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及发展探析

2018-01-27 11:11:15师延领南宁威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消费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企业家供给国有企业

师延领 南宁威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是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相对于需求侧的需求管理政策提出来的中国特色的供给管理政策,理论来源主要是供给学派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需求侧即指消费、出口、投资三架马车,供给侧主要指包含劳动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四大要素在内的全生产要素。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正确处理改革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积极探索出路。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严重,出现巨大亏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原因:为了达到生产与消费的无缝对接。但是不难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存在产能过剩以及债务高企等诸多问题。在逆全球化时代,全球贸易低迷,外需减少,然而由于国企发展依然停留在资源出口外向型供给水平上,因此大量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导致产业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产业、铁路公司等。此外由于国内中低端产品大量过剩,高质量、价值链长、附加值高的产品供给缺乏,国企被国外先进企业淘汰,没有核心竞争力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产品滞销。近年来多家国企出现巨额亏空;产能过剩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国企的资本投资在新常态下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回报率极低,且国企发展往往出现坐吃山空的现象,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官僚主义作风十分严重。导致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动力,加之国企发展中裙带主义作风十分突出,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低下。十八大以来,在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以“反四风”、“中央八项规定”、“打虎拍蝇”等为标志的反腐风暴双重高压下,为官不为现象盛行。为官不为作为一种变相腐败,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有损党和国家的形象声誉;另一方面,我国强调有为政府建设,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征程中,为官不为无疑是阻碍前进、拉低效率的绊脚石。国有企业中由于反复高压的席卷为官不为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出现大规模的掏空国有企业的现象。国有企业发展不容乐观。

(三)国有企业的结构性问题不合理导致存在各种资源的无效利用和浪费。传统粗放、落后、单一的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市场更新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满足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的能力较差;此外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然而国企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合理产业政策的支持导致更不上新时代消费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速。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为化解过剩产能和降低企业成本,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中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一体化。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中制度体系的官僚化,论资排辈的氛围浓重,创新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人才使用和培养随意性强,缺乏创新的战略思维。交叉性人才缺乏,各部门人才同构现象突出,且容易滋生为官不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家将创新放在第一位,并且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足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国有企业的创新是国有企业的唯一出路。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家是市场的活的灵魂。国有企业具有各种利好政策和运营优势却长期亏损,其中的主体性因素在于缺乏敢于创新的企业家,缺乏与时俱进的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保证了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强调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主体。实现权责利的有效协调,让企业家精神代替官僚主义行为。让企业家成为市场的主体而不是政府在指手画脚。

(二)国有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协调推进,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制度成本和管理成本。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技术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一直以来都是具有争议性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力和产关系的关系,也即技术创新是生产力领域的问题,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生产关系领域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创新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牢牢把握科技发展的制高点,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没有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反作用,科技创新必然滞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相对保守,因此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红利巨大。国有企业创新需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协调推进。

(三)淘汰僵尸企业,实现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以提高集中度以发挥规模效益、降低边际生产成本。[1]僵尸企业就是国有资产的吸血虫,大量僵尸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由于不当的产业政策的财政补贴一直苟延残喘,这些企业亟需及时淘汰。同时对一些小企业进行适当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降低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成本,发挥规模效应。规模效益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技术开发成本。

三、结论

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优胜劣汰,同时要实现技术创新、及时淘汰僵尸企业,实现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以提高集中度以发挥规模效益、降低边际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企业家供给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