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婧 国网物资有限公司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观念一直引领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所有的发展之路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自我完善的,市场经济改革也是如此。在过去,我国所奉行的计划经济,虽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理想的状态,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实力尚未达到驾驭计划经济的程度,因此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国内的经济变革之路。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不断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才能激活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摸索之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究竟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学术界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的话题。虽然国内市场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仍有许多细致的地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
亚当斯密在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无形的手的理论,其大意就是,市场能够使得资源配置向着最有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途径。这一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不可否认,市场配置资源有助于经济的优胜劣汰,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实现资源良性发展是可行的。然而多年来的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虽然市场配置资源在大部分场景下是有效的,但市场配置资源也有其局限性。信息不对称、垄断等问题会导致部分的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资源利用上提高效率,就必须考虑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
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合理的政府监督及调控之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缺少了政府的监督,会导致市场出现许多低效率的资源浪费。如果完全采用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西方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例子。因为市场是有效的,资本是逐利的,所以资源只会流向收益最大的地方。然而,越发达的地域资本的回报率越大,如此以来,贫富差距便会在市场无形的手的驱使下加大社会的贫富差距。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居中调控。政府合理的监管有助于调节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市场的优势在政府的合理调控之下可以发挥到最大且其内在的缺陷也可以通过政府的作用加以弥补和改善。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作用是监管和调控。
政府与市场的合理结合有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法。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一个度字。也就是说,政府在经济中的居中调节作用需要有一定的限度,既不能过于散漫也不能干预过多。过少的干预对达不到调控经济的效果和作用,过多的干预则会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从未缺席市场经济的管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政府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次数还是非常频繁的。有些学者不赞同我国政府过去的做法,认为政府干扰了市场的发展规律。但笔者认为,要求得长远发展,我们就必须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在经济转型的初期,国内经济市场乱象频现。急需政府居中调控管理的功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政府对市场把控的问题上,应该加大政府调控的力度。当然,经过了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自我调节,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市场配置资源的秩序也日趋完善。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可以考虑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但坚持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政府的监管可以对市场上不公平的现象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事实上,我国政府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正在逐渐去除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机制,将配置资源的权力逐步交给市场。
综上所述,通过市场自发配置资源是高效率的方式,“无形的手”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将配置资源的任务交给市场才能使得经济得到长远良好的发展。但市场配置资源也有很多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政府的居间调和是对这种不足的有力补充。政府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利用,政府的监管作用有利于去除市场竞争中的不公平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并不成熟,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在市场经济改革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因此,我们应该认可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调和作用,但必须注意保持政府监管作用的同时不过分干扰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