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及创新路径研究

2018-01-27 00:50:11朱婧婷周红梅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成都资源生态

朱婧婷 周红梅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所谓生态体育,就是指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它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同时,生态体育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象征,它不但表现了传统民族体育的继承和发扬,也表现在与现代科学技术、市场运营以及行业管理的结合运用。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地貌类型繁多,海拔落差大,山体水文资源丰富;同时成都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天府之国”之城,有着众多世界遗产文化、国家名胜景区,发展生态体育具有优良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基础。依托现有资源,开发全民健身的锻炼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丰富文化生活方式,对打造成都生态城市,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1. 成都开发生态体育资源的优势

1.1 森林生态体育资源

成都市森林覆盖率为32.2%,现有林业用地413521.19公顷,占国土幅员面积的33.4%;全市活立木总蓄积2480.8万立方米,已初步形成了以西部高山水源涵养林区为基础,盆周丘陵成片用材林、经济林为基地,江、河、沟、渠、道路防护林为骨干,平原农田防护林为网络,四旁绿化为配套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这为成都开发生态体育资源提供了极大优势。通过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可以开发登山、野外生存、探险、攀岩、蹦极、山地自行车、定向越野、远足、滑翔等体育项目,人们不仅可以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城市喧嚣,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为普通人群加入到休闲体育锻炼中提供多项选择。

1.2 水利生态体育资源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7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亿立方米,过境水184.17亿立方米,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成都地处长江流域上游,河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绝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的要求。借助成都市丰富的水利资源可以开展划船、快艇、水上摩托艇、漂流、垂钓、龙舟等体育项目。

1.3 地质地貌生态体育资源

成都地质悠久,地层出露较全,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5353米,相对高度在1000米左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击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0米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台乡仅海拔387米。成都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平原面积比重大,达497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丘陵面积占27.6%,山地面积占32.3%。这些地理优势可以开发露营、野炊、赛马、射箭、山地自行车等体育项目。

1.4 冰雪生态体育资源

成都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资源。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由于成都市东、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所以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这种热量的垂直变化,为成都市发展冰雪生态体育资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可开发的生态体育资源有高山滑雪、冰球运动、越野滑雪、马拉雪爬犁等,拓宽了冬季体育锻炼项目,为普及成都市民冬季健身创造了有利条件。

1.5 旅游生态体育资源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成都拥有2项世界遗产,2项世界预备遗产,是中国中西部拥有世界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3200年的历史的“最中国文化名城”。 成都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成都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名扬四海的大熊猫基地。这些景点为开发生态体育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开发不同的生态体育项目,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参与体育锻炼,极大促进了旅游的激情,达到养身休闲的目的。

1.6 农业生态体育资源

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并且拥有中国南方最为肥沃的紫色土耕地。特别是秦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自秦代以来,成都便成为了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直至近代之前,是发达的农业造就了成都经济的繁荣。因此,可以利用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借助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将农业资源和生态体育结合,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契机,拓展乡村游、田园游、农家游、湿地游、等乡村旅游项目,发展生态体育休闲农业,比如瓜果采摘、野炊、定向越野、垂钓、风筝等体育项目,不仅能感受到农业种植和田园风光的乐趣,还能加强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成都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原则

成都生态体育资源开发要遵循人与体育、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体育资源开发,要体现在体育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保、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开发和利用上。

2.1 全民参与共享原则

我国自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实施纲要以来,大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广泛吸纳社会群众参与,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并从2009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8日定位“全民健身日”。第二步全民健身计划也已经开展,既定目标是加大体育设备设施及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身意识、鼓励更多人参加到全民健身中来。截至目前,成都市属公共体育设施共有15个,区属公共体育设施共有34个,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共有322个。从资源共享角度和大众体育的内在要求考虑,对成都的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必须遵循全民参与共享原则,避免一些稀缺资源为少数人享用。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后期规划设计中,同样需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一般经济承受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体育的热情,真正实现保护生态的目标。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战略,它要求的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对于成都生态体育资源开发,也必须秉承这种观念,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因此,不管是体育运动场地、体育运动强度、体育运动人数,都应在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避免盲目过度开发。

2.3 生态教育原则

生态体育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体育参与的方式促进生态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培养人们的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道德和生态文化价值观。人们在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健康、快乐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生态的和谐对人类生存存在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3. 成都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创新路径

3.1 加强生态体育教育观念

生态体育要求人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要求人们不局限于单一的竞技体育视野和西方体育文化视野,重新调适多元体育文化的关系,谋求体育文化价值生态的和谐平衡,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行适宜的体育教育,依据生态文化价值观重新审视人与体育的关系、体育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体育类型之间的关系,推广适宜的体育活动形式与方式方法。对于学校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等指导者,也需要在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能力上有所调整。

3.2 生态体育圈域的合理规划

依据参与者自身条件、体育活动本身需要与资源分布状况,可划分为三个圈域: 一是生态体育生活圈,二是生态体育旅游圈,三是生态体育探险圈。在生态体育生活圈建设中,依据成都自身的体育文化、自然因素、民风民俗等作为基础,政府结合生态体育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城市规模、交通状况、地理位置选择生态体育公园、运动场地、体育馆等。在生态体育旅游圈建设中,选择成都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景点,比如青城山、都江堰,合理开发利用,防止在开发中环境遭到破坏。在生态体育探险圈建设中,注意生态承载能力和人生安全问题,特别是攀岩、漂流等高危性运动,在开发过程中要有医疗配套设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探险运动。

猜你喜欢
成都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穿过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资源回收
数看成都
先锋(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成都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