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旭明
我是一名武汉人,曾在南京求学,也曾在南京工作。遇见古城苏州,又留在工业园区,是机缘巧合,也是缘分注定。
2006年的盛夏,我初次邂逅苏州,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城风韵很唯美,也很真实,我以为这便是脑海中江南水乡的全部。但当我来到不远处的工业园区时,却看到了另一个完全时尚现代的苏州,那是一场建筑师的视觉盛宴。SOM、JPW,RMJM、Paul Andreu......大批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作品星罗棋布,令人目不暇接。震撼之余,小小建筑师的职业神经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心中不禁暗念:一定要在此地留下一座自己设计的作品。
或许是命中注定,2009年初秋,在巴黎旅居三年的太太学成归国,深受欧洲文化影响的她便开始寻找一个有文化底蕴、有青春活力、有逻辑秩序、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作为定居地,最终她选择了苏州,选择了位于工业园区独墅湖畔的苏州大学。当时的我在南京的事业发展的也很顺利,但我支持她的决定,开启了近三年的双城生活。那是一段“累并快乐着”的时光,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从南京来到苏州,入住我们独墅湖畔的“小窝”,放空一周的疲惫。在工业园区的真实生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现代苏州的魅力——宜人的城市开放空间、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丰富的公共服务资源。高品质的生活让我逐渐迷恋上了苏州,也让我最终结束双城生活,定居苏州。
城建水平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标志。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我觉得苏州能建设的这么好,就一定可以提供给我一展身手的平台。2012年,我辞去了南京的工作,加入了位于工业园区的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个传承历史、融筑未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阶段。
来到启迪设计的第一年,我便参与了当年的园区重点项目——斜塘老街原址重建工程。在苏州工业园区近20年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也伴随着大量传统水乡聚落的消亡,其中就包括历史悠久的斜塘老街。然而城市的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众必定会产生回归传统的情感需求,斜塘老街项目正是工业园区在现代化进程的特定阶段,对江南水乡集体记忆的映射,也是现代园区更加包容和自信的体现。我也有幸作为项目经理和主创设计师主持了斜塘老街四期工程的规划设计。
原址重建并不意味着考古,对于已不复存在的历史遗存,单纯恢复原状既无意义也不可行,因此我们以当代人的视角看待传统形式,采用水街加院落的规划布局,以民居的尺度、街巷的肌理和聚落的形态回应周边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同时在传统的物理空间中导入了民宿、特色餐饮及文化创意等功能业态,从而实现了传统人文和现代商业的有机融合,为“老街”注入了新活力。40余人的设计团队经过近三年的辛勤努力,最终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工业园区首个传统形态的文旅街区,我也实现了自己多年前希望在园区留下设计作品的心愿。
时光荏苒,今年已是我在苏州工作和生活的第七个年头,这期间我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入选江苏省优秀乡村设计师名录、获得苏州工业园区首届“十大关爱职工企业暨十佳爱企奉献职工”敬业风尚奖、被授予苏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一项项荣誉背后,除了个人努力外,我也切身感受到了工业园区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健全的人才机制。今后,我将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尝试新领域,在启迪设计这个大平台上为苏州的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