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生动,富有色彩,网络红词“二”在方言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对方言历时和共时中的“二”作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方言中的“二”有褒义,贬义,中性义这三种感情色彩,其义项的理清有利于我们对“二”含义的理解更加清晰,丰富我们的语言文化。
关键词:方言;“二”;义项;贬义
网络用语与生活牢不可分,网络用语来源于生活,又经过网络的再编辑而渗透到生活中去。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有着生动,富有色彩的特點,同样的意思,在方言中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表达词语,而同一个词,在各地方言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二”是个网络红词,我们在网络中所说的“二”多为贬义,但“二”并非只有贬义,通过考察,方言中的“二”含有非常明显的感情色彩,这篇论文主要就从感情色彩角度来分析方言中的“二”,以助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这个网络红词。
一、前言
数字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文字之一,每种语言都有数字,数字的记录功能都相同,主要用来记数和时间,但语言的民族性使得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与那个国家的文化相关,数字当然也不例外。在汉语中,数字“二”从古到今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不只是拥有记数功能的字,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发展赋予了“二”丰富的含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二,地之数也。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于一。有一而后有二。”在这里,“二”代表地。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二”是个数词。词语“二气”,指阴、阳二气。“二”是“一加一所得数”,作为序数词表示第二,后引申为“再次”。在古代,“二”往往与“一”是相互对立的,“一”表示统一,“二”则表示分裂。“一”为专一,“二”则为“不专一、分心”,由此义又引申为“离异,生二心”。“一”为一样,相同,“二”为不一样,不相同。“二”还可译为“副的”,与“正”相对,又可引申为“辅助,辅佐”。古代汉语有:“二三”,表示反反复复,不专一;“二心”,表示异心,三心二意;“二毛”,借指老人;“二八”,指十六或者十六岁;“二姓”,指缔结婚姻关系的两家。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如今的“二”不仅保留了古代的一些含义,在使用过程中,“二”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被方言“二”展示得淋漓尽致。
义项是词的理性义的分项说明,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的,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但是语素和词是不可分割的,词的意义离不开语素,再加之,文章在对方言中的“二”进行考察时发现,关于方言中“二”的语料较为复杂,“二”有时候作为一个词,有时候作为一个构词语素,部分“二”已经发生了词义感染。因此,文章从感情色彩来对“二”的义项做分析时,不仅列举作为词的“二”,也列举包含“二”这个语素的词语来辅助分析。
二、从贬义色彩来分析方言中的“二”
(一)傻、笨
“傻、笨”是贬义色彩的第一个义项。
浙江方言中的“二”是呆子,傻子的代名词。在浙江人眼中,“二”形容人时,表示傻的意思,形容事时,表示表木的意思。
天津方言中的“二”意为取笑人愚笨,智商低。
“二面、二货”,表示傻瓜,笨蛋(甘肃方言)。
“二怂、二锤子”,表示傻里傻气,愣头愣脑(陕西方言)。
“二蛋子”,表示精神不正常,傻兮兮的人(陕北方言)。
(二)鲁莽,性格暴躁
“鲁莽,性格暴躁”是贬义色彩的第二个义项。
“二杆子”是这个义项的代表词,它存在于许多方言中。
“二楞子”,指行动莽撞,固执不听劝的人;“二虎巴登”,指傻气、鲁莽的样子;“二巴楞子”,指冒失、粗鲁的人(东北方言)。
(三)流气、不务正业
“二混子”义同“二流子”;“二混屁”,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二花屁”也叫“二滑屁”,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二赖子”,指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大(打)挂”表示懒懒散散,流里流气的样子(东北方言)。
“二大流”即“二流子”,指不从事生产,游手好闲的人(陕北方言)。
“二水公爷”,指旧时成都那些好闲荡,摆阔气的年青人,整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二甩二甩”也叫“二甩甩”,表示吊儿郎当、流里流气的样子;“二不挂五”指不整齐,流气的样子(四川方言)。
“二性物烂”,指不务正业,不正经的人;“二痞子”代表无赖、地痞流氓一类人物(山西方言)。
“二逼卵子”,表示混混,不务正业的人(江苏方言)。
(四)技艺不精、一知半解
东北方言中有较多拥有此义项的词,如:“二五子”,指一知半解的人;“二五眼”,形容人的能力差,做事做不好;“二八月庄稼人”,表示对农活似懂非懂的人;“二把刀”,指一知半解,技艺不精的人;“二巴颤子”,指技艺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的人;“二不溜”,形容能力一般,不是很好。
“二饼(柄)子”,讽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却成为近视眼的人;“二把势”,形容做事不熟练(山西方言)。
“二通二通”,指半通不通,没有完全懂的样子;“二毛子”,指半通不通的人(四川方言)。
“二眯儿”,表示似懂非懂,知识或技艺不到家的人(陕西方言)。
(五)马虎,粗心大意
“三猫二眼”:做事、学习不专心的人(山西方言)。
“二五郎当”:马虎,不仔细(江淮官话)。
此外还有:“二马虎”形容马虎的人;“二马一虎”,指马马虎虎的样子;“二马攸忽”,形容漫不经心,马虎不认真。
(六)磨蹭,犹豫不定
“二二丝丝”,形容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二拉八当”,犹犹豫豫的样子;“二意忽忽”义同“二意思思”,形容三心二意,犹豫不决。例:前两天我摇卦,想来沈阳,二意忽忽的。“二定忽忽”,迟疑不定的样子(东北方言)。endprint
“二腻八争”,形容做事懒散,磨磨唧唧(西安话)。
“二磨神”,做事磨磨蹭蹭、不出效果的人(陕西方言)。
此外还有:“二心”,形容犹豫不定;“二乎”,畏缩,犹豫的样子;“二二乎乎(虎虎、忽忽)”,犹疑不定的样子。
(七)不踏实,不稳重
“二巴颤子”,形容做事不踏实,半途而废的人;“二六嘲光”,形容荒唐,不稳重;“二八扣”,形容不稳重,说话添油加醋,不能令人相信;“二秃子”,指爱变卦,说话不算数,不踏实的人(东北方言)。
“二恍恍”,指办事不踏实的人;“二恍二恍”,义同“二恍恍”;“二醒醒”,形容糊涂,不认真,不踏实(四川方言)。
(八)与性相关
各地方言中普遍存在用性器官和性行为骂人的词,因为在人身上,显露在外面的,最重要的是头,其次是性器官,它在人的身上“排行”第二,第二远不如第一,有次等之嫌,因此“二哥”“老二”成为了骂人的话(山东除外)。
东北方言中的“二异子”,指性生理异常的人;“二性子”,指两性人,物性不纯;“二尾子”指阴阳人。
山西方言中的“二怜怜”“二姑娘”,除了表示傻,还可以表示言行举止像女性的男性,和“娘娘腔”义同。
(九)稍差,次一等
“二流”,指水平或质量较差,犹言次等,二等,如:二流人物;二流作家。这个词在很多方言中都存在。
“二不球球”,形容人或物水平一般,中等偏下,不好不坏的样子。
(十)无赖,厚脸皮
“二赖子”,意为小无赖;“二皮脸”,指不知羞耻,不自重,厚脸皮的人(东北方言)。
“二溜子”,指懒汉无赖(陕北方言)。
三、从褒义色彩来分析方言中的“二”
(一)独特有风格
“独特有风格”是“二”的第一个褒义义项,是“二”的贬义褒用,这个义项对语境的依赖比较大,主要用于网络语中。
“很二很光芒”形容人独特,有风格,光芒四射。
(二)胆大,有主见
“二”的第二个褒义义项为“胆大,有主见”。这个义项主要在甘肃方言中使用,某人在比较难办的事情上想出一个好办法时,便说“这个家伙二得很,这办法都能让他想出来。”
(三)武松的代名词
“二哥”“老二”在山东是个褒义词,山东人崇拜武松,武松在家排行老二,叫一个人“二哥”“老二”就是把那个人当作武松,称赞那个人勇敢。
(四)其他
此外,受语音影响,“二”谐音为“爱”,红楼梦中的“二哥哥”可以理解为“爱哥哥”,网络语“二”表示爱的意思也融入到了各地方言中,我们经常会听到520,也就是“我爱你”。
四、从中性义色彩来分析方言中的“二”
(一)一加一所得数
中性色彩的第一个义项为数词,表示一加一所得数,这个义项可见于各地方言中的数词,例如:十二,二十,二百二十二等等,这里便不再一一列举。
(二)排行
常见词语有:第二,第二期,第二名,以及表称呼的“二姐,二妹,二嫂,二爸,二姨”等等。
“二鬼”,指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山西方言)。
“二掌柜”:对排行第二的男子的称呼。
“二返脚”:第二次返回(东北方言)。
(三)再次
“二婚”“二婚货”“二婚嫂”“二河水”“二手货”“二水货”,都指再嫁妇女。
“二婚亲”,指再嫁;“二婚郎”,指再次结婚的男子。
由这一义项又引申出第二次房东(地主)的意思,“二道贩子”,指以做二手买卖来牟利的人;“二房东”,指向房主租来房屋又租给别人的人;“二地主”,指向地主租入土地,又租给别人的人(东北方言)。
(四)改变
“一心无二”,指一心一意,不再改变,没有异心。
“说一不二”,指说话守信用,说话算数,不改变主意。
(五)状态不充分,不完全
这个义项主要体现在四川方言中。
“二炭”,指未燃烧完全还可再烧的煤。
四川方言中有“二×二×”词语结构,主要是“二+动词/形容词+二+动词/形容词”。
“二通二通”,指半通不通;“二像二像”,指有点相似,但还不完全像;“二恍二恍”,指不够踏实,不够认真;“二麻(醺)二麻(醺)”,形容酒后没有完全醉的状态;“二晕二晕”,指有点晕,但是还没完全晕。
(六)表事物正在进行,处于某个时期
“二巴坎儿”,指事情正在进行的过程中;“二拉八档”,指事情正在发展,还没成定局;“二毛剪碴”,指被剪过羊毛后未长丰满的羊皮(北京话)。
“二不坎(坎)”:艰难时期,关键时期(山西方言)。
(七)下一个,以后
“二回、二回子”,指下回,下次;“二天”,指以后(四川方言)。
“二辈子”,指来生,来世。
(八)次等
“二棉袄,二棉裤”,指天气转暖时穿的衣裤,比最冷时穿的棉袄棉裤稍薄,所以称之为“二棉袄,二棉裤”。
“二蓝”,指次于深蓝的蓝色。
“二副”,指职位次于大副的船长助手。
五、结语
方言中的“二”被赋予了这么多含义,其中含贬义和中性义的义项最多,含褒义的义项最少,其中,贬义色彩最为突出。通过分析,北方方言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包含“二”的词语,其他方言区包含“二”的词语就相对较少。有的义项只见于某一特定方言中,例如“二哥、老二”在山东话中特指武松,“二×二×”在四川方言中有表示某种状态不充分、不完全的意思。有的义项则普遍存在于大多数方言中,例如“二”的傻,鲁莽,流气,一知半解,犹豫,数目,排行等义项,并且“二百五”“二杆子”“二愣子”“二奶”“二手货”“二流子”“说一不二”等词也成为众所周知的词语。虽然一说到“二”,人们条件反射就会往贬义上想,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二”虽然贬义色彩最多最突出,但是它也含有褒义,我们需要打破“二”只包含贬义和中性义色彩的固定思维。
参考文献:
[1]晁继周,韩敬体.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62,364.
[2]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78,83.
[3]许皓光,张大鸣.简明东北方言词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69,72.
[4]诸丞亮,刘淑贤,田淑娟.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102,103.
[5]易中天.大话方言[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6]吴昌恒,陆卓元,韩敬体.古今汉语实用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124,125.
[7]王力.古代漢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梁爽.汉语数字词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张雅娟.吉林方言数字头惯用语拾零[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2(19):39-42.
作者简介:
张敏(1991—),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2015级中国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