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辉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所要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就是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强调,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的坚守,体现了我们党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自觉。在新时代,党要率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而且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坚持自我革命。我们党的自我革命伴随党97年的奋斗历程,已经成为党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革命的理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明确说明:“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①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共产党宣言》这样要求共产党人,“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要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要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①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同时,“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②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34页。具体来讲,共产党人首先就是通过革命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阶级统治,而是为了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最终创造一个能够取代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新的联合体,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些本质性规定和内在要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不同于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人为了能够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中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运动中始终作为整体坚决地推动运动前进,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统一,在人员构成上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组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些本质性规定和内在要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
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97年的历史既是一部率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社会革命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党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的自我革命史。回顾党97年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改革时期,党在领导中国伟大社会革命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守共产党人的党性,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民族谋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和初心。面对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历史重任,面对不同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我们党接续探索,不懈奋斗,率领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习近平:《明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华网, 2017年9月3日。我们党之所以能率领全国人民一次次走出困境,取得社会革命的接续胜利,党的自我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历了国内革命高潮,也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经历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重大胜利,也经历了大部分根据地丢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的重大挫折。面对胜利,我们党及时做出战略决策,推进革命进一步向前发展;面对无危难局面,我们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党的自我革命,使党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走出来,重新探索并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路径。1945年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不仅意味着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也意味着党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全国范围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然而,由于建设经验缺乏和“左”的思想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和极“左”错误相继发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重大影响。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决策所带来的不利经济形势,我们党及时调整建设方针与政策,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重新调整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各种关系,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严重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客观地评价建国后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这一系列拨乱反正的自我革命,使中国顺利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与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密不可分。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从变革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伴随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苏东剧变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应对复杂局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之路,从思想上进一步突破计划与市场的固化思维,以制度保证广大党员干部敢闯敢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社会革命到了新的历史关节点,又有了新目标新要求,其中,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第二次革命在新时代的继续,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重要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性质和意义的集中说明。所谓“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革命来讲的。相对社会主义建立这一重大社会变革,改革被称作 “第二次革命”。 从性质上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①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5页。从影响上来讲,“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②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2页。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和传统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制约,当时的改革开放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围绕经济建设需要,先改容易改的、问题最突出的,逐个渐次推进。40年来,我国在这场革命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建设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场革命中,我国保持了国家运作的正常化,党的领导权威也同步提升。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我国前30多年的改革,带有更多的探索性、开创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不足,先易后难的渐进模式留下了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谈到的:“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③习近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1页。对这些“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两大问题现在就横亘在党和人民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将改革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逻辑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此相适应,改革也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与30多年前的改革,根本上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比作一场航行的话,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起锚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速向前,进入新时代。如今,胜利的彼岸在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就是要继续这场航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下去,保证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但是,我们要注意,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同过去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处于发展的历史高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页。为此,今天的改革开放,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深化,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深入广泛地借鉴人类文明中更优秀、更适合、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同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众多相互交织的矛盾与问题, “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7页。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下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改革开放。30年多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怎样改革”、“怎样开放”这张白纸上勾画最初的蓝图;与彼时相比,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更高层次和更深内涵”。③徐元植:《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国经济网,2014年8月9日。
正因为新时代的这些新特点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对前进路上的难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党员干部提高自我革命主动性的基本前提。
首先,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难度。全面深化改革从广度和深度又都超过以往的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之间关联性、耦合性强,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如果各方面改革措施不配套,相互之间张力过大;如果各个环节不连贯,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改革就很难深入推进,当然也很难取得理想成效。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谋划、统筹协调,保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需要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斗争精神,积极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打好这场攻坚战。
其次,充分认识党的自我革命不可能一劳永逸。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我们党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但是,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使命崇高,任务艰巨。尽管经过五年的全面从严治党,无论是党员的思想认识,理论武装,工作生活作风,还是各级党组织的运作和活动开展,及至党内政治生态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党内一些顽疾的解决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党的高级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对人民无担当;一些党组织生活不规范,组织纪律涣散,不同程度存在着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自由主义等现象;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漠,缺乏对群众的感情和责任担当,“四风”问题依然一定范围存在;一些党员干部独断专行,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一些党员干部思维观念陈旧,缺乏全面领导改革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条件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资本逻辑和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张力、党的全面领导和国家治理多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协同难题等因素作用下,党内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靠真抓真管、常抓常管,全面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制度执行力,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久久为功,自我革命,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全面领导地位。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各级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和。党内政治生活内容具体明确,却具有见微知著的特点。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党内政治生态状况。党内政治生活是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主要平台,对于提高党员党性意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提升党的形象,提高执政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①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新华网,2016年6月29日。他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强调,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正因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抓住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关键点,也就抓住了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钥匙。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最核心的就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应主要围绕下列两方面展开:
一方面,从规范党内公共权力的运行展开。具体来讲,一是要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公共权力的运行。坚决杜绝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党员干部所提出的“五个必须”要求,从思想、工作、生活、组织程序、组织原则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二是要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全面强化权力监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为了保证制度的执行力,中央加强党内监督体系建设,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同时,中央制定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突出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三是要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和能力。《准则》对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另一方面,从规范党内日常政治生活的常态化抓起。一是要通过常态化的学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定各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个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一再强调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强化理想信念之“钙”。二是要积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党员干部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时,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人民感情,学会与群众沟通,与人民团结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各级党员干部要学会、用好这个武器。三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认真组织部署“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避免形式化、娱乐化、简单化,充分发挥组织生活的教育管理监督功能。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领头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准则》和《条例》的说明中指出,准则稿、条例稿都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主要考虑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首先从这部分人抓起。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了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五项要求。这五项要求,是一个领导干部充分发挥领导力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理想信念、带头做到“四个意识”、带头遵章守纪、带头践履责任、带头改进作风、带头提高执政本领,以示范普通党员,从而带动全党积极自我革命。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这已经成为党的传统和优势。传统需要继承,优势需要发扬,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自我革命,引领并保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最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