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琪 李军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手,其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十三五”时期,政府提出了壮大体育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号召。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博大精深、蕴意深远,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主张平衡状态,回归自然,天人合一,根据人与自然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顺应自然进行一系列有效手段,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治愈疾病、延年益寿,增进健康的效果。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历史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古流传至今的瑰宝,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容纳科学、宗教、哲学、艺术教育于一体并为今所用,是我国几千年积累的文化财富。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又区别于其他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内容与特色,它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一系列运动手段,如调整形态、调整气息、调节心境的运动形式,形成稳定的世界观、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处事方式和正确交流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达到预防疾病、治愈疾病、延年益寿,增进健康的目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体系。
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就已用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占卜)的独特方式进行,逐渐出现不同的养生观念。儒家养生思想最鲜明特点是主德养生,重视道德修养,修身养心。孔子主张智、仁、勇齐备的全面教育,提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即告诉我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孔子对六艺很推崇,“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不仅对“射、御”精通,而且重视身体锻炼,喜欢进行体育活动,他认为体育的养生健体作用非常显著。孟子等学说构建了“天人合一”核心价值,这一学问涉及到哲学范畴,孟子认为个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才是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儒家思想认为,只有做到心平气和的崇高心境,养气养生,导引血气,调整饮食结构,重视身体锻炼,适量适中,达到养生保健作用,实现生命的价值。
道家养生包括:饮食养生、体育养生等多种形式,道家养生讲究以“静”为主,重在强调人性自然和谐的一种“无为”境界,顺应生命运动的规律,从而促进身体健康。道家的养生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更看重自己自身的修炼而不是外部的因素,更看重自己内心的调节而不是外部的作用;②尽量减少生命的损耗,也即静养、“无为”;③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强调身、心的柔;④道法自然,顺应生命运动的规律。道家养生中的体育养生提倡的是“形神兼养”“保守精气”,不仅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注意精神的摄养,从而形体健壮,精力充沛,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佛家养生文化的思想体现在修心、修性、居食养生三方面,佛家养生思想主张“崇尚生命,众生平等,慈悲向善”,侧重个体思想、精神领域,通过打坐、传授、禅定等修行达到一种忘记内心私欲、不为万物所动摇的心境。佛家的养生修行有三步,首先是修心、修性方面,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等,遵守规定的各条戒律;其次佛家思想要求人达到一种静定状态,抛开万事万物,不为万物所扰,气定神闲,淡然处之;最后通过静定能够有所觉悟,有所收获,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愉悦身心的效果。
据调查当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歪曲,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存在学生对物质的欲望性强烈,做法偏激,有消极思想,忽视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就业压力下,身体素质方面正处于一种滑坡的现状,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时间较少。大学生心理负担比较重,不能合理处理忧虑焦躁的情绪出现,不会积极调整心态。大学校园是一个群体,需要不断与人磨合、适应,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表现欲望明显,因此部分学生在交流合作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合作精神。同时自我生活能力差,不会把理论知识赋予到社会实践中去。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儒家、道家、佛家养生思想中,其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体现在:提高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自我、家人、社会责任感,合理调整自我欲望。儒家养生思想中注重道德修养,修德即是养生,“仁爱”是思想道德修养最终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儒家主张个人生命对社会、组织的价值,以“君子”为荣,“小人”为耻,孔子曾说:“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身为当代大学生,正是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避免与人争斗,理性处事,教育大学生合理调整欲望。道家更注重人本身的生命价值,讲究乐观向上的追求理念,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基础。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大学生运动健康方面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主张“精、气、神”三位一体的身心保健模式和锻炼模式,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需要神形兼备、动静相辅、循序渐进、顺乎自然,而它们的良性离不开身体机能锻炼和自我养生,张景岳的思想:“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也即此理。传统体育文化的运动形式和运动特点一方面符合大学生体育课和课外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健康。大学生从日常起居、饮食等方面着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配以适当的体育运动,其次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的太极拳、武术操、五禽戏等锻炼手法,也与传统养生文化契合,讲究“形神兼修”“动静结合”,获取身心的健康。
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智力与能力因素、心理现状因素和社会适应因素。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识自我即需要大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自己的情绪即需要大学生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提高抗压力即需要大学生提高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而这三个方面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传统体育养生中获得。孟子认为个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顺应自然,遵循规律,达到和谐相处的境界,道家强调人性自然和谐的一种“无为”境界,淡泊、自然、恬静、休养的养生哲学,佛家的养生修行通过修心、修性、居食养生等方面的调养和保养,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愉悦身心的效果。可以使大学生养成胸襟宽广、含蓄低调、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对大学生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有深远的影响。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大学校园是一个群体,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与人的交流合作,大学生处在一个自我意识明显、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交流合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就是坚持理想,“奇”就是创新进取,“无事”就是从容和谐,这样体会传统养生文化的意蕴,甚至践行。当前,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并立,其思想有“心平气和”、“淡泊、自然、恬静”、“崇尚生命,众生平等,慈悲向善”,大学生通过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学习,并取精去粕、博采众长,多学习,多实践,这对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更好的弥补自己的欠缺之处有显著作用。
柏拉图曾说:为了让人类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两种管道——教育与运动,也就是说,教育和运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运动的价值无可估量,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保障,多运动可以少生病,提高效率,调节身心。勤于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使身体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等各方面健康的成长,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而言,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中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使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放松,并调节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积极影响,为了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融入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思潮中,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发展有以下几条建议。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因此需要我们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传承。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传统体育养生文化,通过学校、教师、自身的努力,使更多的大学生接触、认识、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养生文化活动,扩大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影响。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更需要与时代相结合、和社会相互容,在具体的时代中进一步发展,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果。我们需要用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宣传和发展,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学习和交流,使高校大学生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更使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不断在实践中发展。
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能生存。因此,在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基础上,更需要不断创新体育养生文化,做到与学校素质教育更好地结合,做到与社会健康教育更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