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唤玲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是门基础性课程,对环境专业学生未来学习工作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获取考取相关资格证书都需要用到这门课程知识。但随着我校升为一本,教学方向和方针都做出了调整,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内容也随之调整,以及今年九月环保部提出的企业负责制的提出,该岗位越来越多地需要具备环评资格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社会需求的变化对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如何提升环评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各大高校都在讨论的问题。
本人结合目前环评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环保政策,方法及操作等不同环节,对这门课程的改革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授课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繁杂,教学形式单一。影响课程质量的要素来自于多个方面,除了一些技术性内容外涉及《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控制工程》、《清洁生产》等相关课程知识,需要结合国家最新的法律政策。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方式,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所学内容。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
(2)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重复。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环评课程有34学时、51学时等,授课次数较少,无法实现将所有内容都讲解完毕的目标。环境相关的课程大一开始就陆续开设,例如《环境概论》、《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法学》,如何减少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的难题,节省教学实践,这是提升这门课程授课质量的关键所在。
(3)教师理论扎实,但缺乏时效。从事该课程的教师,知识背景详尽,基础理论、方法掌握较全面,但是掌握的内容时效性较差。一方面,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政策变化比较快; 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环境保护形势不断地改变着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教师参与或主持的项目有限,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专题案例欠成熟和典型。
(4)课堂教学内容虽然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而实用性不足。环评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广而杂,同时书中还出现许多公式的推导过程较多且复杂,缺少真正实用性的公式应用环节。例如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章节,河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河流一维DO-BOD耦合模式,整个数学推导过程涉及到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的知识,除此以外,在其它章节中比如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也涉及到许多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需要运用环境数学的运算模式,涉及的指标多,数据量大。这些教学内容无需面面俱到,可以抓住重点,让学生推导或者演绎一些实用性强的公式和模型。
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问题,本人凭借多年的科研实践以及授课经验,在走访多家用人单位,对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方式进行了深入思考。
(1)教学应遵循两条路线:一条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的制度规则、程序,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的技术、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另一条主线就是考试大纲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分成“掌握”“熟知”“知晓”三阶段,根据考纲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给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每年国家都会出台新的法规政策,用来更好地服务环评行业,而这些新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等未能及时编入教材,教材的更新程度远远达不到技术更新的速度。
(2)加强教师的培训,夯实“教”的基础,一方面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师”“环保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试,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与校外的环评机构合作,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使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涵。
(3)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如设立专门的环评课程微信群,邀请环评专家进群答疑。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浏览国外的相关网站,比如各国环保局网站、美国的环境保护署官方网站等权威性网站,了解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信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参与到这些单位的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撰写中。让学生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具体写作流程,以及在写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增加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
(4)增加环境数学和环评相关软件教学内容。环境数学指的是利用数学描述的方式,来表达环境体系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要想深入地研究我国目前环境状况以及相关的影响评价,必须要运用到环境数学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课程授课中,需要结合数学相关知识比如概率、线性代数等辅助教学工作。同时针对工作中常常遇见的各种环境模式,比如大气污染模式、水体质量模式等会涉及到的环境数学模式细化讲解。
如上文所述,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会运用到各种数学模型,因此日常授课中也会需要许多的软件加以辅助。学校可以自行購买,也可以通过聘请技术人员操作,制作各种环评的软件,设置好流程,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地下水环评为例,需要运用到GMS、FEFLOW等不同的软件,需要学校尽可能地配齐。
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越来越热门的一项行业。通过对环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优化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以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让学生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与流程,激发学生对这项工作的热爱,日后有更多地兴趣投入到该行业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