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雄 罗刚林
如今,在体育强国战略和全民健身运动引领下,体育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成为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支撑,且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并趋向更高层次发展,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追求短期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完成阶段性的教学活动,而更加注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从而将体育贯穿于学生的终身,满足其终身体育活动需求。但是,纵观体育教学现状,在应试教育框架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教学方法、内容陈旧落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受挫,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迫切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模式,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秉承“健康、快乐、成功、体验”原则,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深化对体育知识的认知,并养成体育学习和运动的习惯和自觉性,促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此,深化研究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是深化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终身体育是与传统体育相区别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传统体育以基础性体育和短期目标为准,而终身体育是从长远的视角出发,将体育运动和锻炼作为贯穿人一生的事业,强调的是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是指人的生命延续的各个阶段所接受的体育理论知识、参与的体育活动运动的总称。追溯根源,终身体育源于60年代末期,在法国教育学家保罗、郎格郎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体育学家将其延伸和拓展,将其迁移至体育教学之中,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体育运动的作用,以及现代教育改革的新需求,创造性的提出了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并逐渐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发展,达成了一致性的共识,形成一种新型教育思潮,而当前,在我国,随着体育强国战略和全面健身运动的深化推进,体育健身理念深化发展,使得更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性,并深化体育知识的认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通过多元体育活动的组织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满足感,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体验,让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沿袭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从教学总体规划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均以应试为目标,而严重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教师和学生均对终身体育教学缺乏必要和深刻的认知,对于终身体育教学的内涵和具体要求更是知之甚少,体育教学也只是“走形式”,敷衍了事,未真正发挥其自身教育矫治,而且,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的教师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被动接受和模仿,最终检验的是体育运动成绩,而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消化均不关注,也忽略了对于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和自觉性的培养,致使学生疲于应付,未真正体验到体育教学所带来的成功、快乐的体验性,甚至对体育课程的产生了反感或是厌恶情绪,以消极的态度来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致使体育教学背离教学本质目的,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也制约了教学实效性。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塑造需要依赖于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是进行教学规划、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现代体育理论和运动方法的新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体系,以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支撑。但是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分析,多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项目仍然集中在足球、篮球及跑步等传统内容之上,尚未将健身化、休闲化及趣味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致使体教学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与现代体育教学需求相背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无法被充分调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律性得不到有效提升,也就不可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且,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化和常规化特点,无法将体育教学活动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延伸和拓展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增强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由此必然导致体育教学偏离终身教育轨道,教育价值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深化认识体育理论知识,并掌握体育运动和锻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让其养成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精髓和内核,为此,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围绕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具体教学,由此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鉴于高校教学理念的滞后性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被严重忽略,教师存在认知偏差,没有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创造更为适宜的教学方法,仍沿用传统单向传授式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缺乏自主性、交互性和创新性,而且体育设施和场所的配备不足,使得一些新型的诸如网球、游泳等体育教学内容无法具体实施,教师只能简单介绍理论和基本技巧,而学生无法置身于实际环境进行切身体验,很难体会其中的乐趣,也不能真正掌握体育运动的方法,终身体育意识更是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成功教育的理念源于H.A.Murray的成就动机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Ausubel研究认为:“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丛书内驱力是成功动机的主要构成”,由此开启了成功教学理论的新发展,并促使其向多学科教学延伸,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为学生创造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在自我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是一种更高层级的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其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扭转对于体育教学的偏见认知,将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纳入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目标和要求的设定和完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让学生深化认知体育教学的价值性,真正掌握体育理论与运动技巧,将其内化于心,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推进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但是传统呆板、无趣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更不用说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了。要实现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就必须让学生获得快乐、成功的情感体验,从体育学习中感知成功的乐趣,而且,在现代素质教育推进下,新课改要求加速推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发展,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正迎合了这一变革要求,从接受式教学向自主体验、双向互动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转变,将传统的先理论、后示范的教学定式,转变为以学生体、感、悟性为主要目标,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参与感、沉浸感,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引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作为终身的学习内容来看待,更好的发挥了体育教学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的关键中作用。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塑造,需要依靠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来实现,否在教学活动将无法具体开展,终身体育教学目标也将成为空谈。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根本出发点,目的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体会体育学习的成功喜悦,逐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此,其教学内容设置和规划过程中,以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为基础,先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体验,以便进行教学诊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如此让学生在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中便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以增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同时,更注重观察学生的体育兴趣点,将日常化、大众化、趣味化的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体系之中,使得体育教学更贴近生活,延伸教育的效用性,让学生更深刻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用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自觉性,促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提升。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而体育教学作为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内容,目的在于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并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培养和塑造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践行体育教学的本质,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正契合了这一发展要求,其与终身体育教学存在某种契合点,通过两者的关联性研究,可加速推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教学的乐趣和价值,进而将体育知识内化于心,形成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教学推向更高的层次。