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新课程改革一路前行,各种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不断延伸到基础教育中来,给基础教育和物理课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广大物理教师也很想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陷入迷茫和困惑。
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困惑一:体制导向多变该学那个模式?
就拿笔者供职的学校来说,前几年是杜郎口“三三六”模式、后来是西湖教育集团模式、今年又变了轰轰烈烈地学“洋思模式”上层设计不稳定令一线教师怨声载道,教师陷入迷茫的境地。到底该怎么教,按照那个模式教,哪种理念和模式才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状况。可能有人会说那种模式你自己不知道吗,因地制宜吗?问题是一线教师怎么教、按那个模式来往往自己说了不算大多是领导决定制,领导说哪个模式好,教师就按哪个模式教,而不同领导对不同模式的认可和理解又不一样,谁上台就按照谁说的来。最后导致新模式没学会,传统模式又被抛弃,真正的邯郸学步。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官僚作风给教育带来造成的危害。
而你自己要想闯出一条血路搞个啥模式,没有领导、经济、人力、时间、实践、体制等方面的保障和磨合那也是孤掌难鸣。所以有时候教育本身不难,问题就出在顶层设计,这不仅是物理教学更是教育面临的困惑。
困惑二:教材中增加大量的探究式内容,我们该怎么教?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我们想改革,可我们每学期仍有固定的教学进度的呀?
带着这个相当无奈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时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我们明确了这样做的理由,但如何解决时间紧的问题?实施探究教学应采取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想结合的方式,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不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困惑三: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对教学效率影响极大。如何让学生参与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对于实验,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做好实验,既能使学生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觉,揭示事物的内存联系,现象、规律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诱发他们的兴趣。其次,对于实验的某一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步骤;同一实验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论证。再次,我们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先例,跳出书本的束缚,敢于挑战自我,求变、求新,诱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进行“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教学时,让两个学生在台上做课本图12-4实验,并填写胶片上的填空格,上台的学生做得很认真,我引导其他同注意实验顺序,这既为后面的分组实验奠定基础,又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最终使学生对此概念理解透彻,且深信不疑。
困惑四:如何让学生学会和会学?
会学是学会的前提,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想搞好物理学习,必须掌握物理学习的要求。物理学习的一般要求,即预习——上课——复习——练习——总结。
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实效性与时间和次数成正比,这是物理学习的特点,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要善于联想。在物理学中有许多的基本概念,可以说它们是物理学的最基本的语言,理解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而往往在学习中大部分同学对物理概念觉得抽象、难记,这主要是因为对概念缺少联想所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聯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勤思探究的好习惯,不断丰富提高学生的联想力至关重要。
(2)要善于发现。在预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解题方法。
(3)要善于设疑。在学习中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
(4)要善于理解。培养自己的综合判断能力。
课后复习总结是上好物理课又一辅助要素,也可以说是另一个先决条件。想通过课堂听课解决自己学习上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通过适时地复习、练习、总结、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既重视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又要深入挖掘物理知识作为培养三维目标增长点的强大功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