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蓉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 四川 绵阳 621100)
CIN(宫颈上皮瘤变)属于癌前病变疾病的一种,极易发展为子宫浸润癌,发展到III极后,癌变危险性提升[1]。此病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对病灶实施彻底性的切除,并实现生育功能的保留。其中,以CKC、LEEP刀展开锥切术是目前此病的常见手术方法。为对CIN III治疗中以上两种手术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次研究分68例患者为2组,分别开展以上两种手术,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呈现如下。
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CIN III并接受干预的患者中选择68例,为便于研究,随机实施如下分组:C组(32例),28岁~56岁,均值(42.3±7.3)岁,0~3次产次,均值(1.5±0.3)岁;L组(38例),27岁~56岁,均值(41.9±7.4)岁,0~3次的产次,均值(1.6±0.2)次。所选患者CIN III均在多项临床检查下明确确诊,病理学已经证实,已将有CKC、LEEP手术禁忌症、机体有其他严重疾病合并存在者排除在外,客观比对两组一般性资料,差异不突出,P>0.05,下文对照分析可展开。
C组32例接受冷刀锥切术:手术与月经干净以后的3到7天展开,嘱咐患者术前对性生活进行禁止。施予麻醉,患者姿势调整为膀胱截石位,以碘伏对外阴、阴道、宫颈实施消毒处理,对无菌巾进行铺设,随后对宫颈进行暴露,以宫颈钳对6、12点位进行钳夹,将Lugol碘液涂抹于宫颈表面,使移行区病灶得以显示,碘试验显示阳性对进行0.5厘米的扩展为切除范围,锥底直径控制为2至3厘米,深度达到宫颈管的2至2.5厘米,对病变宫颈组织实施整块切除,以1-0至2-0的可吸收线对创面实施丰富处理,以电凝实施止血,以福尔马林(10%)对宫颈进行固定,送病理。
L组接受LEEP刀锥切术治疗:术前准备与C组一致,电刀频率控制为3.8MHz,透热、电凝输出功率调整为30至40W,切除范围与C组相同,锥底直径是2至3厘米,椎体的深度是2至2.5厘米,以LEEP对病变范围实施锥形切除,以1-0至2-0的可吸收线对创面实施缝合处理,以电凝实施止血,以福尔马林(10%)对宫颈进行固定,送病理。
术后,嘱咐患者2个月内不得进行性生活,术后1周进行换药,并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察。
(1)观察两组术中(手术用时、出血量)与术后情况(创面愈合的时间)。(2)观察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3)随访3年,观察复发情况。
本次数学统计分析以SPSS 21.0软件进行,术中与术后情况由“(±s)”进行研究,检验以t进行,并发症、复发情况由“(n/%)”进行分析,检验以卡方进行,两组数据客观对照,取P<0.05作为显著性差水平。
L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C组少,两组手术与创面愈合的时间对照,明显L组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对照(±s)
表1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对照(±s)
分组 手术用时(分钟) 出血量(毫升) 创面愈合的时间(天)L 组(n=36) 9.3±1.2 15.7±2.5 33.8±4.5 C 组(n=32) 21.5±5.3 33.2±3.7 46.8±3.9
术后,L组创面感染出现1例,术后出血出现2例,宫颈管粘连出现1例,并发症发生率是8.3%(3/36);C组创面感染出现2例,术后出血出现3例,宫颈管粘连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是21.9%(7/32)。两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照,L组明显较低,P<0.05。
经3年随访,L组7例复发,比例为19.4%(7/36),C组1例复发,比例为3.1%(1/32),两组复发率对照,C组明显较低,P<0.05。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日渐明显,浸润性宫颈癌前期大多为CIN Ⅲ。有研究显示,经阴道镜活检确定为CIN Ⅲ的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约7.0%的患者有隐匿性的浸润癌存在[2]。可见,CIN Ⅲ患者有极高的危险性发展为宫颈癌,需及时施治,宫颈锥切是近年来此病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不仅可对病变的宫颈进行切除,而且能够对切下的标本实施病理学诊断。LEEP刀对金属环进行应用,通过高频的电流对病变的宫颈组织实施锥形的切除,手术操作极为简单,无需施予麻醉,患者痛苦轻。冷锥刀切除术属于此病治疗的传统方法,虽然创伤相对较大,但可组织切除更为彻底,可实现复发率的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中,接受LEEP刀治疗的L组手术用时、出血量、创面愈合的时间、并发症明显较接受CNK治疗的C组少,但C组3年仅3.1%复发,对照于L组的19.4%明显较低,P<0.05。可见,对CIN Ⅲ患者实施治疗时,临床上需以患者具体实情为依据对手术方式进行合理确定,以实现更为优越的临床效果。
[1]许剑利.宫颈冷刀锥切术及冰冻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10):1314-1316.
[2]戚越,张剑锋,吕慧贤,等.宫颈LEEP刀治疗CINII、III级160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