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杰 孙琴月(通讯作者)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近几年经济不断下行,企业经营度日为艰,加之前几年房地产行业过热,商业银行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企业,甚至一些非房地产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也变相流向了房地产行业,而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受到国家严厉的宏观调控,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浮出水面,不良贷款逐渐上升,信贷资产质量堪忧。2016年三明农商行不良贷款总额为31015.48万元,不良贷款率高达9.46%,相对于2015年的不良贷款总额为32057.31万元和不良贷款率为9.64%虽都有所下降,但降幅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良贷款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关注类贷款居然高达44.97%,2016年关注类贷款相对于2015年还增加了0.85个百分点,为45.82%,可见逾期达半年及半年以内的贷款企业很多,这是个严重的信号,因为关注类贷款很可能出现向下迁徙为不良贷款,一旦转化为不良贷款,三明农商行信贷风险状况就更为严重。而三明农商行作为当地农村金融领域中坚力量支持着当地经济发展,所以从长期来看,防范和化解三明市农商行信贷风险实现其自身安全稳健经营以及为当地农村经济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宏观经济下行,增速放缓。从三明市产业结构来看,主要有水泥、冶金、化工、电力、机械、煤炭、纺织、建材、林产品加工业,特别冶金、机械、汽车产业是三明支柱产业。其中除了电力以外,其他产业如水泥、冶金、机械设备、煤炭等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另外批发零售业如服装、家用电器、矿产品、建材、五金产品等行业的产品受经济下行、国内需求收缩的影响,销路不好,产品积压,企业经营效率下降。由于经济下行内需不足,以农林牧业为主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效益也不好,其中林木加工业受房地产宏观调控不景气的影响,也出现销路不好、产品积压。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偿债能力下降,从而银行信贷资金无法正常如期全部收回,贷款出现逾期,甚至一部分形成不良贷款。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还只是流于形式,监事会没有形成对经营管理层良好的监督制约,董事会在银行经营决策以及财务管理上也没有有效的履行内部监督职责,一些重大项目缺乏集体决策,行长在经营决策上具有绝对意义上的独断决策权,存在拍脑袋决策现象,这也是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的原因之一。
(三)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在贷前调查方面,没有做好细致的调查工作,没有对企业经营财务状况、抵押物情况以及交叉互保、无效担保等问题进行深入严格的贷前调查,从而加大了三明农商行信贷风险。贷中审查方面,对国家产业政策、货币信贷政策研究不透,风险识别能力不强,同时也缺乏对大项目的集体审议集体决策,存在行长拍脑袋决策现象。贷后检查方面,对有的企业将信贷资金投入于非主营业务房地产行业的情况检查不到位,对有的企业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借新债还旧债的拆东墙补西墙行为也没有及时发现,缺乏严格的贷后动态检查机制。
(一)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当地GDP增长。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财政资金的划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农村金融领域和民生企业倾斜,采取相应的补贴政策,支持农、林、渔、牧业的发展。其次减免农村小微企业的税负,以支持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建设好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其次,央行应充分运用选择类货币政策工具限制资金流向高污染、高耗能以及产能过剩行业,同时对国家支持产业提供优惠利率,支持行业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通过窗口指导,规定银行机构信贷投放方向和最低额度,限制房地产等行业过多的信贷投入,扶持地方产业发展,帮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三明农商行由于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导致大量贷款发生损失,所以应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合理设置领导机构,确定各机构的人员组成,合理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的权利组织建监督制约机制。三明农商行应加强股东代表大会和监事会对行长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制约,对于重大问题要进行科学的集体决策,避免行长个人独断专行,拍脑袋决策,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三)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切实降低信贷风险。三明农商行应该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并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要求信贷人员对借款企业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资金走向、担保能力等可能影响银行贷款安全的各类事项进行深入细致贷前调查。在审查环节,审查人员应该结合国家产业信贷政策,对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有效的识别。在贷后检查中,应对出现风险问题的信贷资产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并向上级领导报告,尽早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