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的几点思考

2018-01-27 11:39谭荣东
运动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服务型管理体制公共服务

谭荣东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伴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推进,在体育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我国基本建立起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目前,依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组织格局,依据“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改革原则,不断使体育管理体制得到完善,以便促进在纵深方向推进体育改革,建立起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根据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以及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的基本特征与时代意义,对如何建立良好的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展开了思考,旨为能有效促进我国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良性发展。

1 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

1.1 缺乏服务意识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管理部门主要是偏向于执法和管理,公务员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一些位于基层的公务员,大多都不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所谓的公共服务意识,目前只能在社会文明与道德的层面中被约束,还没有完全上升到能受法律控制的层面。在受旧社会文化中官僚思想的影响下,还有一些人员认为:如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就意味着自己的管理力度会大大减弱。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大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改革,并也在不断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但是要从根本上彻底转变其管理思想,还需要有一段很漫长的路要走。

1.2 职能定位模糊

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建构涉及面较为广泛,其中主要涵盖了机构规模、部门职能、政府观念等多个方面。在其建构中非常需要社会团体及一些企业等力量团体的加入,但是在其建构当中却往往被视为是纯公共物品,却一直都在排斥社会团体与企业等社会团体的加入。尤其是在体育物品的供给方面基本都是统一由政府部门大包大揽,因为政府部门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有限,导致了服务型体育发展的空间受限。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阻碍了公共体育事业的健康成长,也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1.3 较低的服务标准和层次

虽然近些年来,体育管理体制不断尝试一些改变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如减化了行政程序审批程序、建立起了首问责任管理制、进行了政务信息公开等,但这些改变都还处在初级探索的阶段,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不能显著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层次。其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信息服务能力不到位,能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个性化服务较少;(2)缺乏规范与统一的服务形式,办事人不能在不同工作人员、不同部门上受到相同的服务;(3)不能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缺少特色化服务;(4)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在服务信息化方面的服务水平需要加速提高。

1.4 缺乏服务内部外部的评价机制

当前,在我国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建构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从决策、实施到评价、监督、考评的工作机制。尽管也已经有了相关的监督与考核制度,但由于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部门完全垄断管理方式,导致相关的行政执行部门管理效率低下,实施合理的监督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缺乏监督评价体系,体育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服务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制约公共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2 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的基本特征

2.1 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观是对发展目的、内涵、本质和要求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依据。选择和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方向作用。体育是组成社会的部分,所以其发展一定会受到发展观的影响。目前来看,伴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已经是指导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建构,不论是其实际运行还是思想渊源,都有着“以人为本”的取向。从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变革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体育与国家民族的历史始终联系在一起,不断洗刷着“东亚病夫”的屈辱,努力展示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为国争光。受此影响,对体育的管理自然成了国家强国战略的支撑和保障。在此过程中,人的主体意识、价值追求、体育需求在无形中被忽略,因此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建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的体育需求应该被纳入体育管理机制中,努力建立起一种既可以保证民族需求、国家利益,又可以考虑到不同群体、个体体育需要的管理和运行体制,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手段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满足国家多元主体的不同需求,由此促进社会满足多元化体育需求,促进体育的发展动力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促使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2 充足高效的体育公共物品供给

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职能。所以,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公众体育需求。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虽然目前学术界对“公共体育物品”“公共体育服务”尚未达成共识,但是针对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如政策性质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育战略规划、法律法规)、物质资源性质的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经费、体育场地设施)、信息类性质的体育公共服务(锻炼方法、体育健身知识、体育科研)有较为统一的认识。然而,尽管国家号召“公共服务均等化”,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失衡现象。而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规避体育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中出现的失衡现象,逐渐满足社会体育公众需求,进而顺利推进改革的进行。

3 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与发展对策

3.1 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政府处理事务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就是其行政理念,其是政府的灵魂,行政理念可以起到能有效规范政府行为取向价值,不仅影响着政府的结构与职能,也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在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中,体育管理部门也应该由“管理”向“服务”、由“集权”向“分权”、由“单一”向“多元”的方式不断去积极转变。体育部门的管理职能,应该是要站在宏观的位置去调控体育发展规模,不断提高对体育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对社会体育的发展监督责任,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在此之中,体育部门职能的实质与核心是体育公共服务。它要求体育职能部门将管理思维模式从原先的以管理为核心转变为现代的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强化体育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在体育管理体制建构全过程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为群众提供一个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的空间,以展现出最公平、最公正的公共体育发展环境,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体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这样才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不断促进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为推动我国公共体育事业提供无限的动力奠定坚实的础。

3.2 形成政府、社会、民众等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

随着人们的多样化健身需要,服务型体育管理系统的建构,应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要形成政府、社会及公民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这个治理模式是多元化的。就是说,在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吸收政府之外的社会主体、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进政府体育服务活动,达到主体的多元化。只有在这样的多元化模式下,多元利益需求才可以被表达出来,政府主体模式下公共权力的合理分权与让渡才能有效实现。在改革过程中可以采取3形式,来有效推进体育管理工作的计划:(1)积极推进民间体育组织、社会体育组织等组织发展壮大;(2)理顺组织关系、转换运行核心、明确组织职能、健全组织机构为核心,加强建设项目协会,促进深化改革,保证项目协会的健康发展,让协会成为管理主体;(3)通过不断深化体育改革,促进体育职业化,推进建设职业体育俱乐部,并给其与自主的管理权、自主的经营权、自主的运行权,这样才能让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形成一个多元化发展格局。

3.3 契合体育需求,建立服务体制

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建构,需要依据当前体育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和性质,使用不同的制度模。政府方面应该逐步提高财政支出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比例,要建立起具有多元化适应性的服务型体育管理模式与体制,使用社会性评价方式,创新社会服务理念,维护良好的体育公共物品供给环境。总之,体育产品应该契合民众的体育需求,建立起可以提高大众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的供给规划,形成最终的服务型构建制度。

4 结 语

服务型体育管理,是能有效保证我国体育事业能长足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再完全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革。在改革中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形成政府、社会、民众等共同治理的治理模式,契合当前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需求,建立合理化的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体制,积极培育体育市场,这样才能逐步地形成可以促进体育发展的社会氛围,更有利于服务型体育管理体制的构建,这也是其改革的重要出路。

猜你喜欢
服务型管理体制公共服务
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在杭州举行
“清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西咸新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2020年形成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