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党文亭 赵勇
冯祉艾的每篇小说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麻子的爱情》记录了李麻子的短暂恋爱史,《遇见》写的是打工仔猴子拯救洗浴城小姐的失败故事,《月光下的人》讲述了一对亲密恋人的分手经过。
先从《李麻子的爱情》说起。李麻子的长相比较寒碜:“……怕是一米五都有的。一双眼睛比绿豆还小,脸的两颊还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小雀斑,所以大家背地里都叫他李麻子。”他在电厂工作,仗着自己厂长亲侄子的身份,整天在厂里胡作非为。美好的爱情总会让人焕然一新,李麻子也不例外。自从喜欢上同厂的周梅后,野蛮霸道的李麻子变得文质彬彬起来。他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周梅,出于感动的周梅答应了他的请求。谁知好景不长,周梅重遇少女时代的心上人——罗老师,她更加确信自己的真爱并非李麻子。无知的李麻子在冲动之下用水银毒死了罗老师,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遇见》的主人公猴子和莉莉都是社会底层人物。猴子高考落榜后来到广州,在姐夫的帮衬下成为建筑工地的民工。一次偶然的机会,猴子认识了洗浴城的小姐莉莉,他不愿意自己喜欢的女孩在洗浴城这种环境中堕落下去,便萌生出拯救莉莉的想法。猴子带着莉莉重返学校学习技能,崭新美好的未来似乎就在他们眼前,但世事不如人愿,莉莉母亲的意外事件迫使莉莉重操旧业,最终返回家乡。《月光下的人》中的许任和卫嘉曾有过甜蜜美好的过去,如今二人却无法携手跨过感情的第七年。许任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是提供给卫嘉富足的物质生活,因此他整天忙于工作和应酬,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卫嘉的存在。这绝非卫嘉所期许的爱情,于是她痛下决心离开许任,主动结束了这段感情。《李麻子的爱情》没有明确交代小说的时代背景,但根据一些细节仍可大致判断出故事发生的年代;《遇见》和《月光下的人》的爱情故事都发生于21世纪。三则小说无一不体现出冯祉艾探索爱情题材的努力。对于阅历尚不丰富的年轻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来说,没有比爱情故事更适合的题材。从冯祉艾小说的广度而言,她既关注当今社会青年男女的情感状态,也将笔触伸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爱情生活;就题材所达到的深度来看,冯祉艾没有局限在爱情内部,而是通过爱情故事直抵侵蚀并毁灭爱情的残酷现实和复杂社会。
在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手法等方面,冯祉艾也做出了大胆尝试。冯祉艾本人有着丰富的湖南方言储备,因此她将方言元素融入前两篇小说中。例如:“自己本就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吃点南瓜萝卜白菜红薯叶子怎么要得噻!”“如果知道他是用报纸去追求周梅,他们肯定要发宝气打人嘞!”(《李麻子的爱情》)“崽哎崽哎,你没考上大学你怎么办?我怎么对得住你死去的伢老子。”(《遇见》)这些湖南方言并不生僻,读起来反倒有种特别的亲切感。相较前两篇小说的语言特色,《月光下的人》在叙事手法上更有新意。小说的前半部分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而是有意识地打破叙述时序的连贯性,将回忆的画面和现在的场景交错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蒙太奇效果。人物的对话几乎不加引号是三则小说的共同特征。小说打破了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之间的界限,将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融为一体,使小说读起来更顺畅。另外,冯祉艾热衷于给小说人物起外号。有的外号(李麻子、张鼻涕)源于人物显著的外貌特征,有的外号(罗结巴、李莫愁)则是根据人物的行为方式命名,这些诙谐幽默的外号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
冯祉艾是位“90后”青年作家,从她发表的作品数量来看,目前尚属于文学界的新人。她的同乡前辈沈从文曾在回顾自己的早期作品时说过:“因此到较后能做短篇时,每一用笔,总只是当成一种学习过程,希望通过一定努力能‘完成’,可并不认为‘成功’。”在沈从文看来,小说创作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才能逐步提高。《李麻子的爱情》《遇见》和《月光下的人》这三篇小说让我们感受到了冯祉艾的创作热情和不断尝试的努力,这些尝试既将冯祉艾小说的优势展现出来,也或多或少地暴露出她的小说在技巧上的不足。
除李麻子和周梅的爱情主线外,《李麻子的爱情》还嵌套着数条支线,其中包含了张小美的故事。张小美和周梅产生过两次冲突,第一次冲突成全了李麻子的“英雄救美”,第二次冲突和一个教师名额有关。第二次冲突的结果本可以寥寥几笔代过,但作者却以数千字的篇幅讲述张小美的不幸遭遇,造成了小说支线的过度冗长。罗老师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出现直接导致李麻子爱情的失败,因此罗老师与周梅的爱情关系应该是小说的重头戏。遗憾的是,作者没有花费心思讲述罗老师与周梅之间的爱情细节,导致罗老师这个人物沦为概念化的存在。相反,罗结巴和张鼻涕这两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罗结巴和张鼻涕都是李麻子的小喽啰,二人性格也很接近,作者却用精巧的构思呈现出两个似而不同的形象。
文学大师孙犁在《小说杂谈》一文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小说无论长短,总是开头容易,结尾较难。既是开头,则头头是道,而结尾必须结束全篇。”由此来看,小说如何结尾并非一件易事。《李麻子的爱情》的结尾是这样的:“又是一年春天。周梅已经把孩子顺利地生了下来,孩子很健康,也很可爱。她抱着孩子去看了罗老师,罗老师墓前长满了油菜花,记得那一年,她才十七岁,门前的油菜花也是长得如此茂盛,罗老师为她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如今,她也像当年的罗老师一样,为他编织了一个花环,放在了他的墓前。”单单阅读这个结尾,一定会觉得它温馨且富有诗意,但结合整篇小说来看,这个段落是个不必要存在的尾巴。《月光下的人》以许任怀念出了车祸的女友结束了小说,《遇见》也设置了类似的结尾,返回家乡的莉莉不幸遭遇了汶川大地震。作者固然握有小说人物命运的生杀大权,但人物的发展也自有其内在的逻辑,《遇见》和《月光下的人》以莉莉和卫嘉的意外死亡结尾则显得过于突兀。
除少数天才外,没有哪个作家一出手就能拿出成熟的作品。几乎每个作家都要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才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不成熟阶段的成功是可喜的,而此阶段的失败也同样大有裨益,因为这些尝试共同打开了作家创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