了致病因素,同时减轻了药物治病效果。
所以,他建议,对常见的可引起胃酸增多的食物,如醋、桔子、西红柿、山楂、话梅、碳酸饮料(可乐、雪碧等)等,尽量少吃,胃食管反流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不吃。
糖水、蛋糕、巧克力……不少人下午茶或是饭后喜欢吃甜食。陈斌提醒,很多甜食含糖量过高,吃完后会刺激胃酸分泌,相当于进食了酸性食物。
所以,“老胃病”别将糖水、蛋糕、曲奇饼、奶茶、巧克力等当作下午茶经常吃,其他的还有各种糖果、冰激凌。特别是胃酸过多的人,含糖量太高的甜食还是尽量浅尝辄止,尽量少吃点。
通常,我们吃进口里的东西经过消化道进入到胃里,随着胃的蠕动,食物被搅拌、研磨混匀,进行“加工”消化。陈斌提醒说,如果吃进胃里的食物太过黏或是过硬,就会明显加重胃的“加工”负担,造成胃的“工作量”过大。对于“老胃病”来说,这相当于让其胃部“带病干重活”,肯定“吃不消”,因此容易旧病复发、加重病情,不利于胃的康复。常见的太黏、过硬食物有糯米、烧饼、烤饼、煎饼等,如果吃完觉得不适,下次还是少吃为妙!
一些产气多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在胃肠道进行“加工”的同时会发酵产生过多的气体,让人产生饭后腹胀、腹痛、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容易受胀气困扰的“老胃病”,除了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少说话,还要少吃产气多的食物,如豆类、番薯、芋头、南瓜等也不宜多吃,以免加重症状。
辣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刺激。陈斌指出,虽然大部分胃病患者知道辛辣食物对胃刺激大,但还是有人“明知故犯”,重口福不顾风险,有时会忍不住挑战自己胃部的痛觉神经。下场当然没有悬念——受辣刺激的胃轻则隐隐作痛,严重时甚至痉挛起来,随时会提醒它的主人:
所以,老胃病在加了辣椒、大蒜、芥末等常见辛辣佐料的美食面前,比如红油火锅,哪怕再喜欢,举起筷子之前还请三思,尽量“忍了吧”。
都说慢性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而对“养”的理解,很多人都绕不开“怎么吃”。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陈斌建议慢性胃病患者应当进食一些松软易消化,五味偏性不太强的食物。但是,凡事没有绝对,饮食养胃,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凡是吃过之后感觉舒服的食物就是最适合你的,吃过后感觉不好的则要尽量避免。”
另外,结合中医的辨证来考量,每个人也可进一步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陈斌说,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慢性胃病患者有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分。比如一个湿热内蕴的胃病患者,“热重于湿”,就不适合吃烧烤、煎炸食物,也不适合吃一些补益类保健品,以免加重湿热,导致喉咙发炎甚至发热等“上火”。如是脾胃虚寒的胃病患者,就不适合吃生冷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现代都市人工作、生活节奏快,用脑过度、思虑过度易忧思伤脾,饮食不节制也可伤脾。”陈斌解释说,人思考时,需要更多血流支持大脑,就会导致胃肠道的血流减少,所以饭后半个小时内不要马上投入需要注意力比较集中的脑力工作。而长期饮食不节制,等于破坏了胃肠道的“生物钟”,易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
TIPS
有种说法——10个人9个脾虚。陈斌坦言,这样说可能太过严重,但脾胃虚弱合并寒湿、湿热的人确实不在少数。中医认为“脾胃喜温燥,不喜寒湿”,建议日常可适当选用淮山、薏仁、茯苓、莲子等食材入粥或煲汤,可助健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