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奎 孙玉娟
民国时期至今,郑州前后历经六版重要的规划,包括民国时期的1927年和1947年规划,以及建国后的1954年、1982年、1995年和2010年总体规划。
1927年,冯玉祥倡导开展“建设新郑州”运动,组织编制了《郑埠设计图》,对铁路和旧城区之间的商埠区进行规划,规划面积为10.5平方公里。1928年制定的《郑州新市区建设草案》,规划面积为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两个规划区域分别位于郑州铁路东西两侧,初步形成“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1947年,郑州编制了《郑州市复兴规划指导委员会初步建设计划纲要》,规划确定铁路以西为工业区,商业区仍然集中在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大同路一带;行政区仍然划定在以前商业区以东,原来旧城区的衙门集中所在地;居住区则分布在市区的东北南三面。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市人民政府重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在1951年的《郑州市将来发展计划》和1952年的《郑州市都市计划草案平面图》、《郑州市都市计划报告书》的基础上编制完成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预期在1972年城市人口达到58万人,用地面积达到63.6平方公里,规划将整个市区的道路以“二七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了放射加环形的道路骨架。
1979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再次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之后进行总体规划编制,该规划于1984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
规划明确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规划至2000年,人口控制在100万,建设用地控制在104.8平方千米,城市建设重点在铁路以西、陇海铁路西段以南,城市发展方向则以铁路分割形成的西南象限向南发展,在城市布局上采用多中心结构的方案。
1995年,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该规划于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规划确定郑州为陇海-兰新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至2010年,人口控制在230万,建设用地控制在189平方千米。此次规划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2005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启动编制《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确立的城市性质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中心城区人口控制在450万,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两轴八片多中心”。
通过对郑州90年间6版规划的梳理,可以看到郑州市城市规划发展的脉络基本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建国前铁路带动的初始发展阶段、“一五”以来工业主导的奠定基础阶段和“十四大”以来区域发展视角下的跨越转型阶段。
铁路的建设带动了商贸交易,使城市发展跳出了几千年来的传统城墙范围,在新建的火车站和联系旧城的西门之间形成了商埠区,即今天以二七广场为核心的城市商业中心,也成为郑州近百年来发展的城市中心。
京广和陇海两大干线铁路也构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坐标系,以一、三象限为主导的“X”形空间格局成为近代郑州空间格局的雏形。
“一五”期间,郑州被国家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1954年规划确定了棉纺织工业区、南阳路工业区和华山路工业区共三大工业区,最终形成了工业沿铁路发展和基本上“东居西工”的格局。
1982年规划是1954年规划的延续,空间范围扩展到今天的三环路以内,在城市布局上采用多中心结构方案,形成了今天二七广场、碧沙岗、紫荆山等中心。
1995年规划首次从区域发展视角提出城市定位。中心组团提升综合服务职能,工业向外围近郊转移,集中布局于二、四象限,导致市区“多中心、组团式”的分散式布局结构的形成。
2010年规划更加注重区域职能的承担,继续强化“多中心、组团式”的分散式布局结构,工业进一步向二、四象限的高新区和经开区集中,三环以内以综合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教育科研功能外迁疏解,全面建设郑东新区,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
2010年国务院批复《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后,一系列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提出赋予了郑州新的历史使命。
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郑州市将承担起引领区域发展的历史使命,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结合郑州市规划发展历程的整体梳理,提出以下几方面思考:
(1)注重区域统筹,优化发展结构
2010年以来,郑州市以全市域统筹发展的视角,提出了郑州都市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的组团式空间发展结构,将航空城划入郑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一城、两轴多心”的双城发展格局。
未来郑州市在延续组团式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将进一步跳出原有框架,呈现沿交通干线的跳跃式发展,未来会以向东为主要发展方向,实现郑汴一体化,向南与航空城融合发展,形成以郑州主城区-开封城区为横轴,以白沙、绿博组团-航空城为纵轴的“T字型”发展格局。
(2)优化城市功能,提升辐射能力
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在产业上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高端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未来,高新区与经开区将实现进一步的产业升级换代,郑州主城区发展将以三产为主导。
(3)提升宜居品质,传扬华夏文化
未来的发展中,郑州市将更加注重老城区的旧城更新工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同时提高外围新区建设的品质要求,注重产程融合,将人口逐步向外围疏解和引导。
当前,郑州市非常重视文化方面的提升,正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大遗址、商都历史文化区等系列规划,郑州市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能够切实承担起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打造有实力、有魅力、有活力的中原城市群发展引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