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策略”在语文生态课堂中的实践
——《草原》一文的教学例谈

2018-01-26 16:01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邹丽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蒙汉草原经验

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邹丽华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学校是作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中间系统存在的。这就启发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与生活、与广泛的社会情境的联系,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展开学习。

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同化与顺应的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当新的环境与知识出现时,学生需要把新的知识容纳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模式中去,这就是同化的过程;当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模式无法容纳新的知识或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时,就要改变学生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这就是顺应。可见,在语文生态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是通过内在的不断联系,来获得一种生态的动态平衡,并得以不断适应和拓展。

《草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的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们一行人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有不小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或经验与新知识、情境产生联结,并在与他人的理解、沟通、互动的实践中产生新的知识新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长。

一、注重新旧知识联系,促进文本感悟

“温故而知新”这句名言既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阐明了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新知总是在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

在课文导入时往往可以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策略。如《草原》一课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熟背过《敕勒歌》,谁愿意朗诵给大家听一听?接着,请大家聊一聊《敕勒川》所描绘的草原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它跟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一样吗?这样,通过师生一起回顾《敕勒川》所描绘的草原景象,唤起了学生对草原的认识与印象,便于学生很快进入《草原》一课去寻找与发现。所以说,要想使学生迅速理解新知识,努力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好办法。

在语文知识点深入时往往可以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策略。如《草原》第一段作者用了多处比喻的手法来描写草原神奇秀美的景象,作者的惊叹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教学时重在结合“绣上了白色大花”“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词句交流其神奇之处。因此,可以这样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草原神奇秀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已有的对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知识经验来阅读、思考,细致入微地捕捉语言,解剖文本典型比喻句的内涵和作用,对课文所描绘的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激活旧知要求教师熟悉小学各阶段的语文知识点,深入研究教材,设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架起通向新知的桥梁,运用制造冲突、寻找异同点等来达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创设新情境联系,进行读写迁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悟、积累、读写。通过课文例子,建立起学生所学知识与新的情境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学生感受和理解了老舍先生如何写《草原》美景以及蒙汉情深后,教师这样指导学生进行了读写迁移:

师:分别的时刻了。大家依依不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请你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要写好它,先想一想课文中作者初到草原写了些什么内容。然后思考下:你觉得离开草原时可以写些什么内容?怎么写?小组同学一起合作讨论相互启发。

学生交流讨论:

生:我觉得要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景,可以先写写夕阳下的草原美景。学习老舍先生写草原的方法,比如可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按“天空——天底下”顺序来写……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傍晚话别,必须写夕阳下的草原美景,这与老舍先生笔下的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是不一样的景色。

生:作者写蒙汉情的时候,写了蒙古族人民远迎客人、热情招待客人的这些内容。写离别的时候,我认为可以写在蒙古包内话别,蒙古族人民远送客人,送了一程又一程的情景。

生:我补充一下,我发现作者在写蒙古族人民热情招待客人时分别写了这些人的表现:好客的主人、干部、七十岁的老翁、鄂温克姑娘们……写话别时也可以通过不同人的表现来表达。

……

是呀,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草原》一文,了解作者先写草原美景,再写远迎客人,然后写盛情款待以及联欢。在这样的基础上,当教师设计另一个相类似的新情境时,学生完全能有意识地将学习到的知识、方法、策略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要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以先写夕阳下草原景色,再写蒙汉人民话别,然后写远送客人。当然,学生如果有更好的思路,也完全可以发挥。

三、建立社会性联系,加强拓展延伸

基于素养养成的生态课堂,需要能运用倾听、讨论等方式与成人、同伴进行学习性的交流,加强拓展延伸,不断调整和丰富自身认知,进一步注重个体性的内在生成,以产生新的知识与经验。

《草原》一课教学即将结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师:学完了本课,还有不明白或者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师:有的同学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或老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同样写草原,有的笔下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的笔下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怎么回事呢?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到曾经看过的书本,见到的相关图片进行思考)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完成,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可以与你的父母展开讨论,也可以去问访一下周边去过草原的人。最后,请你简要地描述一下探究结果,言之有理即可。

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联系听到的、学到的、想到的,能给他人描绘草原,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会在论证的过程中,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在与外界的进一步联结中,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巧妙结合,走向学生内在,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蒙汉草原经验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经验
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蒙汉双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浅谈如何做好蒙汉翻译工作
浅谈在小学蒙汉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