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制造业100强与 服务业100强比较分析

2018-01-26 15:53容庆
上海企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集中度百强用工

容庆

本文依据上海企联发布了2017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以下简称制造业百强)和2017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以下简称服务业百强)2016年经营业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上海大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态势。

一、2017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主要经济指标包括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净利润、纳税规模、就业、创新能力、劳动用工等几个方面。

1.营业收入

制造业百强2016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6007.48亿元,增长1365.84亿元,增长率5.54%(见表1)。有22家过百亿,其中过千亿的有7家。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汽集团达到7564.16亿元,第2~3名分别为宝武集团、上海华信国际集团,其营收分别达到3096.21亿和2472.55亿。

服务业百强2016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9497.26亿元,增长1906.59亿元,增长率6.91%(见表2)。有41家过百亿,其中过千亿的有8家,营业收入前三甲分别为交通银行(3511.91亿)、太平洋保险(2670.14)、浦东发展银行(2633.10亿);营业收入过十亿的企业为56家,服务业百强的最低营收门槛为9.28亿。

2. 净利润

制造业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1256.83亿元,增长251.84亿元,增长率25.06%(见表1)。96家企业盈利,4家亏损,;净利润超过百亿的企业有3家,净利润最高的企业依次分别为上汽集团、上海烟草集团、复星高科集团,分别达到439.62亿、201.33亿、126.86亿;净利润处于10~100亿的企业有11家;净利润在1~10亿之间的企业52家;剩余34家净利润低于1亿元。

服务业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2589.36亿元,减少86.03亿元,增长率下降3.22%%(见表2)。其中,98家盈利,净利润超过百亿的企业有4家。净利润最高的企业分别为交通银行(676.50亿)、浦东发展銀行(536.78亿)、、太平洋保险(160.72亿)、上海银行(143.08亿);净利润处于50~100亿的企业有7家,净利润处于10~50亿的企业有14家,净利润在1~10亿之间的企业46家。

3. 资产总额

制造业百强的资产总额是35456.68亿元,增长3721.67亿元,增长率11.73%(见表1)。资产过千亿的企业有8家,前三甲为宝武集团、上汽集团、复星国际依次分别为7416.83亿、5906.28亿、4867.79亿;资产位于百亿和千亿之间的企业有16家,资产位于十亿和百亿之间的企业有67家,其余9家资产位于十亿以下。制造业百强最低资产为5.3亿。

服务业百强的资产总额是229934.91亿元,增长32724.06亿元,增长率16.59%(见表2)。资产过千亿的企业有18家,其中,资产过万亿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交通银行(84031.66亿)、浦东发展银行(58572.63亿)、上海银行(17553.71亿)、太平洋保险(10206.92亿);资产位于百亿和千亿之间的企业有25家,资产位于十亿和百亿之间的企业有46家,其余11家资产位于十亿以下。

4. 股东权益

制造业百强的股东权益合计是146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8.77亿元,增长率11.42%(见表1)。4家股东权益过千亿,分别为宝武集团(3371.57亿元)、上汽集团(2350.96亿元)、上海烟草(1595.50亿元)、复星国际(1533.81亿元);在百亿与千亿之间的有12家,在十亿与百亿之间的有49家,其余35家在十亿以下。

服务业百强的股东权益合计是303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667.81亿元,增长率13.74%(见表2)。9家股东权益过千亿,其中4家超过2千亿,分别为交通银行(6324.07亿)、浦东发展银行(3729.34亿)、中国远洋(2382.90亿)、上海城投(2370.11亿);在百亿与千亿之间的有21家,在十亿与百亿之间的有42家,其余28家在十亿以下。

5.纳税总额

制造业百强2016年纳税总额2593.27亿元(99家提供数据合计),比上年度增长88.35亿元,增长率3.53%(见表1)。纳税过百亿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上汽集团(912.52亿)、上海烟草集团 (884.77亿)、宝武集团(164.16亿)、上海石化(142.23亿)、益海嘉里(100.47亿);有8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100亿元之间;有48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10亿元之间,其余38家企业的纳税额低于1亿元。

服务业百强2016年纳税总额179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10亿元,增长率13.58%(见表2)。纳税过百亿的企业有4家,依次分别为交通银行股份 (331.57亿)、浦东发展银行(322.98亿)、绿地控股集团(223.75亿)、东方航空(119.48亿)。有22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100亿元之间;有39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10亿元之间,其余35家企业的纳税额低于1亿元。

6.研发费用

仅以制造业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89家企业统计,合计总额为324.57亿元,增长1748亿元,增长率5.69%(见表1)。有5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0亿,分别为上汽集团(94.11亿)、宝武集团(50.60亿)、上海电气(34.63亿)、中芯国际(21.31亿)、上海仪电(10.06亿);30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10亿元之间,50家企业研发费用在0.1~1亿元之间,其余4家企业研发费用低于1000万元。

根据服务业百强中提供的2016年研发费用数据的54家企业统计,合计总额为76.63亿元,增长14.86亿元,增长率24.05%(见表2)。21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10亿元之间,24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千万~1亿元之间,其余9家企业研发费用低于1000万元。endprint

7.就业人数

制造业百强企业2016年合计用工人数884188人,比上年减少21525人,增长率-2.38%(见表1)。其中,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2家,依次分别为宝武集团(169344人)、光明食品(148813人);另外就业人数在1万~10万人之间的企业有13家,其中上汽集团用工人数为94121逼近10万人;就业人数在1千人~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57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28家。

服务业百强企业2016年合计用工人数1069518人,比上年增加98684人,增长率10.16%(见表2)。中国远洋、德邦物流两家劳动用工人数超过十万,就业人数在5~10万人以上的企业有6家,分别为交通银行(92556人)、太平洋保险(97032人)、海航科技(70370人)、百联集团(63393人)、东方航空(56370人)、浦发银行(52832人);就业人数在1万~5万人之间的企业有15家,就业人数在1千人~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38家,1千人以下的企业有39家。

8.总体比较分析

2016年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总体比较,企业结构、质量和效益呈现持续向好态势,经济规模持续提高。但制造业用工效率大幅提升,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制造业在减员增效、结构调整、创新提质方面效果明显;服务业百强在纳税、研发投入、吸纳就业增长较快,但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下行惯性、非银金融低迷、金融新业态的影响,服务业百强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见表3)。

二、2017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经营绩效质量分析

(一)营收净利率分析

2016年制造业百强营收净利率(即:净利润/营业收入)为4.83%,比上年的4.08%,上升0.77%;服务业百强2016年的营收净利率为8.78%,比上年的9.70%,下降0.92%(见表4)。制造业盈利能力稳中有进,服务业的营业利润率增长乏力,略有下降。

(二)资产运用绩效分析

资产周转率方面,制造业百强总资产周转率(总营收/总资产)为73.35%,比上年的77.65下降4.30%;总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为3.54%,比上年的3.17%,增长0.37%;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净资产)为8.60%,比上年的7.66%,增长0.94%。见表5。

服务业百强资产周转率为12.83%,比上年的13.99%,下降1.16%;总资产利润率为1.13%,比上年的1.36%,微降0.23%;净资产利润率为8.53%,比上年的10.02%,下降1.49%。

在资产周转利用方面,制造业百强仍处于去产能、调结构,总资产周转率表现不佳,其它指标小幅回升;服务业百强总体上受制于经济环境低迷,各项指标出现回落。总体而言,制造业百强在资产运用绩效方面略好于服务业百强。

(三)用工效率分析

2016年制造业百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94.14万元,比上年的272.07万元增长8.11%;人均贡献净利润为14.21万元,比上年的11.10万元增长28.10%%;人均总资产401.01万元,比上年的350.39万元增长14.45%%;人均净资产165.38万元,比上年的144.90万元增长14.13%;人均纳税29.33万元,比上年的27.66万元,增长6.05%(见表6)。

2016年服务业百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75.80万元,比上年的284.20万元下降2.95%;人均贡献净利润为24.21万元,比上年的27.56万元下降12.15%;人均总资产2149.89万元,比上年的2031.36万元增长5.84%;人均净资产283.84万元,比上年的274.91万元增长3.25%;人均纳税16.75万元,比上年的16.24万元,增长3.10%(见表7)。

制造业百强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效应显现明显,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逆势增长,在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纳税额、人均净资产、人均纳税各项指标都要好于服务业百强,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服務业增长低迷,百强企业效益增长幅度出现下滑。

三、2017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主要反映企业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结构。其中,CRn表示前n位企业在某项经济指标上占总体的占比。例如,当采用营业收入来测量时,CR5表示前5位企业的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占比。本报告采用CR5、CR10、CR20这三项指标来衡量。

根据表8中显示的结果,2016年制造业百强中前5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5分别达到了61.59%、47.29%、51.58%、50.20%、49.11%、50.17%%,产业集中度一般,但净利润在资产总额微降、营收微增、用工集中度下降6.67%的前提下,净利润的集中度却提高了13.92%,说明前5名企业的效益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前10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10分别达到了80.55%、84.84%、80.01%、80.63%、93.30%%、68.90%%,集中度较高,集中趋势得到收敛,但净利润集中度方面仍趋收敛且高度集中,效益提升显著。同时,前10家企业的纳税仍然高度集中,说明前10名企业仍主导着整个百强的纳税贡献;前20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20分别达到了90.87%、90.76%、91.48%、89.47%%、95.89%%、81.06%%,集中度非高,但集中趋势得到收敛,企业利润集中度方面任趋收敛态势,说明位于名次10~20的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总体而言,制造业百强中前5强的产业集中度一般,前10强产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集中度非常高,百强制造业的运营资本和经营成果的90%左右都集中在前20强,并且在用工下降的同时,企业效益增加显著。endprint

反观2016年服务业百强,如表9所示,前5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5分别为38.26%、56.69%、69.65%、40.11%、51.65%、25.16%,产业集中度不高,且集中度趋势不明显,尤其是吸纳就业方面呈发散趋势;前10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10分别达到了59.49%%、62.83%%、75.33%%、51.41%%、63.53%%、43.76%%,产业集中度一般,同时,集中度趋势呈发散态势,尤其是营业收入与用工趋势,前10强企业一方面营收能力下降,同时也要提高用工效率;前20位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纳税额、从业人数的CR20分别达到了79.21%%、76.13%%、87.23%%、70.96%%、76.47%%、63.79%%,集中度较高,尤其是净利润与吸纳用工方面呈集中趋势,说明前10~20位之间的服务业百强企业在效益与用工方面表现良好。

相比较而言,制造业百强三项指标CR5、CR10、CR20都要高于服务业百强,制造业百强集中度高,其中制造业前10强行业集中度高,但前20强基本集中了百强的资源与成果;服务业整体集中度不高。一方面是制造业龙头企业体量大,进入门槛高,规模提升难度大,另一方面,也由于服务行业资本构成关系缘故(尤其是排位靠前企业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和服务业态,以及处于中游的新型服务业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从而导致服务业百强的行业集中度弱于制造业百强。

四、2017制造业百强与服务业百强差异分析与发展建议

(一)差异性分析

影响2016年制造业百强和服务业百强发展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造业百强稳中有进、好于预期,服务业百强总体增长平稳、但企业效益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制造业百强质量结构效益进一步改善,增长动力与活力进一步释放,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经济加速成长,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医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用工效率显著提升;服务业虽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面对经济低迷、非银业务萎靡,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效益出现负增长。

2.除纳税外,服务业百强的经济指标高于制造业百强,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一方面,服务业金融、非银资产体量大,另一方面,服务业也与上海“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地位有关,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主动力作用更加显现,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并且成为了上海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用工效率上看,制造业百强人数减少、素质提高、效率升级,质量结构效益继续改善,但服务经济对就业拉动作用更加显著,消化了制造业增速减缓所溢出的劳动力。一方面,制造业百强通过调结构、去产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手段,用工效益大幅提升,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异军突起,效益明显;另一方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孵化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新服务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加强。

4.从行业集中度看,制造业百强集中度高,主要依靠产业结构刚性较强的国营经济、传统大企业,行业龙头地位难以撼动,运行惯性仍然较强;而服务业受益于上海的“四个中心”政策、区位优势和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以及自贸区的外溢效益和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服务行业百强则是群龙并起,多个行业领域都有若干家企业进入百强,服务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行业规模优势明显,行业结构态势向好,服务经济新领域潜力逐步显现。

(二)发展建议

1.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为抓手,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一是发展高端制造业要坚持劳动生产率高的同时,产品服务化,服务经济比例也要适当提高;二是高端制造业对科创中心等科研平台形成互为支撑;三是要在转型升级中形成高端制造优势,前瞻布局高端制造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主导权,形成服务业输出优势,在满足本地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同时,也要形成为国内其它地区和国际市场提供大规模生产性服务的比较优势。

2. 立足金融和航运两个中心,着力提高配置国内外市场资源的能力。紧紧把握全球金融格局变化和中国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提升的战略机遇,主动对接和联通全球要素市场,加强和扩大国际战略合作,吸引境内外企业、机构和投资者运用上海市场来配置全球资金、技术和资源,提升上海作为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能级,使上海成为全球要素价格定价中心之一,提高我国在全球贸易投资方面制度性话语权。

3. 以互联网经济驱动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获得新動能。一是通过“互联网+”催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引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二是拓宽传统的产业升级方向路径,通过车联网、共享+、智慧+、新型显示、网络社区等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引领跨产业领域和跨产业链环节的融合集成;三是以互联网+形成的后发优势,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重构,改变被动适应性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局面,包括通过对接“中国制造2025”主导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制高点,通过集聚共享创新要素与资源来重塑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体系等。

4. 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筑创新源头新高地。一是利用上海在城市功能、科技教育、产业高度密集的现有优势,从体制上激活激发创新发展源动力;二是面向全球,引入并用好国内外科技、人才等智力资源,推动创新创意集聚;三是建设好若干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包括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国家级重大科技载体,瞄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抓好一批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项目攻关,抢占重大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四是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让各类创新项目和初创企业有资金支持、有发展空间,尤其是要加快设计并切实落实国资在科研人员创新实体中的退出机制。

5. 以人为本,向人才要红利。转型升级的核心不是资金、土地、资源,而是人才。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吸引、留住创新人才,降低高端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入沪、留沪门槛;二是在经营理念上满足人、依靠人、制度引导人、资源装备人、分工安置人;三是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为用工单位聘用高端人才降低用工成本与风险。

2016年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2017年则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转折之年和推进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深化之年,因此,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需要产业界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攻坚克难,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进展,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 作者:上海电力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集中度百强用工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
2016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4上海百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