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时代来临

2018-01-26 18:45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全民读书数字

刘锦鑫

阅读的持续升温正为产业和读者带来双赢,业界在创新中释放新活力,大众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

“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让不少人呼唤诗词回归民间;“朗读者”的热播,在全社会兴起了一股读书热。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意义重大,关乎国民精神生活及道德水准。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这是“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表述上也由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变为了“大力推动”。这表明政府对全民阅读越来越重视,明确提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也反映出全民阅读在社会中的反响正在逐年递增。

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蒲松龄曾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宣传者,新闻出版业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营造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下降了6.0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6.3%,较2015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

这些阅读基本数据大部分都在不断上升,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全民阅读。李克强总理指出,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因此全国上下,阅读之风蔚然,各地积极推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系列活动。江苏省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蘇建设”写入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圳市因坚持17年“读书月”活动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武汉开通世界首个“书香地铁”;北京阅读季已经连续开展7届,2017年北京通过全年21项主题活动,持续深化“阅读+我”行动计划,邀请和发动每一位市民一起读书、爱书,能体验和分享阅读的快乐,将北京变成一座阅读之城。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全民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凝聚国家民心、振奋民族精神,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层面而言,开展全民阅读能够增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政府主导深入全民阅读进程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2016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全民阅读由倡导转向推动落实。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列为力争年内出台的项目,加速阅读立法。针对当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条例中在多处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期望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方式,来提升全民阅读的硬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求大家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4年提出“全民阅读”,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从过去3年的“倡导”升级为 “大力推动”又为全民阅读这把火添柴加薪。

从2006年11个部门发出全民阅读倡议书,到2016年年底《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再到2017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即将出台,我国全民阅读政策历经10余年摸索开拓,初步实现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

10余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全民阅读已经从前期的默默无闻发展到如今的如火如荼。这其中,既有中央政府的努力,也有地方政府的功劳。而且目前,关于推进全民阅读的立法已经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

3月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四川省成为继江苏、湖北、辽宁、深圳之后,全国第五个通过地方性全民阅读法律性文件的省市。

4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开始施行,深圳成为国内第一个出台阅读相关条例的城市。

作为第一个立法促进全民阅读的省份,江苏省在《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中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全民阅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其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促进全民阅读工作作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考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表示,“我对地方促进全民阅读的立法举措非常赞赏,而且这种做法的效果也非常显著,江苏、深圳等地的阅读率比全国的平均值要高许多。当然,阅读带来的效果远不止阅读率这个数值这么简单,深圳能够成为全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与当地政府大力推进阅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一个地区参与到未来的发展与竞争时,阅读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endprint

推动全民阅读需靠教育支撑

阅读可以带来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将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这自然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要与教育打通,要把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嵌入到国民教育中,变成国民教育的基础工作。阅读要与教育和出版打通。阅读实践很多是在学校教育过程完成,教育系统是全民阅读深化的重要平台。“把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嵌入到国民教育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才能更好地深入。”学校需打通梗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好读书,认识到读书好,始终坚持读好书。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在童年时期养成,要通过中小学教育培养阅读技能、习惯,大学阶段则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利用更少的时间,把人类已有的知识变为重要资源,变成其安身立命的基础。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德育心理学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往往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些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些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较2015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较2015年增加了1.15本。

数据的提升令人欣喜,不过为了进一步促进全民阅读,尤其是保障青少年的阅读质量,《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特意指出,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出版单位应当根据阶梯阅读的要求,在出版物显著位置标识适宜的年龄段。文化评论员谭飞认为,“条例第一会让青少年明白自己应该看什么书。第二在管理和推广上也有了更规范的条例,也让阅读整个大的产业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作为全体国民的阅读更是足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知识、热爱读书教育的民族。不仅是正处于知识吸收阶段的青少年,许多成年人也逐渐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爱上了读书。数据显示,有七成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重要的,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许多受访者表示,自己也很想多读书,但或是由于周围环境不适宜阅读,或是自己根本不知该读哪些书,希望相关部门和媒介多推荐图书,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居民对阅读活动的期望程度高过城镇居民,可见广大群众对阅读的需求相当迫切。

人们对阅读的需求日趋旺盛,对个人阅读的需求和公共阅读需求也不断增加,未成年人阅读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阅读量也在增加,所以,阅读的未来是光明的。

市场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充分说明我国国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从吃穿生存为目的的消费开始转向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而且随着国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愈发强烈,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阅读的诉求更加迫切,这是社会经济进步所带来的自然变化。

现在人们会根据自身兴趣去主动阅读,也会因为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通过阅读去跨界学习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或技能,这些都共同推动了当前阅读市场的增长,也展现了整个阅读市场的无限潜力。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以我国13亿人口的庞大基数来计算,阅读消费市场可谓十分宽广。推进全民阅读将会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而文化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优胜劣汰、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也才能调动消费者的热情。所以要运用市场手段推进阅读、传承文明,丰富国人文化生活。鼓励民营、个体经营书店发展,方便群众就近购书读书,这样既培养了读书消费群体,发展了出版产业,又推动了全民阅读和书香中国的建设,是繁荣发展文化的长久之计。

数字阅读助推全民阅读时代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数字内容版权的保护,互联网内容传播等政策和法规法律也不断完善。庞大的用户规模、增长的付费意愿、不断完善的市场环境,可以想象中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泛,数字阅读也正在加速全民阅读时代的来临。

7月11日,第七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在当日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持续增长,达到5720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29.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张毅君则表示,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以及用户规模的拓展,将拉动行业持续增长。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预计数字阅读在未来年度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增长。

数字阅读作为新闻出版总体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持续高速发展当中。随着智能手机和阅读器的普及,电子书的阅读受众也在快速上涨,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而言,手机客户端和阅读器所带来的便捷也更为年轻读者所接受。对于传统出版企业来说,这既是他们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有利契机,但另一方面,能否快速适应数字出版产业的变化发展,并迅速抢占有利位置,将对其在数字出版蛋糕中的利益分配起决定作用。

犹如教育出版在传统出版领域所显示的“霸主”地位,教育出版在数字出版市场同样是“大蛋糕”。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张泽说,数字出版领域最有希望的还是教育出版。这些年高教社和网易合作,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培训网络业务方面展开合作,收益每年超过1亿元。endprint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周慧琳表示,数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新闻、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教育等数字内容消费加快向移动端发展,且随着网络环境不断优化以及信息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催生新的文化形态,其中包括顺应多场景、碎片化阅读需求的有声阅读,这些新形态、新领域为出版业提供了融合发展的新空间。“如今网络文学、教育、游戏、动漫、影视等内容领域之间以版权为中心的相互渗透融合态势运作明朗,涉及IP的多领域的版权开发运营也成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存在问题与挑战,如新兴产业增长速度与质量不匹配,产品研发投入大、产出小,新技术研发与新技术应用不同步,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等,而没有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技术和形式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以内容优势为立足点,善用技术手段创新产品开发,丰富产品形态,完善用户体验,强化品牌意识,进而将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在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在为数字阅读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推动数字阅读形态的创新发展。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电子听书等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有近七成的数字阅读用户使用过“听书”功能,其中愿意付费的用户比例达到65.3%。AR、VR、电子听书等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阅读的新商机。

虽然来自数字出版产业的压力巨大,但许多业内人士也认为,我国传统出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具有生命力。“回归纸质图书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美国、英国、法国目前都出现了类似的趋势,这些国家电子书的销售放缓,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稳步增长,中国也同样如此。数字化阅读虽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只适合快速的碎片化的浅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更适于系统的体系化的深阅读。读者对深阅读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纸质图书就不会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閱读的持续升温正为产业和读者带来双赢,业界在创新中释放新活力,大众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而随着社会共享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共享范畴也越来越渗透到各个领域,全民阅读同样要增进共享意识,在共建、共享、共赢中打造“书香中国”。要加大投入、科学布局、优化服务,充分激活、利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阅读便利;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互动,激发阅读热情、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效率,引导大家善读和精读,成为“书香中国”参建者和“书香社会”受益者。阅读正在标注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书香满华夏,“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正在到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民读书数字
全民·爱·阅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可持续全民医保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读书为了什么
成双成对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