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政厅最近发布了《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这是全国第一个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地方性标准。标准规定,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将遵循平等、接纳、尊严、自我实现等原则,帮助失独老人面对并处理失独创伤,实现其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晚年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危机介入、创伤治疗、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家庭服务、社会支持、权益保障、政策倡导等多方面。根据新的《指南》,在精神慰藉层面,社工将为有需要的失独老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助其摆脱因丧子导致的抑郁、焦虑、心理创伤等困扰;协助失独老人获得亲友、邻里、社区的尊重、关怀和理解。在各民族重要传统节日,社工将对失独老人开展节日慰问;在失独老人生日时,以生日会等形式表达关注与慰问。在家庭服务上,社工将介入夫妻关系调适、赡养压力缓解,以及隔代教养等方面。
俄罗斯学者最近研制出“血液发电法”,可以从人体血液所含葡萄糖中获得15微瓦至40微瓦的电流。这足够保障一部现代心脏起搏器运转,与此同时,患者不会感到任何不适。目前,学者们计划在动物身上进行这项新技术的生物实验。但即使取得成功,仍需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开展临床实验。
今后,合肥基层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也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护理服务了。由安徽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打造的创新医联体“阳光心理工作室”已在合肥市四里河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诊。
创新城市医联体重点强化“三类人群”(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四种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脑卒中)等为重点的“健康-诊疗-康复”连续性个性化服务。其中,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社会歧视、家属的监护缺失、社区医务人员缺少精神专业知识技能等原因,时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合肥市需要服务的精神障碍患者有3万多人,但去“精神病院”看病还是让很多人心存顾虑。“阳光心理工作室”配备两位高年资护士,不仅将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照护处方,还将“授人以渔”,教会社区医护人员精神科护理干预技巧,并对社区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疏导。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目前,覆盖全国的老年教育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有810多万老年人在6.2万多所老年教育机构学习,上千万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老年教育。仅上海一地,参加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60周岁及以上学员总数就达50余万人。随着老年教育不断向基层社区延伸,上海还有60万老年人参与了各类学习团队活动。由于教学内容以人为本,学习环境不断改善,上海老年学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加。到2020年,全市将有1/5的老年人口成为老年教育学员。
跌倒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款防摔充气腰带最近被研制出来,据称能够吸收摔倒时产生的90%的撞击力。
这款腰带配备两个安全气囊,佩戴在髋骨上方,能够迅速充气来吸收撞击力。研发该产品的公司称,人类摔倒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0.4秒,而这款腰带能够在0.2秒内感知摔倒的状态,只需要80毫秒就能充满气,它吸收撞击的效果大约是传统保护垫的9倍。它的重量约1公斤,不会影响使用者的活动自由。腰带使用方法简单,如果佩戴错误,它还会一直哔哔作响,直到位置得到修正。
香港大学成功制造出世界首个迷你人造心脏。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专家只需要几升血液,16~20周就可以造出几罐迷你心脏,它们完全像心脏一样跳动。使用有人体细胞的人造心脏试药,可以有效测试药物毒性,改善药效,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减少研发成本。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男性患肠癌风险比看电视1小时以内的男性高35%,长期看电视的女性患肠癌风险比其他女性高11%。不过,在电脑屏幕前久坐与肠癌没有类似关联。
研究人员推测,与在电脑前相比,人们看电视时更容易吃垃圾食品、吸烟和饮酒,而这类行为会增加患肠癌风险。至于为何男性久看电视患肠癌风险比女性更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水凝胶和细菌混合而成的材料,这种水凝胶既能保持细菌的活力,也能被3D打印成几乎任何形状。因此被称为“Flink”,意思是“功能活泼的墨水”。
这项技术的难度是找到合适的质地,墨水必须与牙膏一样黏稠,并具有护手霜的一致性。如果墨水太硬,细菌就不能移动,就会限制细菌起到好的作用。
这种细菌墨水的用途十分广泛。一类细菌墨水可以用来分解化学工业中经常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而另一类天然分泌纤维素的细菌可以用于医疗应用,如烧伤治疗和皮肤替代物。还有一些细菌种类,研究人员设想用于清理石油泄漏,感知饮用水中的毒素以及研究细菌如何形成生物膜。
人工髋关节置换(THA)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能提高预期寿命。
瑞典骨科专家彼得·克努德博士发现,与年龄及性别相同的人群相比,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生存率相对更高。接受该手术后第一年中,这些患者的生存率比总人口中对比组人群高出1%;术后5年和10年,他们的生存率则分别高出了3%和2%。这些差异在确诊为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
不过研究人员也发现,在骨坏死、炎性关节炎和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关节炎等病例中,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并不比普通人群高。此外,并发症较多、教育水平低和单身等因素也会降低关节置换后的生存几率。
克努德博士认为,及时换关节可延长患者寿命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手术成功使患者更好地康复,增加了自信,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另外,术后患者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