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志敏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因此,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遵医嘱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十分危险的观念。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受到损害时再用药,那时,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其实,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降压原则非常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