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美联储角色之重要无须赘述,然而,无论是经济繁荣的时候还是衰退的时候,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过百岁,美联储一直很难被大众喜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积累和货币积聚的增加,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存款便会产生,从而产生了以金钱为经营项目的银行。当银行越来越多后,就出现了银行之间的收支往来。再进一步发展,为了让银行之间交易更高效、畅通,就产生了中央银行。
美联储诞生 立国哲学的博弈
在整个19世纪,关于到底应不应该成立中央银行的争论在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在美联储达拉斯储备银行工作的高级华裔经济学家王健在《还原真实的美联储》一书中写道:“在历史上,美国公众一直对联邦政府的权限过大非常担心。不夸张地说,美国是世界上最不信任政府的国家,没有之一。”此话不假。《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如果让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全国通用的公共货币,这是对人民自由的威胁。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个世纪,美国国会两次尝试组建中央银行(即成立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但最终皆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美国这个自由国度不能同意财权集中。
然而,银行业逐渐发达之后,建立中央银行就成了发展的必然。1783年,刚刚结束独立战争的美国的金融体系一片混乱。于是,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建议成立中央银行,以应对美国国内的经济和债务困境。他认为,国家政府有征收税款、借贷资金等权力,而建立央行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履行这些职能。
当然,反对成立央行的声音依然存在,权衡利弊之后,時任总统华盛顿在1791年批准了美国第一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协议中小心地备注:“国家银行的功能是为政府征收税款、储存联邦基金和发行货币,并将资金借贷给政府部门,同时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以起到资本血库的作用。”
美国第一个中央银行获得了20年的授权。虽然名义上是美国的央行,实则英国银行掌握了其三分之二的股份,美国的经济命脉还是牢牢地握在英国的手中。美国政府怎会看不到其中利害,1811年,时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反对续约,第一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权利被收回。次年,英美再次开战。战争面前,资本的作用被放大,政府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支撑。1816年,美国的第二届中央银行获批成立。
因为惧怕央行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会凌驾于政府之上,在第二银行存在期间,政府与银行之间的的关系并不融洽。第一银行与第二银行都位于美国东北部的费城,北部的富豪商人多,因此有人诟病中央银行为富人服务而不是所有美国人。终于,与政府在几个回合的明争暗斗之后,第二银行败北倒闭,此后的70年,美国在没有中央银行的情况下度过。
在没有央行期间,美国金融业内外受敌。既有来自欧洲的外部资本威胁,又有来自内部的不和谐因子作祟。
1837年,美国另一位银行界的灵魂人物J.P.摩根出生了。在一片混战的美国银行业中,他的银行逐渐成为最有影响力的银行。虽然J. P. Morgan & Company没有所谓的中央银行的名号,但是他本人显然是华尔街之王。
1913年,J.P.摩根逝世,银行业再一次群龙无首。他去世之前,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从前一年的高位,下跌了近50%,股市出现危机,导致了知名的“1907年恐慌”。危机从纽约蔓延到全国,银行和信托公司因挤提破产。
危机能够带来成长,在经历过战争、股市导致的金融混乱之后,美国政府不再坚持反对成立央行。尽管关于中央银行是否代表财政集权化的争辩一直都在,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束手无策的尴尬与困顿让美国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再次成立中央银行。
可以说,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每一次大范围金融恐慌时,美国政府都成立央行作为解决手段,这一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诞生了。
金融工程师
有了两次失败经验,美国政府对成立央行有了更多认识,美联储的各种职能设置也考虑更周全。
首先,为了避免厚此薄彼,在位置的选择上就考量全局,美联储由在首都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美联储主要的货币政策由联邦储备局委员和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共同参与制定、决策。另外,为保证美联储的独立性,美联储从国会获得权利,财务和政治都独立于政府。它被看作是独立的中央银行因其决议无需获得美国总统或者立法机关的任何高层的批准,它不接受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成员任期也跨越多届总统及国会任期。
在组织形式上,美联储是联邦政府机构加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从而避免了货币政策完全集中在联邦政府手里。美联储把12个联邦储备银行设立成非营利机构而非政府机构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同时考虑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声音。
美联储被期望成为最高级的金融工程师:能够解决系统内的问题,懂得未雨绸缪,避免危机。
美联储的主要职责有4点,其中最关键和最明显的就是实行货币政策。
信贷是货币供应的最大部分,美联储正是通过信贷管理来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对核心通胀率设定了2.0%的通胀目标。为什么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因为持续的通货膨胀就像得了癌症一样,会破坏经济的健康。想要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美联储可以提高利率,这样就增加了贷款的成本,从而紧缩信贷,减少流动性。当没有通货膨胀的风险时,美联储通过降低利率来降低信贷的成本。流动性增加会刺激人们消费,从而促进各行业的增长,最终能够增加就业。美联储为经济增长也设定了一个健康标准——GDP年增长率为2%?3%。如果经济增长过快,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美联储就再回归到紧缩政策,如此反复,小心翼翼。
美联储要求吸收存款的机构(包括银行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每晚结算时必须持有10%的储备金。如果一家银行在一天结束时手头没有足够的储备金,就可以从其他银行借款,如果储备金过多,则可以借出。机构之间借还储备金的行为是短期借贷,利息以联邦基金利率收取。endprint
其次,美联储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从而保护消费者。
被美联储纳入监督范围的金融机构超过5000家,包括850家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国家银行成员以及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是一个由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的网络,它们负责监管其所在地区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7月21日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这项名为《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法案以领导这一立法的两位国会议员命名,即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弗·多德以及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
法案致力于保护消费者、解决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等问题,旨在避免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演。
另外,法案强化了美联储对银行的权力,也更强调美联储保护的应该是人民。奥巴马在签订仪式上说:“这项改革代表着历史上最有力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法案也给了美联储监督“系统重要机构(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institutions)”的任务。当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金融机构出现危机的时候,可以转交给美联储监管。2015年,美联储成立了大型监管协调委员会(LISCC),它负责31家银行的年度压力测试。这些测试决定了银行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继续贷款。
第三,美联储必须承担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性,约束潜在危机的重任。
美联储与财政部密切合作,以防止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度重演。为了防患于未然,美联储创造了许多新的工具,包括经常性融资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oney Market Investor Lending Facility)和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最后,美联储为金融机构、美国政府提供银行服务。美联储向美国政府提供经济咨询,对全国经济进行研究和判断,充当政府的经济顾问。美联储被称为“银行的银行”。这是因为每个储备银行都存储货币,处理支票,最重要的是,为其会员提供贷款,以便在需要时提供储备金。给银行的贷款收取贴现率,这个比率低于联储基金利率和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写LIBOR)。大多数银行避免使用贴现贷款,因为这会给自己印上一个污点,一旦某家机构向美联储伸手求助,意味着它不能从其他银行获得贷款,也就是它陷入危机的征兆。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被称为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
从未被喜欢
美联储角色之重要无须赘述,然而,无论是经济繁荣的时候还是衰退的时候,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过百岁,美联储一直很难被大众喜欢。
设立之初,银行家对美联储的期待是作为一个最后贷款人带领金融业走出困境,但是美联储通过利率控制金融的做法让自己的角色更多元化。美联储除了作为最后贷款人,政府所期待的美联储的作用是稳定暗潮涌动的金融市场。然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联储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美联储早期的行动指南是金本位制度和真实票据理论。在真实票据理论下,银行资金来源是活期存款,因此必须维持高流动性才能保证客户能在任何时候兑现。根据这一理论,美联储在市场高涨、交易价格高企的顺周期增加货币供应。这样一来,在金融市场需要维稳的关键时刻,美联储作用微弱甚至起到了副作用。
金融业中的“大而不倒”公司们一直如同血液中的癌细胞,不知何时会导致病发而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互相借贷,很多的金融机构都被拴在一条船上,尤其是大银行,如果其中一个出现危机,不仅仅其他银行会受到牵连,甚至国家经济都会受到威胁。
接近20年前,美联储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LC,简称LTCM)的救助,传递了一个信号:足够大的公司不会倒闭。LTCM成立于1994年2月,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掌门人约翰·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被誉为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公司还云集了前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副主席戴维·莫里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莫顿和麦伦·斯科尔斯,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等业内精英。公司采用“市场中性套利”交易策略,买入低估的有价证券,卖出高估的有價证券,进行套利活动。
1994年-1997年,LTCM年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8.5%、42.8%、40.8%、17%,资产净值从成立之初的12.5亿美元迅速增加至1997年末的48亿美元,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春风得意。但LTCM投资系统是有漏洞的,尽管概率很小却不幸发生了。从1998年5月至9月的短短150天,LTCM资产净值下降90%,蒙受了4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资产净值仅剩5亿美元,走到破产边缘。9月23日,美联储组织J.P.摩根、大通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华尔街金融巨头商讨救助LTCM方案。其中几家公司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拯救计划,并且留给LTCM的考虑时间只有50分钟。这时,梅里韦瑟坚信美联储不敢冒清盘的系统性风险,拒绝提议。尽管多家金融巨头出资纾困,但LTCM无力回天,最终于2000年倒闭清算。
知名财经博客Zerohedge评论,可以说这一次美联储救助了一家本应任其倒闭的,贪婪的对冲基金。不计后果且有损稳定的行为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救助,美联储此举在对冲基金行业带来了及其糟糕的影响。
Zerohedge还指出了美联储在千禧危机时的处理不当。当时美联储担心美国银行业因为自身软件的问题可能在2000年1月1日回到1900年时的状态。为了避免恐慌,美联储向银行系统注入了大量流动性以保证没有灾难会发生。当时美国股市中的科技板块已经处在疯狂的状态,美联储向银行大量注资的决定进一步刺激了股市的狂热。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流入到股市中,科技泡沫进一步膨胀。在安全度过千禧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始收紧流动性,美股的科技泡沫在2000年3月达到顶峰,之后开始破裂。
保罗·沃尔克认为,考虑到过去100年间,美元贬值了95%,得来的是华尔街的繁荣,因此对于美国人民而言,美联储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
罗杰斯多次抨击美联储“印钞机”的作用。“美联储可以通过印钞挽救一次危机,但是最终整个世界会放弃这种人为的印钞”。他甚至认为,“美国曾经出现过三个中央银行,前两个已成为历史,现在的第三个也会在10年内消失。随着贵金属市场、债市、股市持续受到美联储行动的困扰,人们终将意识到这些家伙正把我们引向可怕道路。”
在竞选之时,特朗普曾放过狠话,称如果他当选,那么肯定要换掉美联储主席耶伦。特朗普还表示,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已经创造出了一种“虚假的经济”,从而可能带来金融不稳定性。
尽管美国曾有近100年的历史没有中央银行,国家还称得上稳定,可回顾那期间金融业的遭遇,没有总统愿意重蹈覆辙。可能关于美联储的权力、职责与作用的争论仍然会继续,但取缔这个强大的组织非常困难,而且后果难以预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