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引弹”动作技术分析及教法创新

2018-01-27 00:50杨玉忠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参考系手榴弹器械

杨玉忠

手楼弹是我军军事项目之一,既是《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项目,又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多年来,人们对手榴弹的助跑与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中的一个细节“引弹”却较少分析。我们认为,“引弹”联系助跑与最后用力的纽带。据此,本文将“引弹”技术进行了一些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的创新。

1.“引弹”动作技术的机制

手榴弹的“引弹”技术是“超越器械”和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的动作基础,其目的是使手榴弹置于合理的受力位置、处于适当的待发状态,并形成良好的人与器械的作用关系。“引弹”技术特征为:通过矢状面的向前—向下—向后的弧形运动,使投掷臂伸直在肩轴延长线上。动作要求自然、放松、平稳。由于此动作是在人体快速助跑和限定的时间与空间内以及多环节的相对运动中完成的,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其动作机制涉及到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原理。下面以右手肩上持弹为例逐一分析。

1.1 “引弹”动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任何一个技术动作,其结构在时空特征方面都是有序的。投掷手榴弹的“引弹”动作的有序性是其特定动作时间和限定的空间内完成两次相对运动。

1.1.1 “引弹”技术的运动形式

“引弹”中,手榴弹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其运动方向始终在变化,这种方向的变化也包含着运动速度的变化。从动作结构看,可将“引弹”技术分为三步。第一步,运动员完成预先助跑后,左脚踏上第二标志线时,投掷臂向前、向下运动。这时,左肩稍高于右肩,上体稍后倾且微向右转。当右脚落地缓冲时,投掷臂已随上述动作下引伸直靠近右腿。第二步,随着左腿向投掷方向迈出、右腿的积极登伸,投掷臂应放松、自然地向后上方引动。到这一步时,“引弹”动作已接近完成。第三步,投掷臂随着下肢的交叉步继续随惯性向后上方引弹,左肩应积极向右转,使投掷臂与肩轴成一直线。

由此可见,“引弹”动作中,人和手榴弹之间有两次相对运动。第一次是手榴弹相对于左肩的运动,表现在动作的第一步。第二次是人体相对于手榴弹的前移,表现在动作的第二、第三步中。

1.1.2 “引弹”技术中,手榴弹运动的参考系

“引弹”技术中,参考系的确定是由人和手榴弹之间两次相对运动的关系来确定的。“引弹”动作的第一步应以左肩为动参考系,这有利于投掷臂对手榴弹的积极加速,形成较快的初速度。第二、第三步时应以手榴弹为动参考系,用左肩带动躯干右转。随着人体的前移,右臂伸直,右髋渐离手榴弹,这将有利于保持手榴弹向前速度及方向性和动作的稳定性。因此,以手榴弹为动参考系,在人与弹的共同前移中,由于人体前移快于弹的前移而形成弹“留”于肩后,这是完成“引弹”动作自然、放松的实质。

1.1.3 “引弹”技术的时空特征

运动技术的时空特征表现在质点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上。手榴弹“引弹”技术的加速度体现在人体——手榴弹共同前移时的两次相对运动之中。“引弹”动作的目的之一是使手榴弹在最后用力前便已达到一种较快的可控速度,为最后用力做好准备。根据手榴弹在运行中的速度变化,我们将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步和第二步前段为积极速期,这个时期是为了使手榴弹获得一个较快的初速度。第二步末和第三步为充分利用期,此时期目的是使投掷臂能充分地利用积极加速期所产生的初速度,以便于人体在最后用力前做到自然、放松,并处于最好的发力状态。

根据以上运动学特征,很容易理解,“引弹”技术的第二、三步所产生的超越器械动作,是人体与手榴弹共同向前运动过程中,由于前移速度不同步而形成的。一方面,左肩——手榴弹的横向生物运动链中,左肩领先,依次带动此后各环节的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左足——左肩的纵向生物运动链中,左足领先,依次快于其以上各环节。这一系列的运动结果,便形成了“超越器械”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手榴弹在“引弹”技术中的运动形式,明确人体与手榴弹的位置、运动时间关系,才能使学生尽快地理解动作形成过程,并有利于控制练习中的动作节奏。

1.2 “引弹”动作效果的解剖学因素

“引弹”动作的目的是使手榴弹远置于身后,形成最后用力投弹时加速距离增大、用力方向合理的力学条件。从运动解剖学角度看,达到此动作效果,取决于人体各部的活动能力、肌肉工作方式及协调能力。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改善。

1.2.1 引弹”时各关节的活动能力

人体在交叉步中为保持手榴弹的位置及方向,身体各关节必须做复杂的相对转运。如脊柱的扭转及右臂的弧形转动和水平伸动作,就需要脊柱和肩关节有较大的活动能力,此活动能力可称为专项柔韧性。若此活动能力弱,则影响右侧髋向前及手榴弹在肩后的正确位置,同时也易产生右肩、上肢带紧张。因此,掌握正确、规范的“引弹”动作,需要有一定的专项柔韧素质。

1.2.2 “引弹”臂的肌肉工作方式

在“引弹”的两次相对运动中,第一次是投掷臂的肘关节做伸展运动,这一动作是肌肉的近固定工作方式,它有利于加快手榴弹的运动速度。第二次是肩关节的水平伸,这一动作是肌肉的远固定工作方式,其定点在肌肉的止点处,按此正确的动作方式,原动肌就可放松、自然地将手榴弹“留”于身后。在教学或训练中,要以此作为建立正确肌肉感觉的基础。

1.2.3 “引弹”动作的肌肉协同工作

“引弹”时,躯干与肩轴右旋,而髋轴由于右腿的前迈而形成左转,两轴交叉,右肩与左髖相向运动。这种运动的原动肌是由肩轴延伸到左髖斜向上的一系列肌肉组成的肌链,这些肌肉收缩幅度和协调工作能力,可保证“引弹”动作的精确性。“引弹”动作的重要目的是加大手臂的工作距离和拉长原动肌的初长度。因此,“引弹”时要放松对抗肌,才能使主动肌被自然地拉长。所以对抗肌与主动肌的协同工作是产生良好“引弹”动作技术的重要因素。动作行为的形成是以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为基础的。因此,正确的运动知觉能使学生迅速体会到“引弹”过程中方向、速度、位置、轨迹的变化和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分化知觉——器械感。“器械感”是人体对器械和自身运动状态的感知。判断其正确与否,一方面要以“引弹”动作结构的概念为依据;另一方面要以“引弹”练习中肌肉工作形成的正确本体感觉为参考系。所以在教学训练中既要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又要及时体会正确的动作形式,并以此来不断地修正动作,从而达到思维和动作行为的统一。

1.3 “引弹”动作行为的心理学依据

2. 手榴弹 “引弹”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

2.1 “引弹”技术的教学步骤及手段、方法

2.1.1 学习“引弹”,建立正确的引弹动作概念

利用录像、图片等直观教材,讲解、示范“引弹”技术。运用自然形成的“引石击鸟”技能和正误对比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引弹”概念,掌握正确的“引弹”方法。

2.1.2 练习简单动作形成本体感受体验

利用原地模仿练习、“想、练”结合方式和持垒球练习,以形成正确体验,并逐步,过渡到三步“引弹”。

2.1.3 练习慢跑到快跑“引弹”的完整技术

教学中要反复利用慢跑中“引弹”、 画标志线助跑引弹,并逐步过渡到全速跑“引弹”。这一阶段要重视培养“引弹”的灵敏性与协调性以及对手榴弹的有效控制能力。

2.2 一般典型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2.2.1 “引弹”技术的第二步时,“人——手榴弹”同时相对地面转动

产生原因:概念不清,躯干及投掷臂的肩带关节柔韧性差。纠正方法:讲解示范法,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建立正确的概念;练习法,将手榴弹固定在行进的矢状面上进行不同速度的“引弹”练习;专项素质提高法,加强躯干及肩关节的柔韧性练习。

2.2.2 单纯“引弹”不转体,形成挺腹或“塌腰式”“引弹”

产生原因:对以手榴弹为动参考系的“引弹”技术概念不清,身体协调性差,训练水平低。纠正方法:转肩伸臂,协调各环节动作,井由走逐渐过渡到跑的“引弹”;正误对比,帮助建立正确的“引弹”动作技术概念;持轻器械练习,如掷垒球等,以形成同类技术的正向迁移;通过各种身体素质的练习,增强机体运动能力,提高训练水平。

2.2.3 “引弹”后投掷臂屈肘或过低,造成动作不到位

产生原因:对“引弹”技术规格的了解和重视不够,动作拘束、僵硬,肩带柔韧性、灵活性差。纠正方法:协调放松练习法,利用徒手或持轻器械,反复做自然放松、准确到位的助跑 “引弹” 动作。对镜练习法,以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为原则,面对镜子,可缩短改正错误动作的时间。变换练习法,运用轻重器械交替运用,以增强“引弹”过程中的本体感觉能力。

猜你喜欢
参考系手榴弹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真实版“土豆雷”
参考系的转换在高中物理中的妙用
灵活选择参考系简化多物体相对运动问题お
中非手榴弹竟比可乐便宜
健身器械
巧选参考系简化解题过程
重保龄球
运动的描述中的基本概念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