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联想及审美想象在二胡表演中的运用
——以华彦钧《二泉映月》为例

2018-01-27 11:46:39轩雨曈成都师范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阿炳二泉映月二胡

轩雨曈 (成都师范学院 610000)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说,音乐的媒介是声音2。正如我们的声音强度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一样,音乐通过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以及音高、音色的处理,也可以将自然中的音响和真实生活中一些声音,如鸟鸣声、蛙叫声、哭泣声、叹息声,移植到音乐中,唤起欣赏者对相关形象的联想与想象。比如二胡乐曲中,模仿鸟鸣声的《空山鸟语》、模仿马蹄声的《赛马》《战马奔腾》;还有欣赏者需借助自身的情感经验产生联想的,比如表现秀美景色的《江南春色》、《春诗》,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的《江河水》、《二泉映月》等。听众想要有更好的音乐体验,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想象,把听到的音响转化为视觉形象。联想和想象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全世界的人们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之所以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也正是此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只要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就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不同的意蕴,这正是人的“联觉”在起作用。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泪流不止,说此乐应跪下来听。为何此曲竟有如此强的吸引力?首先,我们要从审美心理的联想和想象定义入手,来探究这首名曲的魅力。

一、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的定义及异同

联想是一种心理过程,是指由当前的事物想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是记忆信息的提取和串联。它分为五个种类:相似联想、相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功能联想3。想象是人脑通过加工改造已储存的表征,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审美感性形象认识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进行重新加工和创造的阶段4。它分为两种:审美再造想象和审美创造想象。

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是基于审美感知和审美记忆表象上的表象运动,而且是在人脑中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这是一种将审美认知与理性联系起来的中介加工活动,有时它们是纯感性的,有时又渗入了理性。它们是连接音乐和现实生活的中介环节。这既是欣赏者应具备的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又是演奏者深入阐述音乐作品的必要手段。

审美想象和审美联想虽然都是审美感性理解的心理活动,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也常常同时发生,但两者在方式和结果上都有差异。审美联想就是要唤起过去经验或思维中保存的事物的再现,而审美想象是重新组织过去的经验或思维中保存的事物,再次进行加工改进,最终形成一个从未体验过的新形象。审美想象以审美联想为前提,联想唤起各种原始保存的体验,想象就来对这些体验进行分析和重组。

要真正理解一首乐曲的意义、解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演绎出层次丰富的音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的心路历程,是鉴赏者或表演者要做的必不可少的功课。下面我们就以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为例,具体分析二胡乐曲中审美联想与审美想象的运用。

二、《二泉映月》作品介绍

《二泉映月》,作者为华彦钧,出生在江苏无锡。他从小就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了笛子、二胡、琵琶、三弦,少年时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乐师。中年时患了眼疾导致双目失明。此外,家境非常贫困,常常流落在街头,生活非常艰苦。虽然阿炳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他很有骨气,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靠卖艺为生。他一生创作了很多首民间音乐,最有名的当属这首《二泉映月》了。

其实《二泉映月》最初并没有名字,阿炳自己称为“自来腔”,后卖艺时叫过“惠山二泉”,民间乡亲们又称“依心曲”。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录音,在得知此曲无名时,现场为它起为《二泉映月》。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它的音乐是相互矛盾的,与其说是描写《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5。”的确,阿炳的身世及其悲惨。双目失明后,他所面对的是一片漆黑的世界,生活穷困潦倒,但即便这样,也没有阻止他探索音乐世界的步伐。《二泉映月》就是在这时面世的。可以说,这是阿炳在旧社会挣扎生活几十年的真实写照。

1950年深秋,在无锡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最后一次演奏此曲;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此曲;1959年,为庆贺国庆节,中国对外文化协会把此曲赠与了国际友人,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从此,此曲在国外广泛流传。1985年,它在美国进行录制,并在全美流行的11首中国音乐中名列前茅。

三、《二泉映月》中的审美联想及审美想象

阿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采用了民间音乐常用的变奏体曲式来创作《二泉映月》。他的定弦跟普通二胡不同,要低五度,所以听起来更加的深沉、悲切。此曲主题有五次变奏,结构可分为:引子-A-A1-A2-A3-A4-A5-尾声6。下面就从分析曲式结构和二胡声音的表现上来论述联想以及想象的运用。

引子:1-2小节。只有四拍的下行音阶作为一个导入性的乐句,乐音强度为弱,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欲言又止,好像是作者有满腹辛酸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二胡此时微微弱弱的拉响,低沉含蓄的声音立刻将听众带入无限惆怅的想象中。

乐曲进入第一段(3-12)。此段由两个乐句组成,a句(3-6)先上行再下行落至宫音,音律呈波动状,二胡的音幽幽的出,乐音平稳中带有些悲伤沉思的成分,就像是阿炳想起了往事,陷入了回忆。b句(7-12)使用八度跳进的手法,旋律在高音区滞留,接着出现新的旋律动机,不断上行,节奏对比强烈,就如同作者对往事有着无限感慨和疑问,内心压抑凄苦但又不甘服输。

此后的五段,是第一段主题的五次变奏。通过乐句的缩减和扩展、音律的上下行交替、节奏的变化、强弱的对比,使欣赏者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来聆听作者内心的情绪起伏,愤恨不平以及对旧社会的控诉。以第一次变奏为例,此段变化较大。高音6处使用颤弓,音量由弱渐强,弓子随音量可适当变宽,让听众感觉是月色下的泉水随风荡漾,仿佛是作者在看到美景时又想起自己生活的不幸、心中的苦闷。通过乐句变化,使听众在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影响下自由想象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阿炳的哀伤、叹息、挣扎和反抗。

乐曲的第五段(即尾声前一段),是整首歌的高潮。通过力度的步步增加,旋律的高昂起伏、强烈对比,加上二胡的抖弓,把整个乐曲推向高潮,使听众觉得作者积压多年的愤怒终于如同倾泻的瀑布,开闸的潮水,奔涌而出。

另外,在指法上,阿炳多用滑音,增添了旋律的韵味,深沉细腻、感人至深;在弓法上,多用短弓,短促有力,也常用切分、颤弓、抖弓等,增加了二胡的表现力,使听众更好地利用联想与想象来理解作者所传达的内心感受。只靠感觉去体会意境,是想象最直接的体现,但当你了解曲目背景后,背景就是内容,情怀更多是从背景中感悟而来。

四、总结

在众多音乐作品中,演奏者需要传达的内容、风格、情绪、情感各不相同,想要更好地诠释乐曲的内涵,就要靠自身经验不断的积累,长期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形成丰富的情感经验,多学习收集音乐素材,再加上自身千百次的练习,表演时才能运用想象力使作品的声色感找到富有效果的符号秩序,增强艺术感染力,这样才会打动听众。听众们运用审美联想及想象来拓展自己的心理空间,找到象征欲求,释放能量,宣泄情感,寄托希望,最后让灵魂享受到自由的快乐。

二胡这一近似人声的乐器,音色非常细腻清澈,善于表达丰富的感情。因此,二胡演奏者应该运用直觉去感受音乐,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自身内心体验,然后透过琴声传达给听众。总之,随着演奏者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和扩充,审美联想及审美想象将作为一架无形但坚固的桥梁,通向每个人心中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注释:

1.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故坊间又称“瞎子阿炳”。一生共创作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大多未保留。留存至今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2.万书元.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p115.

3.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5.张韶.二胡广播讲座[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0,p27.

6.陈应时.《二泉映月》的曲式结构及其他[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05.

猜你喜欢
阿炳二泉映月二胡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张帮主
张帮主
金山(2019年8期)2019-09-03 05:11:32
瞎子阿炳
扬子江诗刊(2017年4期)2017-11-13 22:39:50
瞎子阿炳
扬子江(2017年4期)2017-07-19 22:46:22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老头子的二胡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